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142节(1 / 2)

且不说内楼妇人们的议论杂思,外堂崔家兄弟并诸族人们对李泰也是殷勤有加,落座之后频频进酒,杯箸不闲,全无冷场。

但这份热情只是让李泰心里更加觉得局促不安、不好意思,他从不畏惧任何人对他的横眉冷眼,可是面对这样一份表错了情、注定不会有结果的热情招待,却是不知该要如何应对,也只能暂且敷衍着,心里则在思忖着讲到正事时该要如何应对。

崔氏众兄弟中,除了崔彦昇这个都水行署的下属,李泰跟想要做他丈人的崔彦穆倒也比较熟悉,旧在台府中共事几个月。

虽然他旷工成瘾、一个月也上不了几天班,但架不住能折腾,且担任台府记室时也频参机要,人面倒也挺宽。

崔彦穆频频讲起之前共事时的接触趣事,讲到台府同僚们对李泰的评价,更是不吝夸奖。旁边崔彦昇也见缝插针的讲一讲如今都水行署与三防城的事业创建,满堂崔氏族人望向李泰的眼神那就更加满意了。

但这氛围越好,李泰就越觉得不自在。

虽然很尴尬,但事情总得面对,听着众人对话中都快把自己夸成一朵花了,李泰越发觉得不能再拖下去。对方表意越深,等到事情说开的时候就越尴尬。

于是他便在席中清了清喉咙,端起酒杯来行至崔氏兄弟席前,两手托着酒杯长施一礼,然后才对崔彦穆说道:“今日行至庄前,参军将此曲隐告我,我才惊知竟得使君如此赏识,诚惶诚恐、倍感荣幸,但也实在是受之有愧!”

崔氏众人听到李泰主动讲起这个话题,也都放下手中物事,各自抬头望着李泰。崔彦穆更从席中站起身来,身体前倾,两手虚扶李泰臂弯说道:“李郎毋须此言,言事之前,我应先向你道歉一声。冒昧滋扰,让你劳行一程……”

“长者招,不敢辞。但此情义厚重,唯我憾于恐难冒受。”

李泰借着酒力,狠狠挤了一下眼睛,待到再睁开眼时,眼眶中已经隐有泪花闪烁:“使君应该浅知伯山身世,旧在虎牢与家君因兵祸失散,仓皇归义、孤弱无依,幸在故贺拔太师垂怜庇护,待我亲厚不异子侄,才让我得所依仰。

太师在时,曾共戏言约定,老者恩扶幼弱,少壮继承先声。太师固有良嗣,但伯山亦不敢失约,今虽阴阳两隔,情义无所倾诉,只盼能分食户中为祭的胙肉……”

听到李泰这么说,崔彦穆脸色也是变了一变,笑容隐去,眉头皱起,沉声说道:“伯山你共贺拔太师的确是情义感人,但终究也要服于天命,不可沉湎悲伤。据我所知,贺拔太师似乎并无……”

他这里话还没有讲完,旁边独孤信丈人崔彦珍已经咳嗽起来,这一咳嗽顿时又给众人以提醒,纷纷想明白了李泰言中所指。

崔彦穆这会儿自是有些尴尬,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他兄长崔彦珍硬着头皮站起身来,望着李泰说道:“李郎你坦言心迹,的确是让人意外。但这件事,河内公他……还是你们两处,已经有了约定?”

“私心窃意,还未敢白于独孤开府。但情义笃定,无论开府是否应允,唯是此心不违!故而只能多谢使君垂青赏识,唯我于此荣幸浅薄,遗憾不能入户论情。但人间情义,不唯嫁娶,今日款待深情,我铭记于怀,也深盼来年于事能长相和睦、徐图报还!”

李泰这里快刀斩乱麻,将事情讲清楚,却不知庄外西侧的山道上,妙音娘子正指挥着庄丁们在道路上挖坑:“这坑洞不要挖的太大,给他一些惊吓就好,又不是让你们陷猎虎狼!铺上一层厚毡……”

第0239章 如愿归庄

因李泰这一番自述,堂中原本其乐融融的氛围顿时一去不返。

尽管李泰搬出了贺拔胜作为借口,但拒绝就是拒绝,总不算一件让人感到多么欢快的事情。而且这事情还透出一股尴尬,让人一时间都不知该要如何面对。

李泰也明白这件事无论怎么说,总得给人一个消化接受的过程。他是不想彼此继续纠缠,以至于误会更深,话说出口后,自己是舒服了,但瞧崔家众人的神情,则就不怎么漂亮了。

于是他索性便站起身来作揖告辞,不再留下来自讨没趣。

崔彦珍、崔彦穆兄弟俩还没从这件事情当中缓过来,也没有心情发声挽留。只有崔彦昇连忙站起身来,陪同李泰一起走出厅堂。

这会儿正有一名彩裙少女在几名仆妇侍女们簇拥下、绕过围廊向此走来,远远见到李泰行出,少女俏脸上便不由得泛起一丝羞赧迟疑,但步调却更加快起来。

崔彦昇还算是机敏,见状后忙不迭背过身向那一行人连连摆手,自己也站在李泰身侧陪伴同行,将视线稍作阻拦。

少女眼见这一幕,自是诧异得很,下意识的顿足停下,满脸的不知所措,待见李泰径直行向庄园大门,心里也有了一些模糊的猜测,未暇登堂询问究竟,眼眶中已经泛起了泪花。

来时几乎合族出迎,离开的时候却只崔彦昇一人陪伴。

李泰自是不会计较崔家有失迎送之礼,待到走出庄园,便对崔彦昇稍作拱手道:“参军请留步,多谢此番盛情款待,唯我私意狭隘、不堪礼遇,未能宾主尽欢,实在是抱歉。今日暂且别过,若崔使君等并不因此厌我孤僻不群,来日一定再登门拜访、致歉请谅。”

“大都督言重了,今日本是我家未访心意而错表殷勤,冒失滋扰,让大都督情怀不安。事虽唐突,但也的确是真心不伪,无奈情深缘浅,也实在是让人遗憾。但正如大都督所言,人间情义、不唯嫁娶,即便事不能成,彼此亦不必耿耿于怀,来日再见,盼望仍能不失欢洽。”

崔彦昇是真的有些遗憾彼此未能结亲,听到李泰这么说,连忙又拱手表态道,顿了一顿后,他又说道:“眼下只作良友论事,大都督这一份心怀,怕也难于轻就啊。大都督诚与故贺拔太师情深,但太师户中遗事也不乏情势紊乱之处,特别独孤开府方今……

唉,大都督是远比我要更加的洞情明势,想也不需我逞智指点,抛开行署共事的公职不谈,户中私事大都督若有使用之处,着员告事即可。”

李泰听到这话,又对崔彦昇道谢一声,然后才带着几名随从,沿着来路往自家庄园行去。

崔彦昇目送李泰消失在山道上,过了一会儿才有些怅然若失的返回庄园,刚刚走到厅堂外,便听到堂内传来杂乱的人声。

“本以为这郎君家世显赫、人才不俗,却没想到原来也只是一个贪慕强势的俗类。明明有着更好的婚配选择,却要自甘堕落,求结兵家……”

随着李泰离开,内楼里诸崔氏女眷们也都纷纷来到这里询问究竟,当得知李泰自陈心意时,当即便有人忍不住作此刻薄的评价。

听到族人们作此忿声,崔彦珍父女自是一脸的尴尬。特别崔氏,原本还在热心的帮助亲人张罗婚事,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事态发展竟然这么的离奇诡异,一时间脸色僵硬、神情不属,身外诸类杂声,完全没有听进心里去。

尽管李泰所言仅止于同贺拔胜之间的交情,但贺拔胜户中女子乃独孤信长女出继,崔氏众人自然下意识觉得李泰这样的想法自然是因为贪慕独孤信的权势。

人在大多数时候是懒于共情而热衷双标,虽然说他们崔家也难免有此俗计,但却并不妨碍他们就此轻视讥讽李泰。

特别自家这么主动殷勤的表情,完全不被人重视,心态也是难免失衡,越想越是愤懑,一时间各种议论便更加的不堪。

倒也不是所有人都作此想,崔彦昇归堂之后倾听片刻,便有些不忿族人们如此贬低自己长官,开口皱眉说道:“我与李大都督共事不短,其人秉性绝非下流!他若果真有贪慕权势之想,于此关西选择诸多,大不必曲结独孤开府!

李大都督事业规创自有主张,仅我都水行署共三防城部曲人马便自成格局,你等既不共事、又不深知,还是要谨慎讨论,不要因为一时的忿念邪言伤情!”

这话一说出口,在堂众人神情都变得有些不自然,心里或不认同此说,但一时间也都不再恣意谈论。

趁着堂中族人们沉默之际,崔彦珍望向自家女儿沉声说道:“大娘子,河内公未曾与你言及此事?你家妙音出继并非短时,若李伯山果然与贺拔太师有此故约旧誓,河内公总该有闻……”

“我不知、阿耶,我实在不知!”

崔氏这会儿仍有些茫然无措,闻言后只是摇头,但刚才过耳那些声言,也让她心中隐隐不悦,纷乱的思绪稍作收拾,转又皱眉说道:“我知诸位亲长或有暗怨我婚有失类的杂想,但当年成情也少不了你们在场几位的谨慎计议!

我虽然不常因此夸言,但自出嫁以来,从来也不曾短欠了对旧户亲人的关照。譬如今日此事,户中一言及我,我便热心操持,自问并没有什么邪计阻碍。但你们诸位仍然在我家堂厦之内,却要这样贬低嘲讽主人,难道我家门风德行已经毁堕至此?”

众人听到这话,神情更显不自在,之前议论最凶几人,忙不迭起身作礼道:“大娘子误会了,我们怎么会轻贬独孤开府。只不过那李伯山他……”

“李伯山同人有什么样的故义、秉持怎样的心意,我是掌管不到。这本就该是族中亲长意图结缘之前该做采访的内容,我心里自是遗憾未能帮助家人们结此良缘,但也并不觉得他有这样的心意便是乖张离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