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2 / 2)

“哼,我不舍得很正常啊。”

凌豫筝环起胳膊,扭头,“那你回来要给我带好吃的糖才行。”

“当然会给你带。”

凌关君答应完,起身,看看表,对张阿姨讲,“张姨,那我就先走了,麻烦您照顾筝筝。”

“妈妈晚上见!我一定会等你带糖回来再睡的!”

凌豫筝牵住张阿姨的手,努力踮脚,朗声挥挥左手。

六岁前的记忆,大致就是这样。

到念小学,她背上相对繁重的家庭作业,凌关君开始坚持每晚回家陪在她身旁,一边困得打哈欠一边监督她认真写下一笔一划。

看上去好累。

凌豫筝渐渐懂事,提前完成作业,回家后,学做菜,打扫卫生,赶在妈妈开门前跑到玄关。

她弯着笑眼乖乖喊:“妈妈,欢迎回家。”

她非常喜欢看见凌关君眼中那一闪而过的喜悦。

初二的某天,她听见凌关君有些叹息地对张阿姨讲“市场不景气”,那之后,张阿姨就离开了她们家。没多久,她和凌关君也搬离了最初的大房子,换到一个仅有一室一厅的小家。

但凌豫筝还是感觉很幸福,因为她放学,常能看见坐在家里的凌关君。

尽管那时候的妈妈变得沉默寡言,一天又一天地坐在沙发上皱眉打电话,厉声在强调“我为小雯做担保我不后悔!”、“这是我自己的选择!”、“骗了我又怎么样?”。

她站在门边,进退不得,然后凌关君冷脸转来看她,眉心松开,将通话挂断了。

初三的暑假,很炎热,凌豫筝听朋友讲发传单一天有80元。

她偷偷去了。

结果她在街上遇见了同样流着汗,正追着人赔笑脸、做推荐的凌关君。

她们四目相对,凌豫筝额角滴下一滴汗,凌关君转身走了。

那晚回去,凌关君躲在她们唯一的一间卧室里不肯见她,她听见妈妈哭了。

高一报到那天,学费是2139元。

那39元,由两张10元,两张5元,和九个1元硬币组成。

凌豫筝背着包要出门的时候,回了次头,白色风扇“哗啦啦”转动,凌关君倒在沙发上,面对沙发,睡着了。

她拿贫困补助金回家,凌关君让她还回去。

她拿奖学金回家,凌关君质问她是不是骗人,让她还回去。

凌关君日复一日地徘徊在客厅里,吃不下,睡不着,人一天天消瘦。凌豫筝趁人打瞌睡,去摸了摸妈妈的手,就像是只有一层薄薄的皮,勉强挂在骨头上。

她想哭,凌关君却被她的动静吓醒了,一把推开她。

她撞在茶几的尖角上,右手小臂被划出一条长长的血痕。

凌关君抱着她哭,终于肯跟她讲:“筝筝,对不起,我,我真的好累。”

凌豫筝请了一天假,陪妈妈去看心理医生,每天回家想尽办法拖着凌关君出门散步。

她发现每当她诉说一些调皮的心事,比如她上课困会偷偷跟同学分糖吃,凌关君就忍不住笑她,说:“筝筝你不可以再这么小孩子了,万一老师又请我去学校怎么办?”

说着万一,可她看见了凌关君脸上的满足。

一种被人需要着的满足。

自那以后,凌豫筝尝试着做一些无伤大雅,却总会让凌关君为她烦恼的青春期“坏”事。

后来,凌关君的病情好转,偶尔她不在家的时候,人也会主动出门,去外面走走。

凌豫筝高二那年,机缘巧合,凌关君认识了一群爱好徒步的同龄朋友。听凌关君讲,里面不乏有几位曾经过得比她们还要糟糕,又重新站起来的人。

凌关君有信念,有本事,放下过去坚守的包袱,不出一年,她们家里的经济有了起色。

高三第一次晚自习下课,十点五十,凌豫筝骑自行车回到家,进门看见凌关君蹲在客厅里收拾行李。

“筝筝,我们几个合伙人决定在国内四处走走。”

她并不清楚凌关君在做什么事,但只要妈妈开心,她很赞同。

她合上门,不忘走到凌关君身边叮嘱:“好啊妈妈,记得多备些常用药,要玩得开心哦。”

凌关君出发后,一室一厅也显得很空荡,凌豫筝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回家。

偶尔接到凌关君打回来的电话,她会笑眯眯地坐在沙发上。

“妈妈别担心,一切都好。”

她那时亲近的朋友看出了她的失落,齐刘海,妹妹头,许汐蹲在她桌边,问她:“凌豫筝,你最近为什么不开心啊?跟我讲讲呗!”

她被许汐拉着逛街、看电影,每周五晚去学校附近的娱乐广场看老太太跳舞。

她们偷偷骑上电三轮的那节晚自习,凌豫筝摁住许汐蠢蠢欲动想要拧车把的右手:“还是算了吧,撞碎玻璃太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