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11节(2 / 2)

虽然朝廷为了巩固统治,免征官员士人的赋税,但这仅仅只是让官商勾结的势力大涨,对于正常的商业行为则全无促进推动的作用。

由于淮南远离建康畿内,许多地方上颇具势力的豪强也得不到朝廷的重视和授官,同样也要承受沉重的赋税盘剥,遭受着政治和经济等多重歧视与不公的待遇。

侯景宣布废除寿阳市估田租的政令可谓是石破天惊,田租因受时令限制、短期还未见益,但是市估的停止却是当时就能见效。

故而当侯景这一政令下达之后,随着时间逐渐传播开来,民众们便纷纷入城进行交易,一些乡土豪强也都对此政令赞不绝口,甚至直接率领部曲家奴投入侯景麾下,用实际行动来支持侯景在寿阳的统治。

侯景在市内游走一周,所见贾客云集、商货堆积如山,心内也是满意至极,口中忍不住叹笑道:“南人贪货轻信,免其区区估税便争相以货致我!只要这市中客货充盈,我大可不必忧虑无物可用!往年身在北州时,欲聚短短物力都要用力搏命,哪想竟会有如今之从容易得?”

当侯景心满意足的转回州府的时候,另有一桩好消息在等着他。

“恭喜大王,大事将济啊!”

州府门前,侯景所任命的长史夏侯譒阔行迎上前来,向着侯景便作拜并笑语说道。

“怎么?难道是徐司马返回,事已有应?”

侯景眼见夏侯譒神情如此,心内顿时一动,当即便联想到近来比较重要的一事,旋即便疾声发问道。

府前当然不是讲述机密事情的好时机,夏侯譒等属员们先将侯景迎入府中,屏退闲杂人等后,新自建康返回、风尘仆仆的司马徐思玉才入前叩告道:“仆奉大王所命,南去建康联络临贺王,临贺王闻大王推举之言亦分外欢喜,并亲笔作书、着仆归献大王!”

临贺王萧正德乃梁帝萧衍之侄,萧衍早年无子时曾将之收养为嗣,得子之后便送其归家。

萧正德因此常常心怀愤恨,认为自己本该身居嗣位,本身性格又偏激暴戾,甚至曾经一度投降北魏、自言乃是南梁废太子,后因未得北魏善待而逃回。萧衍并未责之,复起官爵并又加封郡王以安慰其人。

侯景本身对萧正德所知不深,但其在寿阳所收部下夏侯譒与徐思玉对其不臣之心却所知颇详,于是两人便建议侯景联络萧正德以为内应,便有了当下这一幕。

“萧家老翁状似慈善,结果就连门下恤养多年的子弟尚且怀抱不得,当真衰德薄幸,让人耻笑!”

当侯景览过萧正德充满热诚的回信后,顿时便忍不住冷笑连连。

过去这段时间,侯景过得可谓是战战兢兢。涡阳战败后仅以数百徒卒向南逃来,仓皇之间甚至不知身将何往,幸在淮南马头戍主刘神茂建议他入据寿阳。

原本贞阳侯萧渊明以豫州刺史镇守寿阳,之前寒山堰战败而被东魏擒走,南梁朝廷复以鄱阳王萧范入此镇守,但萧范仍未抵达,便以韦睿之子韦黯暂监州事。

韦黯性格怯懦愚钝且无主见,可谓是虎父犬子的典型。虽然经历一番波折,但韦黯还是乖乖开城将侯景纳入,而寿阳城也遂为侯景所夺。

得此淮南重镇暂作栖身,对侯景而言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可是东魏在击败南梁北伐大军后,竟又不计前嫌的要与南梁和谈,而南梁也全无节操的答应了,顿时让侯景心中危机感大生。

他也实在没想到慈眉善目的萧老菩萨反复无常起来较他也不遑多让,夙夜忧怅担心自己被南梁出卖给东魏。为此他不断发书劝告梁帝勿与东魏和谈,结果却收效甚微。

最让他感到绝望的,是当他伪造东魏书信提出以萧渊明交换自己时,萧衍竟然一口答应下来。在其眼中,自己这个失势之人竟然还比不上萧渊明这个蠢钝如猪的废物!

自此之后,侯景便也彻底放弃了苟全于梁境之内安度余生的打算,开始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既然高傲的南梁君臣不打算给他留活路,那么他就自己拼搏一个生机出来!

幸在望似承平祥和的南梁国境内本身也是暗流涌动、矛盾重重,侯景虽然入境不长的时间,但是也已经颇有感知察觉。

不说萧正德这个一再被萧衍姑息纵容却仍怙恶不悛的宗室败类,就连淮南此境也存在着许多对南梁离心离德的人事,让他可以加以利用,重新聚集自己的势力。

第0571章 寿阳举兵

侯景之所以能够入据寿阳城,在于淮南马头戍主刘神茂的建议。而刘神茂主动招引侯景这个败军之将入境,则是源于他与时任监州事的韦黯之间的个人矛盾。

韦黯其人虽然才器庸劣,但却出身名门京兆韦氏,性情傲慢强直,对于下属苛刻有加。以至于刘神茂这个部将宁肯招引侯景入境,都不愿意再屈事其下。

类似的人事矛盾,在这淮南地境又不止一桩。还有侯景所任命的州长史夏侯譒,其人与前刺史贞阳侯萧渊明之间同样是积怨颇深。若非萧渊明担任北伐大军统帅而被东魏打败俘虏,彼此间怕是也将要不能相容。

此间如此多的人事积怨,当然不是因为这里的人脾气差气性大,而是有着颇为深刻的原因。

自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以来,淮南地区因其地理位置便常为南北两方政权交战的中心。南齐末年东昏侯萧宝卷猜忌残害大臣,当时镇守淮南寿阳的裴叔业便据地投降北魏。

南梁建立几年后,梁武帝萧衍便以其弟临川王萧宏统率大军北伐,意图收复淮南失地。结果萧宏在洛口一役大败逃回,非但没能收复失地,反而引来北魏大军的报复进攻,幸在韦睿等大将于钟离大败北魏。

然而寿阳的失去使得整个淮南地区都防守不稳,数年后梁武帝萧衍便又决定修建浮山堰、寄望水淹寿阳以夺回这个战略要地,结果就是劳民伤财、徒劳无功。

一直等到北魏六镇兵变爆发,南梁才在名将裴邃、夏侯亶等奋战数年之下重新夺回了寿阳重镇。同时,梁武帝以夏侯亶担任豫州刺史以镇守寿阳,夏侯亶去世几年后又以其弟夏侯夔镇守寿阳,兄弟两人前后镇守寿阳近十年之久。

夏侯夔在州之时,其家部曲多达万人,马两千多匹,一时间威慑淮南、为当时之盛。

自裴叔业北投以后,南梁为了收复寿阳这一淮南重镇可谓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当然不是为的让一家一户据此雄城而壮大自身。

尤其裴叔业北投之前曾去信请教时任雍州刺史而坐镇襄阳的萧衍,萧衍力劝未止,也让其深感这些地方方伯豪宗们的任性妄为,故而内心里也不愿将边镇要地长委豪强大将手中。

所以等到夏侯夔去世、淮南局势也渐趋平稳之后,萧衍便不再以其族为此州州主,转而将州事委于宗室。故而在萧渊明离任后,他便又任命鄱阳王萧范担任南豫州刺史入镇寿阳,只是被侯景抢先了。

除了寿阳以外,如今的淮南萧梁宗室便有鄱阳王萧范以合州刺史守合肥、南康王萧会理以南兖州刺史守广陵、封山侯萧正表以北徐州刺史守钟离,以及南谯州刺史丰城侯萧泰等,江北淮南大邑名城几乎无落外人之手。

州府长史夏侯譒便是前豫州刺史夏侯夔之子,其父死后便率部居乡,担任州助防。

贞阳侯萧渊明入镇寿阳时,因其族势雄壮同样引其担任长史。但宗室入镇同这些地方豪强本就存在着极大的权力和利益冲突,故而萧渊明与夏侯譒也是积怨颇深、不睦久矣。

这些萧家宗室们分处地方,军政才能未必足堪其守,可若是讲到贪暴聚敛那一个个可都是很有创意想法。倒也不是说他们的血脉庸劣、家教卑鄙,一个个全无道德操守,而是南朝上层社会风气使然。

南朝世风浮夸浪荡,上层人物多爱奢靡享乐,欲望之强烈并没有因为侫佛尚玄而收敛丝毫。

故而为官者在职时纵然贪赃积赀数亿,一旦去职,也未必能当声色犬马数年之耗。等到钱花完了,再想贪污捞取可就没有在位时那么方便了,所以趁着手中还有权、玩命的捞钱变现也是南梁官场上的共识了。

官场风气如此,皇族宗室类似的风气则就加倍。故而这些宗室在镇地方,往往也都变着法子的捞钱,对于真正的军政要务反而不甚在意。贪污再多老菩萨也不会怪罪,可真要抖擞精神想干事业,说不定就给贞阳侯萧渊明一样把自己陷进去了。

对于边镇地方豪强势力过于苛刻,对于那些不成器的宗室子孙过于纵容,便使得地方势力多有离心离德,而宗室权贵则越发的骄横不法。当然也有地方豪强同在镇宗室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使得境内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