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新法(2 / 2)
这掷地有声的开场白,让王逵身体一颤,把头埋得更低,阿木图带来的头人、寨老们则是面面相觑,眼中惊疑更甚。
范祥没有给他们太多消化的时间,直接切入主题。
“自即日起,淯井监行新法!”
“其一,于淯井监设‘折博务’,专司盐课!”
所谓“折博务”,指的是庆历年间始设于永兴、凤翔等地,由三司直辖的地方盐务机构,正是张方平和范祥的手笔,在宋夏战争中为宋军的筹措粮饷以及后勤运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在战后,则负责禁止陕地商人私自贩盐入汉中以南地区,令商人向朝廷纳钱,换取贩盐资格等事务。
“其二,凡灶丁熬盐之工所得,无论汉、僚,皆由折博务以‘盐钞’兑付工钱!”
范祥拿起一张盖着鲜红官印、墨迹未干的“盐钞”样张,向众人展示。
那上面清晰地印着面额、编号,正是此前范祥主持的,通行于陕地的盐钞。
“不久之后,凭此钞,可于折博务随时兑换铜钱!亦可按市价,折换米粮、布帛、盐引、乃至铁器、耕牛等物!由尔等自择!”
之所以对着这些熟僚头人讲这些,根本原因就是熟僚本就是生长在淯井监附近的土人,因为地理原因,他们除了祖传的制盐手艺,也很难通过其他方式来谋生,而淯井监里绝大部分灶丁都是家庭就在山里的熟僚寻常汉人但凡能去长江拉纤,都不会来这里制盐的。
所以,此前王逵讲的“在册灶丁一千六百余人,连同家眷约七千余人”,这些人大部分跟“僚户编管于井场附近山林者约三千余户”在数据上是重叠的,灶丁在盐场干活,他们的家眷就在山里的僚寨中生活,而其他不在盐场干活的僚人,则从事耕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