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当行何策?(2 / 2)
“蜀中茶园,多在山陬。茶户采摘、焙制,终岁勤苦。然商贾收买,抑价称量,常使茶户所获不偿其劳。欲令茶户生计稍裕,不损上供之额,不增商贾之费,当行何策?”
这道题看起来只是让考生出主意来解决茶户的困境,但实际上其中最关键的一句,也就是“商贾收买,抑价称量”,是有着极为深刻的时代背景的。
大宋开国,最初采用的是传统的榷茶法。
但茶跟盐、铁终究不是一回事,所以在天圣元年,经当时的三司使李谘建议,开始采用“贴射法”,所谓“贴射法”指的就是茶商向官府缴纳“息钱”后,拿着官府给予的凭证,按照官府规定的茶价直接向茶户购茶,旨在减少官府榷茶的经营成本并保障财税收入。
而如果茶商参与不足,官府仍统购茶叶,此法看起来既能保留官府利润,又能赋予商人采购自主权,同时免除茶农预售茶本的压力,但因大茶商抵制导致劣茶滞销,很快就废止了。
茶法改革并未停止,通商派与禁榷派激烈博弈,五年前的皇祐二年,在韩琦支持下,部分恢复“见钱法”,让官府直接以现钱向茶户收购部分茶叶,同时允许茶商在一定条件下自由买卖,而从去年开始,薛向更进一步,推动官府以现钱购粮草,逐步实现粮、茶脱钩。
这道题,表面上问的是如何保护茶农利益,实则是对当前茶法改良方向下,如何平衡官府税收、商人利润与茶户生计这一核心难题的拷问!
若考生只知就事论事,提出些诸如“严禁压价”、“公平秤量”的空洞口号,或是无视朝廷政策走向,贸然建议回归严苛榷茶,都注定不符合要求,就更不用想高分了。
陆北顾的思绪飞速运转,结合此前跟李磐前往成都的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