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7节(2 / 2)
果然,贺拔胜最后勾选的主要也是这些物料,价值大约在一千五百多匹绢之间。
选定之后,贺拔胜眉宇之间舒畅许多,接下来便又望着李泰进入夸奖环节:“小子作业优秀,恨我不能提早遇见啊!若能结缘早时,拥此良佐,事业未必不可期望。”
李泰闻言后便是一笑,且不说他来到这个世界时间本就不久,就算是母胎穿越,也赶不上贺拔胜朝三暮四、浪到飞起的峥嵘岁月啊!
贺拔胜既然选定,剩下的自然都归若干惠所有,仍有两千三百多匹资货。
除此之外,月中还要供给北华州一万五千多张公文底册,按照李泰之前的定价标准,这也是几百匹绢的价格。
累加起来,那就是将近三千匹绢的收入。这还仅仅只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第一次的分红。无论如何,也说得过去。
又过两天,原司徒公府长史贺兰德到来,向李泰告辞。
月初高仲密便跟随宇文泰入朝,并正式获授为太尉。那会儿李泰还在忙着给乡团制作军粮,并未跟随。
贺兰德作为原司徒公府主要的僚属,再加上高仲密所给予的判词评语不低,所以在返回大行台后获任新的官职,前往陇右担任略阳郡守。
从一介有名无实的公府长史,转身一变成为一郡太守,这自然是极大的提升。尽管略阳郡远在陇右,又刚刚经历过氐胡叛乱,但只要是心存事功之想,谁也不会抗拒这样的安排。
因此贺兰德也是一脸的喜色,对李泰说道:“公事催急,不暇顿足,眼下便要奔赴任治。与郎君相处日短,情义却长,只能请郎君代我向司、太尉公多谢举荐之情!”
贺兰德真是挺忙,甚至都来不及停下吃一顿饭,入庄后匆匆说了几句,便告辞离开。
送走了贺兰德,李泰便也要动身了。月初宇文泰入朝,正式公布了今年大阅的章程,诸军要在十月大会于渭北的栎阳。
高仲密高升太尉之后,李泰的职衔也变成了太尉府记室参军、领帐内,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高仲密的亲兵首领。
李泰送去军粮的第二天,周长明便率领乡团开拔,徐徐往栎阳而去。贺拔胜也在前一天离开商原,前往朝邑汇同部曲亲兵们出发。
高仲密则在长安朝廷跟随宇文泰直接北上,李泰也要赶去汇合。
在将庄园事务安排一番后,李泰便开始挑选随员、打点行装。
高敖曹那杆槊是不能带的,太显眼,而且不知多少西魏将领家人亲信死在这杆槊下,带去西魏的大阅会场纯粹是给自己找不愉快。
贺拔胜着他送给崔訦、崔訦又转送自己的那张弓倒可以带上,真要遇到什么找茬的,直接一箭射死。兴许宇文泰看到他这么勇猛刚烈,一高兴让他做个开府仪同。
正当李泰准备完毕,将要起行之际,庄园里却有一年轻人冲了过来,扑在李泰马前高呼道:“某请追从郎君共参大阅!”
李泰瞧着这年轻人有些陌生,想了想才记起来是之前司徒府买官、安排在庄园里学习吏术的其中一个,脸色当即一沉:“学舍课业学得几成?退下!”
“学舍所授吏术,某皆学成,为诸同窗先。然丈夫建功,只在弓马,刀笔之用实非所愿,恳请郎君包容提携!”
杨钰闻言后连忙说道。
李泰视线一转,见管理学舍的李渚生也在点头,得知这小子才情不差,便示意庄人再牵来一马,默许他跟随自己同赴大阅。
第0061章 荆原栎阳
栎阳位于渭水北岸、关中平原的腹心之地,曾为秦汉故都。
但随着时过境迁、历史纷扰,栎阳故城早已不复存在,甚至“栎阳”这个名称本身都消失在西魏的行政划分中。仅仅只在栎阳故地北境的荆原上保留了一个栎阳戍,如今则升格为栎阳防。
荆原是渭北一道狭长的陂塬丘陵,东西绵延近百里,北依沮水,南望渭水,正是大统九年大阅的地点所在。
自九月开始,诸州军队、乡团便陆续自驻处开拔,向荆原涌来。
李泰自商原出发的时候,已经过了九月中,抵达荆原时已经是九月下旬,距离大阅正式开始已经不剩几天。
此时的荆原高坡上旌旗招展,来自关西诸州的军队们各据一处设立营垒,人喧马嘶、热闹无比。营垒与营垒之间游骑纵横,若无通行的印信与手令证明,几乎寸步难行。
李泰一行二十多人虽不起眼,但在塬上每行一段距离,便要停下来接受盘查。塬上行走大半天的时间,距离高仲密所在的栎阳防还有将近二十里的路程。
“这些军卒们是不是故意刁难挑衅?一步三查,难道咱们区区二十几众,还能刺杀大行台不成?”
再经过一处岗哨被盘查一番后,随行的李雁头便忍不住吐槽道。
“诸军新建,令式不通,提高警惕也是理所当然。”
李泰闻言后便笑语道,他见多几次行伍阵仗,眼力也渐渐的养成,一眼望去大约就能判断出那些营垒间活动的究竟是新军还是老卒。
方才行经诸营,或三五百人、或千人上下,但能深合营防法度的不过十之二三。大多数营防都有着不小的问题,或是格局、或是选址。很显然,这些都是今年邙山之战后仓促聚就的关中乡团。
豪强私曲和乡团武装虽然存在年久,但大多数都是防护乡土的性质,长途行军和野营露宿的经验并不算多,有所疏漏也在所难免。
这也是大行台之所以要举行大阅的原因之一,自大统九年邙山之战结束后,西魏朝廷几乎每年都要举行大阅。
如是数年,才终于将分散在关陇各地这些互不统属的武装力量打造成为日后名震天下的府兵强军。
至于现在,也仅仅只是在人数上草草可观罢了。单单李泰一路行来,所见荆原上的驻军便已经有数万之众。
讲到具体的军容,李泰都已经懒得再吐槽这一时期的西魏军队。
他自己也算亲身参与到府兵的建设之中,就连基本的军粮都需要各自将领们进行自筹,至于其他的甲杖戎服诸类,更加没有一个统一的配给。
唯一大行台集中分发的,就是一幅长两尺的黑布,由中剪裁开,让兵卒们自己缝在戎衣褶服上的两肩,便算是制服统一了。兵长们则发给黑漆皮料,用绳缚在前胸后背,瞧着有些滑稽,又有些寒酸。
李泰一行之所以沿路遭受盘查,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这西魏军队戎服的统一标志,只是寻常袴褶,一瞧就是异类。
再次上路,行经两座山谷,前方又遇到营防盘查,李雁头还没来得及吐槽,见到那率队的兵长顿时一乐:“三箸,原来你们驻防在这里?”
刘三箸见到郎主一行也颇感惊喜,忙不迭上前将李泰请入营外搭建的凉棚中,又派人入营传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