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22节(2 / 2)

贺拔胜板起脸来,对李泰正色说道。

“伯父教诲,我一定谨记!乱世谋生,人人都要智力用极。我也不是超能人类,有几条性命可以试探人道禁区。经此事后,也算是薄有乡资,安心治业、等待令时嘉奖,不再与人穷斗意气。”

李泰连忙低头表态道,这一次基于乡斗而衍生出来的一场纠纷还没有完全收尾,即便是彻底结束,他也需要认真消化战果,的确是暂时没有再主动挑衅他人的需求。

略过此节,贺拔胜又讲道:“你家司徒公,秋后或进太尉公,并参秋后大阅。”

李泰闻言后不免莞尔,半年整军也难见什么卓然成效,今秋大阅显然还是为了扫除邙山战败的颓气。把高仲密这个贺六浑的便宜二叔摆在台上,也能略收振奋士气之效。

一想到自己兜兜转转居然跟高欢混了一个世交平辈,李泰顿时又觉得自己也是一个人物。

“无论此番是否能够成事,周三都一定铭记郎君提携之恩!我区区一个乡里弱势下才,一身的筋肉骨骼也不抵庞大物料,若非郎君恩重抬举,此生都不敢奢望飞扬乡里……”

离开华州城返回商原的路上,周长明一再向李泰表示谢意。

“长明你再这么说,日后便不好相处!交情所以历久,恩不如义。人才物料各有长短,相扶共助才能义气圆满。

我此番用计,也是在于乡豪恶我,如果你才具猥琐难争,我也不会用货惠你。你如果觉得我奸邪刁竖、难相共事,想也不会与我合谋。既然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咱们日后论义而不论恩!”

李泰板起脸来纠正周长明的说法,并不因为自己施舍重货而对其颐指气使。

这是他来到西魏后第一次尝试营结朋党,干涉西魏的军事组织结构,事前已经经过充分的考量,对周长明的人品德性也信任得过,当然希望这一份关系能够维系长久。

在他本身的势位不能名正言顺的压过周长明以前,单方面刻意强调恩惠,就不免会让这份交情逐渐变质、成为道德方面的一味索取。

“言虽如此,但郎君若无我,仍能不失庇护,我若没有郎君,此生也只是一个乡里老兵的前程!”

周长明又感慨说道:“此事若成,我荣幸能为郎君心腹。若是不成,也必定担当爪牙,绝不有负情义!”

乡里人家已经各作通气,此番征询贺拔胜也了解此事不犯禁忌,归乡之后,李泰便开始整理家中库藏,以周长明的名义向官府捐输油膏。

之前面对乡里大户时,李泰倒也没有说谎,他所收聚的芝麻油只有三百多斛。一则左近乡里存货限制,二则芝麻油价格太高。

虽然有贺拔胜提供的资金支持,但贺拔胜家里也没有金山银山,李泰还要预留一部分布帛预定期货,物资的收购上当然要精细安排。

芝麻油虽然数量不足,但其他油料李泰也在搭配收购。古代能够压油的作物籽料不少,芝麻只是出油率高、品质好而著称,其他蔓菁、芸苔、黄豆乃至于亚麻籽,也都是常见的压油作物。

后世植物油主要有花生、黄豆、茶籽等等,但花生眼下尚未引入中国,后世的黄豆也是经过长年育种改良才成为主要的油料作物。

时下的黄豆出油率才只不足十分之一,要远低于芝麻,主要还是作为食物而非油料。

各种杂类油料,品质参差不齐,价格和用途也都有所差别。李泰搭配收购,各种油料已经有六百多斛,扣除输官的五百斛,还能剩下一百多斛。

七月中旬,输赏格已经正式公布半个月,左近乡土诸竞争者基本也已经明朗。具体到商原乡里,便只有史家和商阳戍主周长明两个竞争者。

此番输赏,武乡郡有三都督职在赏列之中,原则上是以当地乡望执掌乡团。这一点对诸乡豪的诱惑尤其大,势位与乡资相结合,无论是做官还是治业都有着极大的便利,也正因此乡豪们才踊跃竞争。

都督、帅都督职衔早有,但往往作为州郡长官的加衔,给予他们统率乡团的权力。如今将此职衔特列出来加以输赏,自然也是大辟豪右、将之部曲正式纳为军队的步骤之一,进行更系统化的调度管理。

竞争态势明显白热化后,史家便摆出咄咄逼人、势在必得的姿态,运输物料的车马自商原源源不断的输往华州,一些车队甚至还特意绕行李泰庄园外,摆明了是在示威。

且不说李泰对此感想如何,大行台宇文泰必然是乐见乡豪们如此踊跃捐输:你们不卷起来,老子睡觉都不踏实!

由于各处乡豪们踊跃捐输,一地之职便有数家竞争,大行台便也针对输赏格做出了一些调整:原则上仍是输满即授,但在选地上则给出了一定的活动空间,以乡望为判,优先以乡里首望当职本乡,其他则听授别处。

至于怎样才算乡里首望,解释权自然归大行台所有。总之已经征输的物料是不退的,但却给你安排一个其他郡县职位,你要是不要?

正当李泰还在感慨宇文黑獭心黑手黑、考虑要不要加输百斛油膏的时候,武乡县作为附郭要地,却先一步有了选授结果。

“郎君,大事不好!史县尉选得当县都督,大行台令书已发!”

郑满一脸的汗水,策马冲入庄园,开口就是这么一个坏消息。

第0037章 驭人之道

商原史氏坞壁里,宾客云集、车水马龙,往来祝贺的车马队伍一时间连台塬之间的沟壑都给塞满。

坞壁中堂宴席上,新授当县乡团都督的史恭高坐主位,一脸的志得意满,凡诸宾客入前祝酒,一概来者不拒。

“乡土经乱年久,前虽有大行台立治恤众,乡人也多列阵行伍、为国守土,但却乏一乡义领袖,武勋一直草草。幸在此日,大行台察授壮义、赏识史翁,让我乡土义勇归于使君统率。自此以后,乡情和谐、守乡报国,旌节封建、皆在目内!”

听到一名宾客作此赞言,史恭也在席上站起身来,遥向华州城所在方位深作一拜,起身后又大笑道:“史某不才,唯上下抬举、使我志气扬伸,上报君父、下抚乡亲。自此以后,与众乡亲同流进退、威我乡声,义不容辞!”

堂内众宾客们听到这话,无不轰然叫好。

头脸淤青还未消尽的史敬也从席中站起身来,捧着酒杯咧嘴笑道:“今日确是我家大喜之时,但不得众悦、不称欢乐。前有恶客入乡,弄奸乡里,使我乡亲群情躁动不安。今日定势大喜,请都督使某率员赴乡捉之,既为都督进贺,也为乡亲群徒了结一桩心事!”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便都知所言是谁,各自心情也都变得复杂起来,并不急于发声,只是望着史家兄弟。

“既如此,那你便去。转告那位郎君,我也并非狭量之人,他若真诚来贺,我自具席待之。若仍不肯事向和气,也不必为难他,日后在乡长年,总有让他感我乡义之时!”

史恭一脸大度的摆手笑道,转又与旁人饮在一处。

史敬等这一天也是辛苦,兄长同意后便大笑出堂,于坞壁中聚起几十名家丁,便一路向李泰庄园而去。

庄园中,李泰愁坐中堂,待听说史敬率众前来,并在庄园门前叫嚣让自己速速出迎,心情便更加烦躁,摆手道:“不见!他若再敢叫闹,直接打杀出去!”

郑满报信不久,周长明便也被大行台使者就乡招走,想来是征询并转授别处。因恐史家兄弟登门挑衅,临行前周长明便将戍中乡兵安排在此看守,李泰自然不惧登门来扰的史敬。

但这显然不是什么长久之计,史恭既然已经就职当县都督,那么县内包括商阳戍在内的这些乡团武装也理当归他统治。

县官不如现管,他若天天使人来扰,李泰庄园的生活、生产也将大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