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220节(1 / 2)
李泰也比较好奇眼下的玉璧城中有什么短板,便又开口说道。
“家兄坐镇玉璧已非短时,人物储蓄倒也颇有规模。更兼河东百姓诸家捐力输物,对于阻抗东军还是颇有信心的……”
韦孝固先将玉璧城当下的情势简单交代一番,这一点倒也不出李泰的意外,只看韦孝宽谍报工作如此出色,可见日常必也军备严整。河东诸大族也都有唇亡齿寒的觉悟,势必不会坐视韦孝宽孤城独支。
所以宇文泰没有让霸府制定对玉璧城的增援计划,倒也不是完全的不负责任。为关中阻挡来自东魏的军事压力,本来就是玉璧城存在的意义。
“此番东军动员兵力极多,接下来的战事恐怕是要旷日持久,是故城中储物势必要周全谨慎,半点储力都不可轻易浪费……”
李泰听到这里便也点点头,玉璧城虽然地理位置绝佳,但城池规模毕竟有限,在保留守军生活和作战空间的同时,还要储备各种必须的军事物资,这战前的种种筹备工作甚至直接影响到后续战事的胜负如何。
粮食作为军需储备的重中之重,同样也要大宗储藏,但是一般的粮食占用空间实在太大,那李泰庄园所产的军粮粮饼自然就成了当然之选。
虽然这些粮饼面世起来也多遭仿制,但今市场上公认品质最高、用料最足还是李泰家中所产。换了赵贵家那种能把整营将士吃的窜稀的,那简直就是资敌!
“我明日便要率部归返华州,韦郎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共我一起归乡,就乡输给玉璧城资粮,多少任取!”
大战前夕心态最是重要,李泰也不多说废话,只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玉璧守军的鼎力支持。
“多谢李开府、多谢!家兄传信有言,开府所造粮饼既可果腹充饥、久储不坏,更兼质地坚硬,紧急之际甚至可以充作器械物材使用……所以、所以是多多益善。”
韦孝固感激于李泰的豪爽,同时又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至于回易的资款,当此情势之下,只能以城中前储粮物支给,且河东运力告急,可能需要开府遣员自往运回……”
这一点李泰也能理解,如今整个河东只怕都在忙于备战,当然没有闲余人力往关中输送物资。
他本来是打算免费资助,不过那些储粮留在河东也收储不易,若被东魏大军获取反而还是资敌,运返关中也比较安全。至于运力,他当然是不缺。
于是他当即便表示自己会安排人员运送粮饼前往玉璧,同时将玉璧城中粮食运输回来,不需要韦孝宽再就此更作分心。
韦孝固听到这话后便又连连道谢,有了充足的物资储蓄,即便关中无使大军增援,也有信心据城坚守下去。李泰这为他们提供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不仅仅只是人力物力的输给,更是让他们京兆韦氏免于成为整个关中群众怨恨的罪人。
“大恩不言谢,此役之后若侥幸功身得存,李开府但有所使,合家老幼皆义不容辞!”
此行事情如此顺利,韦孝固感激之余,更要俯身对李泰作拜。
李泰见状后忙不迭将他搀扶起来:“韦郎实在是折煞我了,令兄外镇坚城,是为整个关西造福拒祸,我亦立身此间谋生,享此庇护,自当齐心共事。”
为了争取时间,李泰便先着令部下快马加鞭的返回商原通知筹措物资与参与运输的人员,而他在龙首原庄休息一日后,第二天黎明时分便率领部伍踏上东去归乡的路途。
数日后,李泰一行便抵达了商原乡里。
乡里父老们闻讯之后便都热情的相携出迎,待见到李泰引回如此壮大的部曲队伍,也都高兴不已。如今他们跟李泰早已经是利益深度捆绑,李泰的势力越强大,也意味着他们的处境更优越。
李泰诸事缠身,无暇共诸乡士们寒暄叙旧,归乡后第一时间便招来李渚生、吴敬义等几名主要的乡产管事,先将向玉璧城输济军粮的事情再作强调、责令他们千万不要怠慢,然后又将诸产业的经营状况大致了解一番。
“当年仓皇西逃时,怎么敢想象有日竟还能拥有如此强大势力啊!”
高仲密自内庄别业闻讯而出,却没有第一时间来见李泰,而是绕道塬下先欣赏了一番那大队人马,然后才又一脸骄傲自豪的返回庄上。
“阿兄,能不能收我做一名骑将?”
跟在后面的若干凤也满脸堆笑的凑了上来,满脑子金戈铁马的幻想。
旁边李雅这小子也不甘人后,跳脚大喊道:“还有我、还有我!我不做骑将,我要做掌旗士,人在旗在,人不在、旗也在!”
说话间,他还不忘安排柳昂,将这小子脑袋夹在腋下一边拍打着一边嬉笑道:“柳小子不堪列阵负甲,只配做一个文墨吏,抄写露布!”
分别日久,李泰对这几个小子也颇想念,此刻听到他们吵闹也并不觉得厌烦,还乐呵呵着员将之前在陇右给他们准备的礼物送过去,几人见状后全都爱不释手、连连道谢。
不过这温馨的乡居氛围李泰也无暇久享,就在他归乡后的第二天,朝廷有关他的新任命便也下达了,除了之前说好的绥州刺史,还加了一个都督二州五郡诸军事。
宇文泰在这一点还算讲究,起码没有让他瘸腿上任,虽然实际的资助没有,但该给的名位倒也都给了。
收到这个正式的任命后,李泰便也无暇继续逗留乡里,当即便又率领人马动身北上。
第0391章 人事日新
“末将韩果,见过李开府。开府时誉亦多有闻,此番能够追从开府奔赴北州,心中实感荣幸,此去任事若有不足之处,还请开府不吝赐教!”
李泰一行刚刚北上刚刚抵达洛水东岸的石堡防城时,后路又有一队人马追赶上来,为首是一名身形健壮的中年胡将,行入近前便向李泰叉手见礼并自报家门。
之前李穆便几向台府进言希望能解事归府,趁着此番东魏再将攻来之际,宇文泰便也决定将这心腹将领召回,取代李穆担任东夏州刺史的便是这个韩果。
李泰大队人马在乡里每天便要消耗不菲的粮草,自然越早赴镇越好,便也没有特意等待韩果同行,只留下口信请他速速北进。
“韩将军不必多礼,你进事多年、阅历丰富,主上特意着你同往,想必也是为的让我得有先事的智者可以仰仗。赐教实不敢当,少壮自当多劳,盼望能与将军推心置腹、共造功事。”
韩果同样也是武川镇人,曾经担任过贺拔岳的帐内亲信,论及资历自是远胜李泰,今次接替李穆出任东夏州刺史,官职上来说并不算是李泰的下属,只不过东夏州军事也要受李泰节制,也算是宇文泰给李泰安排的一个经验丰富的稳重副手,故而李泰对其人也要以礼相待。
他见韩果一行不过几十员众,想来是为了追赶自己一行而轻装简从,于是便又笑语道:“为了不误行期,人马不可暂顿于途,我会着员接应韩将军所部后师。”
“后师?没有啊,卑职旧领河东乡曲俱留彼境,唯此几十家奴追从赴镇。”
韩果闻言后先是愣了一愣,旋即便又连忙回答道。
李泰听到这一回答也是有些意外,很快便意识到韩果这样的情况大概才算是正常的,而他之前所接触的豪强军头、包括他自己多是部曲众多,才算是世道中的另类。
乱世之中虽然豪强军头林立,但终究还是出身和处境都无出奇的一般人才是最多的。
诸如韩果本身就是因为少壮骁勇而被贺拔岳招为帐内,大概也没有多少部曲族众,势力自是远远不及宇文泰、独孤信等本就拥有许多部曲人马的豪酋。
或许其人在关中征战多年也积攒下一批士伍奴仆,不过大统九年一场战事必也死伤惨重。
李泰见多了动辄拥有数百上千部曲的乡豪与将领,下意识便以为韩果混了这么多年,起码也得有着上千部曲私兵,老实说这想法是有点何不食肉糜了。
事实上想要长时间的维持一支可观的私兵队伍,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