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4节(2 / 2)

西魏挟一年前沙苑之战大胜余威,士气与兵力全都不落下风,但东魏参战的仅仅只是侯景、高敖曹等部分武装。

河桥之战开始时,宇文泰虽因轻敌冒进而身陷险境、靠着都督李穆急中生智的搭救才得以逃脱,但整体上还是顺风开局。李泰前身的偶像高敖曹,就是丧命在这场战争中。

只是战斗正酣之际,西魏军队中发生了耸人听闻的一幕。

当时战场上天降大雾,西魏的独孤信、李远右军,赵贵、怡峰左军先后作战不利,同时又失去了和宇文泰的联系,居然直接撤军跑了!

率领后军的李虎等人见独孤信、赵贵等撤退,便也一起向后退军,直接把老大丢在了战场上。

以至于宇文泰逃出战场时吓得魂不附体、夜不能寐,要枕着干儿子、汉人豪强蔡祐的大腿才能入睡,可见这一次战败与被众将抛弃给他带来的心理阴影之大。

等到高欢获知前线战况,率军前往增援时,西魏大军早已经撤到了潼关以西。

河桥之战西魏虽然战败,但因为大家全都跑得快,基本上除了主公宇文泰差点吓掉魂之外,并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而东魏方面则折损了大将高敖曹,以至于高敖曹所代表的一部分汉人豪强一度与东魏产生离心。

河桥之战后,西魏又收拾武装,成功夺回了洛阳。然后双方便进入了长达数年的休整期,宇文泰也趁机整顿队伍,清扫了一些关内的隐患,并将麾下部伍整顿为六军,由大行台直接统率,彼此之间未有大战。

接下来便是高敖曹的兄长高仲密以北豫州投降西魏,特别是拱手献上虎牢关这一河南重镇、河洛东门,继而引发了当下这场邙山大战。

邙山这一场大战,抛开一波三折的战争过程不说,两国基本上是动员了各自能够调度的主力。而战争的结果也证明了,起码到目前为止,西魏的国力仍然大逊于东魏。

李泰在此时来到这个世界,并从东魏叛出到西魏来,大势上来说,真的是蠢。

但若从前途上而言,却也有几分弃暗投明的意思,因为邙山之战的惨败,促使宇文泰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大肆招募汉人豪强进入队伍中,用关中的乡兵与私曲武装补充军队的不足,着手建立府兵系统。

毫无疑问,在这一时期,身为一个汉人,在西魏要比在东魏机会多得多。

但如果要具体到地域的话,西魏这一次的机会窗口,主要还是向各拥部曲的关陇汉人豪强们开放。

李泰作为一个东州新附的乡人,处境仍是尴尬,想要加入到未来的关陇集团并成为其核心成员,机会仍然很渺茫。

所以他在为若干惠执笔奏书时,也夹杂了自己的私货,力陈大举招募关陇汉人武装对政权发展的稳定性。

这样的建议,当然谈不上启发性。宇文泰一代人杰,能够顶住高欢强大的压力在关中自成基业,甚至在未来能够后来居上,当然不可能看不到招募汉人豪强的重要性。

这样的想法与思路应该早就在宇文泰脑海中成型,只是具体的举措与步骤仍然思虑不定,而邙山惨败又让他没有了再作犹豫的余地。就算没有李泰的上书进策,这举措必然也会很快大举施行。

李泰也并不奢望凭着一封书信就能让宇文泰对他礼遇备至、奉为国士,主要目的还是想借此表达自己与对方想法契合:我和领导是灵魂密友,你想到的我都想到,你忙不过来我能帮点小忙!

但他还是小觑了西魏政权内部人事纠纷的复杂性,或者说尺度上拿捏不够精准,还是没能达成预期的效果。

这倒也正常,他虽然因为职业的缘故有点文笔基础,也不乏历史的前瞻性,但终究不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人物。

之前所面对的是论坛老铁、是平台看客,但现在却要搏求一位真正的乱世枭雄的关注,用力的尺度、进策的深度难免就有点把持不住。

但看若干惠作为关中政权的核心人物,仍然愿意为他提供庇护,可见他的进言或许未如预期,起码也没有触犯什么大忌,在关中立足生存问题不大。

宇文泰你清高、你了不起,你不搭理老子,老子去找杨坚,未来拨乱反正、恢复汉统,我要出一把力!杨坚搭不上就找李虎,帮我大哥教育儿孙后人。

他这里尚自颅内高潮的盘算后计,李渚生又走了上来,并递给了他一串竹简并小声说道:“阿郎,那十几名外客籍名都已经记录下来了,他们也都愿意追从阿郎。”

眼下西魏政权虽然弱小落后,但也不至于退化到削竹记事。但大抵纸张产量不高,也并不作为军用物资储备泛滥,李泰暂时找不到纸笔,只能用就地取材的竹子作简记事。

竹简上刻记的是新加入队伍的那十几名西军士卒,他们之前在潼关外被当做李泰的同伴误抓,即便大声伸冤也没人相信、没人理会,还是跟李泰的部曲一并关押起来。

等到李泰搭上若干惠发还部曲,这些人也就作为他的部曲还给了他,懒得分辨他们各自原本归属。

李泰虽然没有什么造反创业的经验,但也深谙乱世之中兵马至上的道理,自然不会拒绝这平白得来的部曲壮丁,先收编了再说,因此在行军途中便让李渚生记下了这些人的名字留底。

第0007章 长安难居

“阿郎!”

“主公!”

当李泰从若干惠大帐中返回临时宿营地时,三十多名丁壮部曲全都起身相迎。

“先用餐!”

李泰摆摆手,指了指灶上咕嘟嘟冒着热气的陶罐,自己坐在了一边的土丘上,待下属要为他盛饭时便又说道:“我已经在若干领军帐内用餐,你们自食。”

这么说或许有点矫情,但李泰是真的有点吃不惯西魏军队配发的军粮,连壳带糠的粟菽,陶罐蒸的半生不熟就是一餐,还不能细嚼,否则里面掺杂的碎石砂砾连牙都能崩掉。

但就算是这么粗糙的饭食,军中也只限量供应。李泰也只是因为获得若干惠的赏识,部下们得到特殊关照,每日两餐都有军粮供给。

但军中其他没有强硬军主率领的散卒们,连这种简陋的餐食都不能每天足量的供给,只能饿着肚子赶路。

行军几日,李泰耳闻目睹、对西魏军队的日常生活了解更多,只能说讲到吃苦耐劳,古代人真是强出了现代人太多。

哪怕作为主将的若干惠,伙食较之普通军卒也只是多了一点油盐荤腥的调味,但这已经是绝大多数军众都享受不到的美食。

单就物质享受而言,后世哪怕一个普通人只怕都远远超过了古代的达官贵族。生产力的提升对社会的改善,真的是体现在方方面面。

逐渐接受了穿越这一事实后,李泰也很想融入这个时代里,每到宿营饭点,就要凑近若干惠的大帐附近,以论事为名请求拜访,加深感情兼而蹭饭。

若干惠倒也给面子,每次都不拒见,大概是之前骂赵贵生出几分同仇敌忾,又因为李泰出身陇西李氏的缘故,对他颇给礼遇。

不来到这个世界便不能理解,家声郡望给一个人社会交际活动带来多大的便利。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门阀制度,陇西李氏在李冲的带领下一跃成为天下第一等的门阀,李泰虽然反感这种门第为尊的陈腐观念,但也不得不承认披上这一层皮他还真就能人五人六。

若干惠虽然出身北镇,对窃据高位的门阀大族是有着抵触反感,但这份反感也并不能归为纯粹的仇恨,而是夹杂着羡慕、嫉妒以及取而代之的野心等等复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