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162节(1 / 2)
伴随着激昂的鼓声,双方各自整列布阵。赵贵一方步骑参半,阵型繁复缜密、可谓攻守兼备,反观李泰一方,阵型则就随意的多,左中右三支骑兵阵伍各成冲锋之势。
尽皆骑兵的队伍看起来是更加的威风凛凛,但由于演练中禁止使用弓弩能强杀伤武器,骑兵虽有离合之机敏,但却做不到快速撕开步列战阵,反而是一种劣势。
但李泰对此却不管不顾,随着鼓声停顿下来,冲锋的角声响起,身先士卒的策马驰出,直向赵贵方阵伍冲杀而去。
“刀盾居前、长枪居中,跳荡掩护……”
赵贵瞧着迎面冲杀而来的李泰并其部曲们,心情也变得有些紧张,但还是有条不紊的排兵布阵、调度部卒们加以阻抗。
“冲!捉赵贵者赏!”
李泰率先策马冲至阵前,手中大杖向前挑抹挥刺,直将几名阵前刀盾卒员逼向敌阵后方,但不旋踵,他的前进便遇到了阻挠,敌阵中数杆长枪直向他挑刺而来。
李泰对此诸类阻挠却视若无睹,直将迎面刺来的两枪格挡砸偏,其他数枪全凭甲胄硬吃下来,虽无直接的痛感,但那猛烈的击打震荡感也让他有些吃不消,唯是咬紧牙关,更向阵内冲杀而去。
与此同时,其他骑士们也都纷纷冲了上来,沿着李泰厮杀出的这个口子便向敌阵内冲涌而去,很快便将这阵势撕拉出一道触目惊心的豁口。
“跳荡侧击、快快,不要入中军添乱!”
赵贵原本所布置的阵型是非常的周详缜密、攻守兼具,可当李泰率部径直杀入阵中来时,局面顿时又有不同。
原本布列在战阵中各司其职的将士们几乎下意识的便向阵内回援,尽管赵贵还在大声呼喊着,力图能够让将士们安在各自方位,发挥出阵势固有的效用威能,但由于欠缺得力兵长在阵伍中的执行督战,整座阵势都在无可挽回的坍缩下来!
“擒赵贵,夺战旗!”
李泰这会儿也完全顾不上对部曲的调度指挥,视线只是死死盯着赵贵座驾与旗帜的移动方位,不断的挥杖向前冲击。
第0279章 陕北军情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但白水塬上群众们对于那天的演练比斗仍是津津乐道,每每向后来者讲起时,都不免眉飞色舞、惊叹不已。
李泰这个台府之中崛起未久的少年将领,居然能够凭着两胜一负的成绩战胜赵贵这一老将并其麾下劲卒。这结果本身就已经让人惊诧不已,而在最后那场野战较量中摧枯拉朽的胜利更是让人震惊莫名。
“那一天啊,也是这一刻的光景,本是平野无风,但那李大都督马鞭一扬,塬上便狂风四起……”
群众口口相传中,李泰俨然已经成了一个懂得呼风唤雨的神将一般,倒不是因为群众经此一战便开始对他疯狂崇拜,而是正常的逻辑根本就无法解释赵贵部曲那一天被摧枯拉朽的惨败。
原本在众人各自心目中,赵贵部曲必然是要比李泰部曲更加的训练有素,即便李泰凭着战术上的取舍调度而获得一定程度的优势,双方交战起来,必然也得经过一场极为激烈的拉锯对峙才能决定出胜负。
但在那天观战群众的视野中,先是赵贵阵列分明,然后李泰率部冲上,双方交战起来,李泰没入战阵,其所部骑卒不断冲击,赵贵部阵型开始收缩、继而陷入混乱、然后便开始崩溃。
整场战斗持续了一刻钟有余,当群众们再见到对战双方主将时,之前信誓旦旦要将李泰系拜诸公的赵贵已经被提颈反押于马背上、被人牵引出来。
这样的结果,不说当时脸色阴郁至极的赵贵,在场观战的那些将领们一时间都有些无法接受,末了主持比斗的大将军于谨甚至都没有公布两方胜负如何,只是勒令李泰赶紧放开被生执的赵贵并向其道歉,然后便宣告比斗结束,诸将各自引部归营。
观战群众们虽然各自散去,但与此相关的各种讨论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下来。抛开胜负荣辱不说,李泰所部能够如此干净利落的击破赵贵军阵,其所应用的战术与所把握到的战机也是值得探讨借鉴的。
“据臣所见,李伯山部倒也谈不上有什么战术的创新,无非进退离合的骑兵基本战法,甚至还有几分散漫生涩、转变不够灵活,其所夺胜的关键,只是将勇兵勇。”
白水大营中,当刚刚抵达此间的大行台饶有兴致的问起此事时,当日主持仲裁的于谨便起身分析禀奏道:“中山公之所落败,也不可完全的归咎为战之罪。其所部有失协调调度,中山公本身又遭李伯山穷攻不舍……”
“一将无能,有累诸军啊!”
于谨的分析还算为赵贵不失遮掩,宇文泰在听完后的总结则就一针见血,他感慨说道:“赵元贵他虽然久经战阵、熟知兵事,但向来不以勇猛称著。若是列甲数万、浩大阵仗,还可以凭着韬略法度卜取胜负。但身在此狭阵之中,又势当渴望夺胜扬名的亢勇少年,筋骨血气俱不如人,失败也是理所应当。”
宇文泰本就不喜赵贵与李泰的这场较量,评价起赵贵的失败来也就不甚客气,对于谨之后的处理也不甚满意,直接开口说道:“年长者用其老成,年少者赏其勇壮。这一场比斗虽非典仪,但少年热血振奋一遭,总不该没有下文回应。赵骠骑遭此一番磨练,对同场竞技的少年也该有几分赏识表示。”
赵贵在那天比斗结束后便返回宿营,对外宣称偶感风寒、身体抱恙,鲜少露迹于人前,也并没有赶来迎接自长安到来的大行台。
但他人不来没关系,总会有人将大行台的意思向他转达。
当大行台这一番话传到他耳中时,原本只是因为抹不开面子而装病的赵贵险些真的被气出病来。但无论他自己心情如何,大行台既然都这么说了,他若再无作表态的话,那就有点给脸不要脸了。
于是赵贵强忍着心中的愤懑,命令下属在营中挑选出几匹骏马,作为那日比斗的彩头往李泰处送去。
对于这一份意外之喜,李泰自是不客气的笑纳下来,打了人家的脸还有奖品收,简直不要太得意。
当然,所有善意的关照也并非无缘无故得来,特别是宇文泰这种本就称不上太阔气的老大。
李泰注意到此番从长安前来白水参加大阅的只有宇文泰并一众文武大臣,之前几年作为吉祥物的太子元钦则没有跟随同来。虽然队伍中也有广陵王元欣等元氏宗亲同行,但这些人显然都比不上太子分量那么重,换言之今年的大阅只能唯大行台马首是瞻了。
宇文泰眼下自然是没有彻底抛弃西魏皇统的资本与胆量,但也不妨碍他在原本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宣扬自身权威。
此番借着之前的事情将太子禁足长安,由他独力主持今年的大阅,而且大阅的筹备进程颇为顺利,军士们的军容气象也大胜往年,这自然就不免让宇文泰志气大壮,落实在言行中,那就是对李泰这个台府心腹更见偏爱,对赵贵这个老兄弟则稍欠维护。
李泰本就因为之前同赵贵的比斗而在白水塬上威名大壮,如今再得大行台的撑腰,那就不免在人前更加风光了,随驾仗从那都是最基本的,甚至就连其部曲都一度被安排警跸宿卫的职责,同六军精锐们协同防守塬上的大营。
今年的大阅在参与人员上较之去年是缩减许多,但整场大阅的进程却并未因此减色多少,军士们较之去年气象明显有所提升,六军与州郡兵的主辅格局更加明确,而六军诸部的表现也表现出过去大半年的整编可谓卓有成效,将士们身上都透出一股隐约可见的锋芒。
除了整体军容气势的提升之外,类似李泰这种汉人豪强中的新面孔也在大量涌现。
虽然这些豪强们大多都没有李泰这样独领一军的地位与待遇,但也都广泛分布在诸军中下层的兵长位置上。尤其是在六军之中,汉人兵长的比例提升更加明显,虽还未达到远远超过鲜卑兵长的程度,但也已经不容小觑。
这当然不是说宇文泰已经解决了西魏军队中的民族矛盾,只是西魏如果想继续加强军队的建设、提升实力,那么广泛吸纳汉人武装和汉人豪强乃是一条必由之路,却不因任何人的意志而有转变,宇文泰只是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更顺利罢了。
李泰虽不参与其他人马的调度与编练,但几天大阅演练下来,也免不了要频繁与其他诸军兵长将领们进行接触。
彼此间除了一些没有营养的寒暄吹捧之外,这些将领们讲的最多的还是他之前与赵贵之间的比斗,提起来便赞不绝口,更有甚者简直将李泰当作关西汉人武装的翘楚代表。
虽然李泰并不属于关西土著人士,但他麾下部曲们却多从关西募取,而且还是比较罕见的汉人子弟占绝对多数的武装力量。尽管他并不刻意标榜这些,但是随着存在感提升上来,还是不免被有心人注意到这一点。
在同这些将领们交流过程中,便不乏人表示希望能够率部加入李泰的队伍中来、愿意听从李泰的号令。
这当然不是因为他终于养出了什么王霸之气,而是势力和资历的提升让他有了羽翼增长的空间,自然也就有人闻风而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