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250节(1 / 2)

如果离开了那些督将号令调度,营事便一塌糊涂,那他纵使心中不爽也得捏着鼻子将人给请入进来。可是如今看来,没了张屠夫也不吃混毛猪,那还他妈的怕个啥。

当然,这些营士们表现的训练有素也跟这些督将们没有太大关系。之前霸府六军主要是李弼、若干惠等一批将领负责集训操练,如今的中外军编制则是在去年下半年才陆续形成,这些督将们入直后军顶多也就比李泰早了几个月的时间。

西魏的汉胡矛盾或是不如东魏那么鲜明外露、不可调和,但这些鲜卑将领也鲜有人会对主要由关西子弟构成的新军和颜悦色,往往都是威吓有余而恩义不足。故而他们虽然比李泰早入军中数月,但也并没有构建起多么扎实亲密的上下关系。

当然如今的营伍中必然也是存在着那些督将们的部曲家将,李泰昨日一通施恩之后也做好杀鸡儆猴以立威信的准备,不过那些部曲将们也还算机灵,没有人敢做搅乱营中秩序的出头鸟。

在亲临校场观望晨练之后,李泰正打算用过早餐便往台府去告状,结果归帐的时候却被告知台府的使者早在黎明时分便已经抵达了辕门外。

他听到这话后不免有些傻眼,一边吩咐速速将台府使者请入,一边责问道:“怎么不先把人引入进来?”

“这些台府走使们不知通行口令!”

听到这责问声,把守营门的兵长顿时便振振有词的回答道。

李泰闻言后顿时无语,拍拍这兵长肩膀以示嘉奖,转头又小声吩咐张石奴千万不要再安排这家伙负责这种守门迎送的任务。

张石奴听到这话也有些无语,明明是郎主自己要求安排一个原则性强、恪守命令的人选,怎么现在是他所用非人了?

且不说他们各自思计,那被阻拦在营门外长达一个多时辰的台府使者这会儿也已经是急的满头大汗,终于得以被放行,三步并作两步的直往营中蹿进来,及至入帐见到正待用餐的李泰后便忙不迭说道:“李开府请暂缓进食,大行台疾令有召,请李开府速速回城归府入见大行台!”

眼见这使者神情语调都如此惶急仓促,李泰便也不敢怠慢,忙不迭放下杯箸,起身入帐更换了一身袍服,当然也没忘了带上昨日从后军大都督府所收缴的那些兵符,然后便在这使者频频催促下上马出营,直赴华州城去。

随着李泰策马出营,早有宇文护安排在左近的耳目匆匆往兵城去汇报。

当宇文护得知李泰的动态去向之后,脸色陡地一沉,语气也变得低沉愤懑起来:“昨日虽然失礼在先,但也是因不知之故。我今枯守此间一夜不去,也将自己道歉诚意表露无疑,李伯山竟然不来见我,反而直入城中去,看来他是不打算善了!”

陪着宇文护枯守此间的一干督将们听到这话脸色又是一垮,不无忧虑道:“中山公,李大都督是否要往台府控诉我等……”

宇文护这会儿心情恶劣至极,也顾不上再安抚众人,只共叱列伏龟等交换一下眼神,旋即便说道:“无论李伯山去向何处,事情也不可再如此继续僵持下去。我便先归府入禀主上,事中是非、不辨不明,主上御众有术,总不会偏听李伯山一人之言而罔顾某等诸将自白之声!”

宇文护自觉得愤慨难当,由始至终他也没想跟李泰搞得太僵,即便是在李泰上任当日宴请袍泽同僚,在他看来也只是一个无伤大雅的小玩笑,但今李泰已得一彩且弄得他有些颜面无存,却仍不依不饶。

再回想尉迟迥兄弟之前针对李泰所言,自己那时还不以为意,心中越觉愤懑。既然如此,那就彼此在这后军大都督府势不两立吧!

心中作此忿计,宇文护又递给叱列伏龟一个眼神,示意他留此安抚统合群情人心,只要他们这些人能够统一发声,是非如何也不再重要。

于是宇文护便也紧随李泰之后,率领自家一众随从们离开这兵城返回台府。

李泰抵达府前之后,便被早已经等候在此的属员引入府中,并趁行途中将昨日台府发生的事情简略交代一番。

李泰听这一惊一乍的,原来还是钱荒闹的,心里便也暗暗松一口气。回城途中,那台府使者也语焉不详,李泰还以为是宇文泰知道了他跟宇文护之间的矛盾,想要出面调和一番呢。但既然是有正事需仰自己,那待会儿告起状来自然更加没有心理负担了。

他也不担心这么做会不会给人留下一个恃宠而骄的印象,起码他是真的认真在做事。

反倒是宇文护这个走后门上位的家伙,在自己上任伊始便搞串结来动摇自己在后军中的威望,哪怕宇文泰就是交代他来做这些,也实在太不知低调收敛、操之过急了。

心里这么盘算着,李泰便阔步往直堂行去。对宇文泰接下来将要询问的内政问题,他倒没想太多应对之辞,反正这政策只要能够通过并实施起来,出资接盘的也主要就是他。

第0448章 大变将生

直堂中,宇文泰正和今早赶到台府中的于谨交谈着,听到谒者禀告李泰已经来到直堂外时,便抬手示意将人引入进来。

待到李泰登堂见礼完毕,宇文泰才又微笑着说道:“李开府真是贵人事忙,府中并遣使者请入,于大将军已经入堂多时,你却姗姗来迟。”

李泰闻言后连忙告罪一声,旋即才又叹息道:“臣昨日出城入营,营事颇有阻滞不畅,待到梳理妥当已经夜晚。今早为观昨日治功而未敢轻离,待见诸事渐有秩序,这才敢入主上席前言表自夸。”

宇文泰眼下最关心还是搞钱问题,对李泰所言营事阻滞便忽略不问,当下便示意李泰且先入席坐下,然后才又开口说道:“你还未入时,我共于大将军已经就你昨日留堂计策商讨一番,倒是觉得法似可行。但是对于具体如何实施,却还想听一听你的意见。”

李泰闻言后便端正了坐姿认真作答道:“臣自知府中积储物料欠丰有匮,常年以来已成积弊。但此弊病绝非政治有亏,只在于地表风物人情未足融洽……”

西魏的人才储备虽然不及东魏那么丰富,但是对地方上的行政管理效率却比东魏更高,也并不像东魏那样贪腐横行、越反越贪。但也未见得西魏百姓的负担较之东魏更轻,甚至由于更高的行政效率使得小民所负担的压力更加沉重。

一个好的财赋制度未必需要具有多么高的前瞻性,核心要点还是要在有限的行政成本之内创造出更大的财赋收入,确保这一点的同时如果还能兼顾到社会资源的上下流动与分配,那就可以称得上是德政了。

无论任何时代,油水最多的无疑都是富人,所以一个政权或者说一个组织,究竟有没有活力、有没有前途,就是要看其在富人身上榨取利益的能力是高还是低。如果一个组织连高效获取维系自身存在的资源的能力都不具备,那还混个屁!

当然有鉴于如今的西魏政权仍然未足强大,所以李泰的计策核心也不是榨取、而是分享,一系列的步骤当然也要围绕这一核心而进行。

霸府如果公开售卖山泽土地与资源,不只是面子上不好看,也会进一步加剧土豪们封锢山泽、圈占土地的风气,毕竟很多事情上行下效、易纵难收。

所以即便要卖地,也需要一个体面且有利于集中进行管理的包装。

首先是以设立山泽长官为名,向民间招募有开发山泽才能与经验的人才,将目标客户圈定出来,再将有能力提前预支部分预期收益的乡士任命为山泽长。

虽然本质上也是出钱承包,但是霸府也可通过考课来进行甄别任免,承包户拥有一个三到四年的任期来作为回本周期,而霸府也不至于彻底丧失对这一部分山泽的拥有权和处置权。

宇文泰和于谨对李泰的描述也都听得很认真,并且各自内心也在暗暗评判这方法是否可行。

他们久为上位者,最为看重的自然还是事情的主导权,比较担心和忌讳的就是事情发展下去可能会让霸府失去对此的监管与掌控,所以当听到李泰所讲的这个形式之后,各自眉头也都舒展开来,只要事情最终还是归总于人事和行政,那就不必担心失控。

至于作为计划另一端的土豪民户,李泰也为他们设想到了。

这一时期的政权公信力普遍不高,朝令夕改也都是常有的事情,尤其西魏霸府还向来都是一个穷横面目。

如果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约定,真的说不准哪天就会毁约。可如果转变成一个吏治问题,那可就不好朝令夕改了。

哪怕这些山泽长官仅仅只是流外下吏,但也已经成为统治阶级的一环,若是任性处置,分分钟会造成连锁性的大问题。

当然李泰也是希望自己的投资能够获得一个稳健可期的回报,今年注定是大动干戈的一年,他手中所掌握的大量粮食用好了是一大利器,用不好就是一个祸根。

随着后续变故一个一个发生,被各种大事刺激的宇文泰必定会滋生出各种狂野想法、欲壑难填,也很难再想眼下这样保持足够的理智与冷静,为了给军队筹措足够的给养,势必会沿着李泰开出的这个口子越撕越大,自然也就给了李泰更大的操作空间。

“伯山果然多谋善断,经你一番说讲,使人茅塞顿开。府中诸多在事者忧困多日之事,竟然如此轻松化解,着实令人心怀畅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