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246节(2 / 2)

起码李泰当下一众下属们,也很难挑选出一个能力可以全方面胜过高宾的人选。

同时将高宾委任为这西河郡的郡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独孤信权势被剥夺的失落感,虽然陇右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但在陕北则又有了一个新希望。

“既然如此,那我择日便着高宾去你府上听事。他才力虽然足堪使用,但北州毕竟是你长久经营的事业,内里必然是有唯你才可言透说清的玄机,当面传授之后才能保证任事不出差错。”

独孤信闻言后便又点头说道,心中却也难免有些伤感,等到宇文导正式前往秦州上任,他的事权自然是大大缩减下来,也不再需要那么多下属听命,强留在自己身边,也是耽误他们各自前程。但幸在他们接下来还有李泰这个选择可以追随,倒也不算彻底的离散于外。

聊完了正事之后,独孤信又询问李泰是否愿意陪他喝上一杯。

李泰自知这种大权骤失的滋味绝不好受,多少人因为不愿面对而孤注一掷的行险一搏,到最后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为免老丈人情绪失落之下转为偏激,自是舍身相陪,来上个一醉方休。

本该是一派喜乐的新年春节,由于几个老男人接连遭遇变故,搞得李泰这个年过的也不够爽快,乏甚滋味的一转眼就转过年来。而今年因为留在了长安过年,走亲访友的活动自是免不了,顺便将新年三月的婚期向亲友们通知一番。

两三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随便干点什么一眨眼就过去了。

李泰本以为可以享受一段难得的悠闲时光,在长安城混到结完婚再离开,但他却没有想到,转过年来就又有新的官职任命下达:大行台将他任命为大行台尚书并后军大都督,即日起跟随仪驾返回华州台府领事。

对于这种连婚假都不给一个的行为,李泰倒是很想抵触一番,但终究还是骗不过自己内心,乐呵呵的领受下来。

大行台尚书是仅次于长史、司马和左右丞的台府属官,而这几个高级别职位多数不领实事,只是作为表示与台府关系亲近的加官,比如于谨便担任大行台长史,但本身并不在台府坐堂上班。

因此大行台尚书便等于是霸府最高一个级别的官职,苏绰在被累死的时候,便担任着大行台度支尚书。

李泰在被任命为大行台尚书的时候,还有一个兼领的加官为太府卿,而太府司职营造器物等事务。在朝的加官就暗示了他在台府中将要分管的职务,多半就是军资器械后勤有关。

至于后军大都督,则就是太府中军中的编制军职。过去这下半年,宇文泰虽然没有亲率大军渡河迎战高欢,但也对霸府六军进行了一番调整,新年之后便正式做出了各种更改。

台府所掌管的军队不再称以六军,而是统称为中外军。中军便是原六军,当然如今编制和规模又有增扩,外军就是诸州郡乡团武装了,包括豫西河东那些当地豪强各自所拥部曲。

中军大都督以李弼、宇文导分领,由此也看出宇文泰的险恶用心。

宇文导即将西去陇右担任秦州刺史与陇右大都督,逐步取代独孤信,如今则先加以中军大都督衔,这显然也是为了下一步将陇右军队同样纳入霸府直领当中,全面剥夺独孤信的势力。

中军之下又分前后左右四面大都督,各自节统一部华州霸府周边诸军,李泰所担任的后军大都督便是其中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前军大都督达奚武、左军大都督豆卢宁以及右军大都督贺兰祥。

达奚武自然不必多说,虽然算不上资历最老的武川乡党,但也绝对是战功赫赫的宿将,同时也颇得大行台看重。豆卢宁旧年跟随李弼一起率领侯莫陈悦旧部归降大行台,并在之后一系列战事当中屡立战功。

至于贺兰祥则是宇文泰的外甥,且在诸同辈中受宇文泰重视的程度应该仅次于宇文导,就连宇文护与尉迟迥兄弟都颇有不及。

李泰虽然也功勋卓著,单单奔袭晋阳并大胜而归这一件事情便值得大大夸耀,可是跟这三人并列四面大都督,则就还多多少少有点勉强。

但宇文泰将他任命为当中其一,当然也是有着自己考量。

两名中军大都督与四面大都督可以说是如今霸府中军最高级别的统帅,可以看到六个人没有一个是出身武川。

这说明在宇文泰心里,无论有意也好、无意也罢,他都在淡化那些武川乡党们在他新组建的武装力量中直接的存在感和影响力。就连若干惠这个参与到六军重建中的小老弟,在中军形成后都被委任为虽大却空的外军大都督。

刨除一批出身武川的将领,李泰资历虽然薄弱,但功勋也是挺能打的。而且他还有一个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红啊,言之当下北方第一流量都不为过,当然很快就得退位让贤给他大侄子高澄了。

中军新进建成不久,除了保证足够的给养和训练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士气与信心的营造。而在这方面,谁又能比得上刚刚踹翻了东魏晋阳老巢的李泰现身说法更有效果?

虽然说眼下东魏国力仍然远远胜过了西魏,但是这些士卒们根本不需要了解这些。他们只需要知道东魏就是一个一戳就破的纸老虎,国中有人能够轻松将他们干倒。

如果是正常年景,李泰显然是不够资格担当如此重任,但因赶上了这一波流量红利,起码在如今中军这些新编士卒们眼中,应该是要比其他三人还要更加风光显赫的,担任后军大都督必然也得是实至名归!

对于李泰居然能得如此高授,独孤信也是惊诧不已。侨置西河郡这件事,他是可以拍着胸口说若非自己,李泰绝难享此待遇。但是在台府之中文武俱得高授,这显然就超出了他的影响力范畴。

宇文泰都敢于在霸府中军之中一个武川老乡不用,更不会看在独孤信的面子上而授予李泰如此重要的职位,显然是因为在其心目中李泰是配得上这样的待遇,所以才作此加授。

虽然心里有些酸溜溜的,独孤信倒也不在这种事情上耍情绪,只对李泰说道:“大行台对你如此赏识看重,若是不加勤事回报,委实有负恩用。至于户中诸事,自有亲长代劳主持,放心就任,临期再返即可。”

第0441章 人事如故

元月中旬,李泰跟随大行台仪驾一起返回华州城,也根本来不及欢度元宵节,即刻便要走马上任,接手一系列的新职事。

“卑职等参见西河公,得知西河公入廨直堂领事,卑职等皆深感庆幸!”

台府西直堂中,一众下属府员们入堂后便直向李泰作礼说道。

李泰向下一望,便见到裴汉、薛慎与皇甫璠等老熟人,心中顿时一乐,摆手笑语道:“诸位不必多礼,想必也知我风格如何,各自入席且坐,公事论定之后再来叙旧。”

不出他所预料,大行台委任他担任台府尚书主要就是掌管后勤械物诸事,台府士曹、田曹、铠曹、外兵等诸曹全都划归他来管理,士曹管理工匠、田曹则管理籍田,是重要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管理机构,铠曹与外兵则就是物资的收存输转与分配。

诸曹主要属官十几人,除了之前跟李泰曾有共事几员之外,其他还有诸曹主事参军赵肃、王子直、达奚寔等等。

这其中,赵肃曾经在大统三年独孤信攻略洛阳的时候督运粮草,保证大军军需不匮,被宇文泰盛赞为“洛阳主人”。如今其人除了供职于台府之外,还担任了华州治下的华山郡守,是一位资历、才干都非常可观的能吏。

王子直出身京兆王氏,曾经担任秦州属官,去年凉州之战结束后因功归国入府担任记室参军并兼领田曹参军,同李泰之间自然也是老相识。

达奚寔乃是鲜卑人,跟随孝武帝入关,是一个文武兼备人才,且因家世不俗而被大行台召入台府担任从事中郎,并领外兵曹事。

满堂属员年龄都不算小,哪怕还算比较年轻一个的达奚寔,也已经是三十多岁。

但他们如今在堂却都要听从李泰这个小年轻的命令,画面便显得有些好笑,几个同李泰接触不多的属官自是有些尴尬、不太适应。至于那几个早就跟他认识且共事过的,诸如裴汉、薛慎他们,脸上表情虽然还是满满的热情,但其实心里也多不是滋味。

遥想当年李泰初入霸府的时候,他们这些在署同僚还能摆一摆老资历、关照指点一下小年轻,虽然接下来李泰因为连番献计建策而步步高升,但也还算在人接受范围之内。

而今再次相见,李泰官爵都已经达到了文武顶峰,彻底的甩开了他们,彼此已经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了。饶是李泰对待他们仍是和气有加,并没有盛气凌人,但是这种落差感也让人心内不是滋味。

李泰瞧着这些仍然原地踏步的旧日同僚们,也不由得暗自感叹幸亏自己没有选择死守在台府之中,一直待在台府虽然工作生活更加安逸,但给人带来的限制也大,很难接触到核心的资源,了不起被当做一个小号的苏绰来培养,绝难获得如今显赫的功勋势位。

抛开这些各自心内感想不说,众人在见面寒暄之后,便按照各自事情闲剧等级依次入前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