第488章 究竟多少人上过你的课(2 / 2)
看见自己的朋友们和参赛选手,一个接著一个的向左走,距离自己越来越远。
呀哈哈!!!
陈露阳眼角的余光闪烁出一抹兴奋暗爽的精芒!!!!!
看吧~
看吧!!
为了让自己的背影看起来更加伟岸高大,
陈露阳特意挺胸抬头,將胸前的两个咪咪化身成两个大机关炮,隨时准备突突死前面所有的草草!
此时的评委休息室里,已经有六个人在里面等候。
陈露阳刚一推门进来,
还没来得及看清屋里谁是谁,
就撞见一个人捂著肚子低头跑了出去,看样子似乎还很急。
“这……怎么了?”
陈露阳诧异的看著那人的背影。
这要拉裤兜子还是咋的?
跑这么快!
这时,
一位笑容可掬的中年男士站起身来,主动朝他伸出手。
“你就是陈露阳陈老师吧?”
“我姓许,是这次比赛组委会评审主任。”
“许主任,您好您好!”陈露阳赶紧双手握住,谦逊礼貌的打著招呼。
隨后,在许主任的介绍下,
陈露阳与屋里的几个评委都……
这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嚇一跳。
眼前的评委们,不是这个专家教授,就是那个学校的副院长。
至於那个临时肚子疼跑出去的评委也是个大牛逼人,
听说早年留学归国,精通好几门外语。
坐在这外语届的几个牛逼大神中间,陈露阳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虽然他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有相当的自信,
手中的《英语实用交流手册》又被列入了全国高教教材,从学术贡献和学术能力上看,自己坐在这里绰绰有余。
但,跟这些学者相比,
自己在岁数和名声上,还是“太薄了”。
眼前这些人隨便一个抖抖袖子,都比自己分量重得多。
不过,好在陈露阳天生脸皮厚,心理素质也强的惊人。
来都来了,怕啥~
陈露阳大大方方的坐在凳子上,正在脑海里飞速琢磨话题,准备找个点跟这些前辈们嘮呢。
但没想到,反倒是几位老师先开口了。
“小陈,你的那本《英语实用交流手册》写的真好!”
“尤其是里面的许多句子,真是非常灵活!”
一位女评委忍不住开口夸讚。
“是啊,而且上面还標註了语音语调,对於学生们自学有非常大的帮助。”
紧接著,一位男评委笑著接话道:
“听说你的语言都是听广播和在外宾饭店学的。”
“说起来,我们学校的学生也每天听广播,平时也会跟外宾交流,但是也没有你的英文水平这么好。”
“你是有什么窍门吗?”
说著说著,
原本的轻鬆寒暄,逐渐就转成了认真取经。
毕竟方法人人有,但有人能学得特別好,这中间势必藏著旁人未知的小窍门。
瞧著几位老师询问的眼神,
陈露阳开始淡定自若的编起假话:
“我是自学多一点,小时候家里收音机没关过,我就跟广播里学著模仿声音、练嘴皮子。”
“后来我高中毕业之后,去外宾饭店工作了一段时间,那段日子我跟『真人』做了对话,感觉一下就不一样了。”
他说得一本正经,声音不大,但落点自然,表情里还带著几分“我也说不清怎么就学会了”的隨和感。
几位老师听完,面面相覷,倒是先乐了。
“说白了还是『悟性』高。”
一位鬍子白的大爷点头,“这东西不是光啃教材就能啃出来的。”
“但也不光是悟性,”另一位老师沉吟著说,
“他能把东西整理出来、写成手册,还能被全国高校选用,那是能『教给別人』的本事,这可比自己会说更难。”
“对,我就想说这事!”女评委立刻接上。
“我们系的教学指导组之前还专门拿你的书討论过,说你在例句设置上很讲究。”
“灵活,而且不乱,用词控制得挺稳。”
陈露阳一边坦然自若的听著各路大牛逼人们对自己的夸奖,一边不忘细心的补了一句:
“我也就是记得多、用得勤,写手册那会儿没想太多,就照著『怎么说得顺、怎么方便对方听』的逻辑整理了一下。”
“这就够了。”鬍子评委点头。
“语言的本质,不就是为了让人听得懂嘛。”
……
几个人正嘮著呢,
忽然许主任问道:“奇怪了,杜老师怎么还没回来?”
“是啊,这眼看比赛都要开始了,老杜怎么还不回来。”另一个评委纳闷道。
就在此时,一个小干事慌慌张张的跑进来,
“许主任,不好了,杜老师蹲在厕所,出不来了!”
“出不来了?”
许主任面色一怔,“啥叫出不来了!”
“就是……出不来了。”小干事面露难色,实在不好意思当著眾人把话说出来。
许主任神情一肃,马上和小干事转头往屋外走。
只留下一屋子人在原地大眼对小眼。
瞧著两个人离开的身影,陈露阳头皮倏地一麻!
日了亲娘了……
不能这么巧吧?
怀揣著一丝惴惴不安,
陈露阳强装镇定的喝了口水,刚把水杯放下,屋门就被人推开。
一名穿蓝呢工作服的现场调度员走进来,客气道:
“各位老师,比赛即將开始,请隨我走这边。”
几人陆续站起身,整了整衣襟,跟著调度员从休息室侧门绕出,
推开前方一道沉重的红木门,一股温热的灯光扑面而来。
陈露阳犹如土包子进城似的,看著眼前的大演播大厅。
只见整个大厅层高接近七米。
四周墙壁贴著灰蓝色吸音板,地面是铺光的木地板,踩上去带著一点微微的迴响。
正前方,是略微高起的演讲台。
上头放著一只黑色硬壳方形金属话筒,侧面还有备用一支麦克,后方是一块深红色绒布背景幕。
台上没有屏幕,只有几盏碘钨灯打在演讲台中央。
靠台下右前侧,是由半月弧形木製书桌製成的评委席。
桌面上依次放著评分表、写字板、钢笔,还有一副带著粗线圈的监听耳机,以及一只黑色铁底座的话筒。
旁边还贴著一个红色按钮,用於嚮导播提示需要发言。
在评委席的后方,还竖著一根粗大的麦克风吊臂,从天板一直探到桌边。
“这是广播专用收音臂。”
一位老评委隨口解释。
“现场声音不从前台话筒进,都是靠这个收。”
在台下约有三十来个座位,一排排坐著来自教育部、广播总台、参赛学校的代表和记者。
还有几个拿著笔记本的青年人,坐在靠后的位置一边记录一边小声交流,可能是电台新闻处的。
“评委请这边入座。”调度员轻声示意。
几位评委顺势在指定座位上坐下。
靠中间的位置自然留给年纪最大、资歷最深的那位老专家。
其他人则按顺序分列左右。
陈露阳在指引下坐到了靠边的位置。
他一边落座,一边瞥了一眼身边空著的那把椅子。
如果所料的不错,这位大爷应该是够呛能出现了。
……这该死的命运!
不过亏了这时候是广播直播,不是电视直播。
就算是现场少了一个评委,也不用重新布置,完全不用担心现场画面。
眼看评委都已经坐好,放在旁边的耳麦中传来一道道调度口令:
“广播那边信號已经接通。”
“导播確认完毕。”
“灯光组准备,麦克风监听红灯闪烁正常。”
……
隨著评委就坐,后台调度工作完成。
选手等候区里,几个人探出红色的帷幕,偷偷向前台观察。
“还真是他!”
“原来他就是陈露阳!”
“我说呢,为啥他跟咱们岁数差不多,却能往右走。”
“合计他竟然是评委!!”
“不知道他手里还有没有《英语使用交流手册》,要是有的话,能不能向他要一本。”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