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215节(2 / 2)
给河北带来多年战乱的六镇镇民,虽然其中大部分都经由尔朱氏手交到了高欢手中,但在瀛、冀、定这作为六镇镇民安置地的三州中,仍然分布着众多的六镇遗民。
因此高欢又分遣使员前往三州察访整编六镇遗民,若能迁走的则迁往晋阳周边的六侨州安置,已经落地生根、难以迁走的,则便就地整编为军户士籍,并且在镇设立六州都督,招募这些六镇军户参与邺都和晋阳宿卫。
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东朝财力物力和兵力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增长,这也让高欢本就不曾冷却的心再次变得火热起来。
特别东朝各方面高速发展的同时,西面的增长势头也是不遑多让,甚至具体到军事方面,增长之势较之东朝还要更加迅猛。
东朝虽然基础更高,拥有六州鲜卑这一优质兵源,但其招募军士的范围仍然有所局限。
特别是人口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汉人,尽管也有从军,但主要还是以河北豪强家兵部曲的身份而加入军队中,东朝和高欢霸府本身却仍未有系统性的招募政策和手段。
尽管汉卒的战斗力时常遭到诟病,而且国中也常常嘲笑宇文黑獭大举招募汉卒乃是病急乱投医的昏策,但高欢本身自然不会作此乐观之计。
鲜卑卒即便是每一个都能以一敌众,但人少就是天然的劣势。而且这种所谓的种族优越论,本身就特么不靠谱。
对高欢这样胸怀大志的枭雄人主而言,最大的折磨莫过于眼见敌人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阔步前进,而自己却积重难返、转型困难,虽然短期内仍然差距明显,但长远以望却是悲观。
唯一或可欣慰的是儿子总算争气,如今已经成了高欢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但高欢却仍不放心将宇文黑獭这个凶顽巨寇留给儿子,最好是由自己亲手解决,既能全于此身功业,又可避免遗祸于儿孙。
高欢心中这么沉吟着,车驾很快驶入了大丞相府中,诸员佐们早已经在府内前庭等候,为首一个乃是丞相府功曹参军赵彦深,阔步行至车辕前抬手将高欢搀扶落车。
高欢还未及落足站定,视线便扫见站在群佐前方的一名中年胡将,脸上顿时展露出热情的笑容,大步走到这胡将面前抬手拍着他的肩膀大笑道:“太师归府,我无忧矣!你等直堂者竟不早报,让太师于此枯等,着实该罚!”
“臣也入府不久,这些下员进奉吃喝也勤,大王不用责备。”
中年人名厍狄干,乃是高欢妹婿,如今担任太师、定州刺史,听到高欢因其责怪府佐,便开口说道,一边说着一边还待作拜,却被高欢强拉着制止。
赵彦深站在一旁笑语道:“府内皆言,以路程远近来度,太师必得明日才会归府。却不想今早便入,足见太师勤于王事,脚程之快,令人叹服啊!臣等本待奔告西山,却被太师阻止……”
“大王又不是郊外浪游闲戏,怎么能因为臣下来决断去留!更何况,长情的夫妻遭到邪情的刁难,久别后的相见,别个谁又忍心打扰!”
厍狄干又开口说道,身为高欢的心腹亲属,显然也知其门中事情颇深,言辞中毫不掩饰对前王妃娄氏的关怀,彼此虽无直接的亲义,但却是从微时便一路追从至今,人亲其党,故而作此仗义之言。
高欢听到这话后神情不免是有些尴尬,但也知道厍狄干生性耿直且对自己忠诚不二,必然是心中憋闷极深、实在忍耐不住,这才发声暗示自己须得珍惜故人。
“召太师归府,本就是为国计大事。国事若清,家事自宁!”
高欢也不好据此多说什么,哈哈一笑揭过这一话题,旋即视线便又望向站在厍狄干身后一个年过而立、身着黑衣之人,神态间转为沉重之色,还未及开口,便先作抱拳。
那黑衣人见状后忙不迭跪拜在地、不敢受此,而高欢则弯腰将他拉起身来,语调中带着几分惭愧道:“寡人前恨武定元年未从封郎之计,而今墨缞催事,有累封郎不能全于孝义。”
黑衣人名封子绘,乃故太保封隆之之子,如今正为父服丧,听到高欢此言,更是一脸激动感怀之色,垂首哽咽道:“先父旧在世时,常以元从之功为荣,恨天时未假、不能追从尽功。臣初拜于滏口,即知大王必乃匡时救国之唯一,沐恩继志,幸从策使!”
高欢听到这话后便又重重拍拍封子绘肩膀,然后才共众人一起行入丞相府的直堂,开始宣讲他将要再次向西贼发起攻势的计划。
直堂中员众不少,但主要还是丞相府的文臣幕僚。邙山之战后,高欢便对霸府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调整,武将们渐渐退出了霸府的决策层,取而代之的则是吏才卓越但却乏甚势力朋党的臣员,霸府戎事总揽于骑兵、外兵等丞相府下属分曹。
如今霸府所掌人马,最主要的便是晋阳周边的六州鲜卑所构成的晋阳兵。骑兵曹总掌霸府宿卫事宜,外兵曹则总领六州鲜卑甲籍。因此霸府完全不需要经过朝廷,便可以在晋阳召集起十数万大军。
除此之外,邺都所设置的京畿大都督则总掌邺都禁军宿卫,这其中便包括原洛阳六坊禁军军士、瀛冀定三州甲籍以及诸州郡兵入参宿卫的兵员。
高欢此番将欲大动干戈,打算要毕其功于一役、一举扫灭西贼,故而国中能战之兵自然是要尽可能多的动员起来,单单霸府所制定的征召计划所覆及的甲卒数量便达到了二十多万!
第0382章 诸军毕集
七月中旬,渤海王高欢起驾直赴邺都奏请西征,晋阳周边的六州鲜卑之众也在留守霸府的太师厍狄干主持之下开始进行集结。
所谓的六州即就是恒、燕、云、蔚、显、朔这六大军州,是北魏年间撤镇设州时由六镇所改设的六州,六州鲜卑便等于六镇鲜卑。这侨置的六军州便分布在晋阳城的周边,近的只在几十里内,远的也不出百里,共同环拱着晋阳霸府。
除了六州之外,晋阳周边还设有二夏州、灵州、高平、平凉等等侨置的州郡,这些州郡有的曾经为东朝所控制,但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得不弃其地迁其民,在晋阳周边侨置管辖。
这些侨置的州郡多是军州,人口也尽是军人,并不归地方官府管辖,完全听从霸府的号令。随着一纸召集令发下,诸州督将酋长们便都各自依照军期召集士伍向晋阳而去。
与西朝相比,东朝的动员效率要远远高出了数倍。西朝每年举行大阅,人马的动员召集周期起码也要一两个月的时间,而东朝霸府一声令下,晋阳城外仅只几日光景便聚集起了数万人马,其他尚未抵达的部伍也在快速向此赶来。
东朝军事动员效率之所以这么高,固然是由于诸军州兵城便分布在晋阳城的周边,但就是这么简单的布局,西朝却是完全做不到。究其更加深层的原因,则就在于西朝霸府对国中财货物资的掌握和调控能力远逊于东朝霸府。
诚然西朝所拥的关中平原面积要远远的大于晋阳所处的晋中盆地,但晋阳可不只有晋中一处补给,还有着广袤的河北大地为之源源不断的输送物料,故而晋阳周边能够承载这样庞大的人口,但西朝霸府所在的华州却远远的做不到。
不过,东朝虽因家底殷实而集结效率更高,但是管理如此庞大队伍集散的经验却有些欠缺。最开始人员的聚集尚可有条不紊的进行,可是随着晋阳周边入驻的军队越来越多,便渐渐的滋生出各种混乱。
在晋水北岸的一处开阔地带,便有上千人聚集于此,分作两队对峙叫骂着。
“狗贼子凭什么占据上游,快快滚开!”
位于东面的队伍明显人员更多,将近七百余众全都身着苍黄色袴褶,闹哄哄的蜂拥而来,远远望去仿佛是一团卷掠山岗的沙尘。
位于西面的三百多名卒众数量上虽然不占优势,但气势却同样不弱,面对倍余自己的对手同样不客气的大声喝骂道:“瞎了眼的贼奴知我等何部?我家将主乃高王帐内亲信出身,再敢辱骂骚扰,小心你们的狗命!”
“哈,狗屁的帐内亲信,不过是高王麾下一个苍头下奴,老子们将主却是信阳元从,打杀的就是你们这群贼奴!”
东面众人明显没有被帐内亲信的名头吓唬住,一边大声辱骂着,一边举杖便挥打起来。
对面人自是不甘示弱,双方很快便扭打起来,终究还是卒众更少的一方寡不敌众,渐渐的落了下风,更有一些卒员被直接驱赶进了晋水中,眼看着都要被滩上淤泥没过腰间,惶恐的大声喊叫求饶。
“住手!各部营地规划有序,敢再滋扰者定斩不饶!”
一名身材高大的将官率领十数骑从远处策马驰来,眼见此间乱斗场景,当即便抽出佩刀来直斩向外围叫嚣最狠几人,那几人眼见同伴中刀,纷纷惊呼躲避开来,一时间倒将场面给压制住。
“擒下几员鼓噪闹事的兵长,送入府中受罚!”
这名赶来的将领名叫赵道德,本高王门下家奴,说的好听点那就是帐内亲信,说的难听点自然就是苍头下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