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2 / 2)
“说什么屁话!”
零零九嘻嘻笑:“对对,是屁话。喝茶吧您,真不实诚。”
作者有话说:
《降临》里的外星人作迷雾化处理,也挺好的。
华语科幻片真的一部能打的都没有,可能文化上实在太入世了,很难有脑洞大的高概念设定。香港曾经有成熟的电影产业,但没出
', '')('<!--<center>AD4</center>-->什么大作,徐克那些也是乱来。早些时候写科幻最流行的是倪匡,卫斯理系列就是设立一堆悬疑,然后统统归为外星人作祟,科学没有的,其实还是怪谈,把神鬼换成外星而已。不过倪匡的想象力真丰富,还是比很多网文好看得多。
第32章Alien
“美国电影大量拍摄异形题材,是从50年代开始。正是冷战如火如荼时期,人们对未知敌人、对立的意识形态、另一个族群的恐惧,转化成了外星生物。这也是世界移民潮的高峰,Alien一词,原来指的是外来人,后来就成了外星生物的统称。
“全球化从上世纪80年代加速,在世界交流越加盘根交错、经济商业更加环环相扣,文化与文化相互渗透之际,恐惧外人、排斥异己的心理也在另一侧萌芽茁壮。全球化到了今天,已经分崩离析,高墙纷纷竖起,对异形的恐惧无所不在。
“1979年的经典科幻片《异形》,最恐怖的想象是,异形深藏在人的体内,到时候便破胸而出。所以异形到底存在于浩瀚宇宙里,还是在人心深处?”
成天路把目光从屏幕移开,眼望窗外。杂志在做“全球化崩盘”专题,电影记者报了个策划,从科幻电影来讨论这议题。
他自然是赞同的,还怀着点私心,希望把琦哥儿也捎带上,让那些B级片有个跟大众沟通的机会。
窗外阳光正好。杂志社是个三层独立小楼,他的办公室在三层走廊尽头,正对着一条单行道。道旁栽了好几棵流苏树,开满了白色花朵,俗称六月雪。这种树在北京很罕见,虽然日日相对,每次见到满树白头,成天路都要愣神一会儿。
今儿他的目光却被别的吸引了。流苏树之间挂了个横幅,定睛一看,居然画了个巨头大眼的外星人。他心里咯噔一下,为什么最近老被外星人包围着?
横幅上印着一行字“AlienRun跟我私奔去宇宙!”。肖东立正好端来咖啡,问道:“看撒子呢?”
“肖儿,私奔去宇宙是什么黑帮切口?”
肖东立一看,“嗳,一破网络公司做的噱头马拉松,参赛者全都要打扮成外星人,戴头套也行,穿纸壳也行,总之越怪越嗨。现在各种花样的马拉松多了去了,还有复仇者联盟跑、生蚝跑、午夜幽灵跑,啥牛鬼蛇神都有。”
“谁都能报名吗?”
“哈?”
“跟我私奔”这个词儿,看得成天路春心荡漾、心痒难耐。他那点心思,从一团迷雾,渐渐变得有鼻子有眼,迟早要从胸口破膛而出。
他知道理智的做法是远离琦哥儿,把他当成湖底的水怪、山村的怪谈,摒除在自己的生活以外。可不去见琦哥儿,琦哥儿却化成各种样子来骚扰他,流苏树下的外星人、笔记本上的丧尸、口袋里的外星检测器……
那个外星检测器他又带回来了,依旧时时带在身边。成天路拿出检测器,在掌中翻了半晌,终于给琦哥儿发了个信息:晚上一起吃饭?
这是两人第一次约饭。成天路回家洗了澡,换上舒适衬衣里最体面的那件,用漱口水漱了三次口,还把手机屏幕、手表表盘都擦拭一遍。做完这些,他才觉出了紧张,初恋约会也不外如是了。可这是琦哥儿啊,两人天天勾肩搭背,穿着内裤四处晃的样子见过,早晨抢洗手间一起尿在马桶里也试过。紧张个屁?
今儿的琦哥儿却跟平常不太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