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122节(2 / 2)

李泰之所以能在弘法寺中抄没到这么多的高端奢侈品,就是因为寺庙要捂盘托市,并且创造宗教寻求。他们控制着大宗的物资,一点点的向信徒出售,长久的收割财富。

稀缺性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市场的需求度则来自沙门大昌的宗教环境,所以这些物料的价格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要为信仰买单。

李泰自己要对外出售的话,实际的所得是远远达不到理论上的价值,所以要作变现便也需要一个手段包装,以期缩短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要不然,搞所寺庙?”

这也不是他偶然的念头,很早开始就有类似的想法。毕竟寺庙搞钱那是真的快,现在又有实际的销赃需求,李泰也就认真思索起来。

首先这座寺庙是不能在关中搞的,关中的宗教势力也有各自的区域范围,不交保护费的话,是很难搞起来。花钱的事李泰当然不干,更何况他还要点逼脸,不想给人留下一个崇佛佞佛的形象。

如果要避开关中,那眼下他的触手能够伸到的边远地区就是陕北了。要在陕北搞的话,那思路就可以更放开一下,陕北地广人稀,能够吸引到的信徒主要就是稽胡。

那么,搞一个刘师佛大庙对稽胡就有天然的吸引力,既能在那些稽胡豪酋处搂钱,还能增加一个羁縻和管控手段。

至于说朝廷将刘师佛划为淫祀伪信,也不是为了伤害你们的感情,而是要规正你们的信仰。我给你们建座大寺打个样,你们以后就来这里拜,不要自己瞎搞的乱七八糟的。

反正借此搞的肃清行动、钱都已经收到手了,那也没有必要再继续维持下去。

朝令夕改伤害的是朝廷的威严,跟霸府、跟我李大都督都没有关系,只要肯交钱,你们就可以继续拜,我这里连礼佛的物料都给你们提供。

李泰倒不因为出尔反尔尴尬,毕竟食言而肥,只要能吃饱、还管那些,更何况大家也不知道之前的事是他挑头。他未来要在陕北立足发展,也得注意对稽胡势力的分化统合,所以这件事是真的有搞头。

他这里盘算着等到长安城这场风波过去,就跟宇文泰提议在洛水中游的雕阴建一座刘师佛庙,并设置一座防城在附近。到时候一手佛经,一手钢刀,就问那些稽胡部落挑哪样!

第0202章 盐池都督

长安朝廷中由长孙氏发起的这场风波,相涉人等并非人人都像李泰这样有恃无恐、还有心情盘算自己的小日子。

柳敏近来就很焦虑,这日入乡拜访李泰,前后随从几百人,且多携带弓刀,明显是担心会被长孙家袭杀于途。

前庄人迹杂乱,李泰也并没有外出迎接,只是站在谷口等候。柳敏行进此间,这一对难兄难弟不免相见唏嘘。

李泰还有几分照顾柳敏情绪的刻意作态,柳敏则就是真的一脸忧色,须发都乱糟糟的全无仪态可言,见到李泰时未语先叹。

“眼下情势不比寻常,柳郎中有事着员来告即可,实在不必犯险亲行。”

听到李泰这么说,柳敏又叹一声,继而一脸苦涩笑容道:“我已经因为德行低劣、不堪郎官之任而遭夺前职,伯山你可要换个称谓了,名字相称即可。”

说话间,他从身后牵出一个年纪六七岁、有些怯生的幼童,板着脸着其向李泰见礼,并向李泰介绍这是他的幼子名叫柳昂。

行入谷中,当见到大行台派驻此间保护李泰的台府帐内甲员时,柳敏眼神中不由得闪过一丝羡慕,但也没有多说什么。

来到别墅堂前,李泰抬手召来正在院子里戏耍的若干凤和李雅,让这两小子拉着那小柳昂去别处玩耍,自己则将柳敏请入堂中坐定。

“我家太尉公也惨遭夺职,长孙氏这一波报复也真是汹涌吓人。我今被主上禁足乡里,与兄事中难为呼应,实在是抱歉。”

能让人在逆境中得所安慰的,永远都是告诉他你还不是最倒霉的,柳敏官职遭夺诚然不幸,但跟高仲密的太尉之位遭夺相比,倒也不算最可怜的。

果然柳敏听到这话后,也将愁容稍作收敛,转过来安慰了李泰几句,然后才又说道:“今次来见,是向伯山你辞行。前事行使失职,更将纷扰引入台府,幸在主上仍存怜惜,着我归乡任事、将功补过。”

讲到这里,他又有些羞惭的说道:“前事若非我来求请,伯山你本也不必牵连事中。事情因我而起,我今却要临阵脱逃,实在羞于再与伯山相见,但想到此去未必还能后会有期,所以厚颜入此、当面辞行。”

李泰自不觉得此事受柳敏牵连,反而还大感受其带挈,才能获得这个中饱私囊、大发横财的机会。长孙家寺庙虽然是柳敏带人去攻打,但也是李泰撺掇的。

现在柳敏被剥夺官职、发遣回乡,李泰还乐呵呵的在乡里盘点收获,本身已经悲喜殊异,再听到柳敏这么说,一时间也不免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人生困厄难免,柳兄你本就是逆境奋进的勇士,此世已非二三勋门决断大势的旧时。守此精忠许国之志,风波总会过去。”

见柳敏一脸颓丧之色,李泰又开口安慰道。

返回河东乡里、暂避长孙氏锋芒,对柳敏而言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就连李泰自己,之前表哥崔谦还建议他避祸乡里,只是因为明白了大行台的意图,所以才做出更加有利的选择。

柳家世代都是河东名门,讲到乡土势力之雄厚,又非李泰能比。柳敏即便退隐乡里,也是大有可为。除非东魏全面占据河东,否则起复只是早晚的问题。李泰这么说,倒也并非空话。

“伯山你这一份少勇无畏的情怀,实在是让人羡慕。旧年我也有此类似情怀志向,但在历经了挫折沧桑后,却渐渐消磨了初心本愿……唉,总之多谢你相赠吉言,盼望来年情势能有回转罢。”

柳敏并不像李泰这么乐观,心中除了忧虑之外,更有着一份挫败感、对他们河东人家整体前程的悲观。

河东的裴柳薛等家族,同西魏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微妙的。

因为乡土地缘的缘故,他们恰好位于东西两朝交战的最中心地带,又因为可观的乡土资源与势力从而拥有了一定的超然地位。

这些人家之所以投靠西魏,当然跟宇文泰所带领的北镇集团关系不大。说的好听一点,是因为孝武西迁而归从法统,但实际上也有西魏偏弱、他们于此能够获得更多自主权的缘故,甚至不无成为另一方能够左右朝廷大势与天下格局的政治势力的幻想。

但在实际的情况中,这些河东家族向西魏朝廷发展的极不顺利,几乎没有一个立朝的高官。跟随孝武西迁的洛阳勋贵们和宇文泰的霸府、包括苏绰等关西人士,都在有意无意的排斥他们进入朝堂。

有乡土势力却无政治资源,意味着他们这些河东人就不能在这个西魏政权中独立发声、维护自身的利益,只能沦为某一方的附庸。

就像这一次柳敏被夺职,诚然有他先撩者贱的缘故,但也足以说明他们河东家族在朝中声势微弱、难以发声的现状,长孙氏等传统政治势力根本就不正眼相待。若无大行台的保全,柳敏甚至连乡势都要遭受打压。

通过这一件事就可以反映出来,他们河东人家想要越过霸府而直接与朝廷对话,起码在目下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就不必奢望能够成为游离于朝廷与霸府之外的第三方政治势力了。

抛开自身的际遇不谈,这样的现状也让柳敏感到灰心。他们河东人家与北镇武人本就是不怎么搭界的两方势力,但是由于朝廷的傲慢,他们想要获得上升渠道、保持乡土势力,只能加强对霸府的依赖与服从。

柳敏将心情稍作收拾,转又对李泰说道:“此番归乡,除了整顿乡兵营伍,还兼领盐池都督、整顿盐务。我记得之前伯山你曾向大行台进言相关,今日来访,除了当面告辞之外,也想请询内情细则。”

李泰听到这话后先是一愣,转而有些尴尬,毕竟这件事本身是对河东人家的利益有所触动的,被当事人这样当面质询,他多少是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很快他便又感慨,终究还是宇文泰骚啊。

原本他是觉得宇文泰只是借此打击长孙家的政治声望,却没想到河东人家也被囊括其中,要借着长孙家在朝堂施加的压力,顺势在河东推行盐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