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28节(1 / 2)
诸将听到这话后,便忍不住各自摇头摆手,也不知是在表达这不可能,还是自己也不知道。
面对如此匪夷所思的情况,达奚武便先下令诸军暂退回营,再以王悦作为使者前往城下沟通交流,于是便得到一个让他们倍感惊诧的事实:南郑城确实已经被魏军攻克,荆州总管李伯山正坐镇城中遣散城池内外所聚结的各路人马。
几天后,达奚武这一支人马终于风尘仆仆的抵达了汉中南郑城下,在听从李泰的安排下分遣人马驻守白马戍等诸处要塞之后,最终抵达南郑的还有六千余众。
但就这还是比驻守城中的三千人马多了一倍有余,当李泰将达奚武迎入城中、引其巡察了一周城中防务后,达奚武也不由得有些目瞪口呆,忍不住便发问道:“荆州自有人马数万,西河公何以如此轻兵险进?请问后路人马能够几时到达?”
他还没来得及感叹李泰偷袭南郑得手的殊功,见到城防竟然如此薄弱时,顿时便开始忧心一个新问题,单凭他们两路这一万三千余众,实在是不足以控制偌大汉中啊。
李泰闻言后却摇了摇头,一脸无奈道:“荆州情势如今也未够乐观,南梁柳仲礼为侯景所释、还军安陆,使得汉东情势不稳。颍川陷落后,东贼慕容绍宗军顿河南,未知去就,同样不得不防。
若非镇中人马委实未可轻动,我又何必以身犯险、身率微众轻挑大城?幸在高阳公及时抵达,此间事宜可以暂付于公,我可以放心旋师回访了。”
“什、什么?西河公这便要回守荆州?可是、可是我,我骤临此境,未审详情,恐怕难顾周全啊!”
达奚武听到李泰马上就要离开,顿时又瞪眼惊呼。
本来想说凭他万数人马难以镇压汉中全境,但想到李泰只率三千人马、其中绝大多数还是临时策反的山南豪酋部曲,便已经成功拿下了南郑城,达奚武不想露怯,只能表示自己不熟悉汉中情况。
“此前我亦未曾履足汉中,但临事受命、尽力而为。更何况,此城还有梁国宜丰侯萧循,可以协助高阳公镇抚州情。”
如果有的选,李泰当然不想将刚刚打下的汉中拱手相让,但如今毫无疑问荆州更加需要他坐镇主持。
就算他想留下李迁哲在这里,但台府明显不可能将汉中交付给这样一个新附之将,不如干脆让步,只巩固安康以东的人事情势即可。
至于达奚武接下来该要怎样处置镇抚此间,那就不是李泰需要操心的事情了。在将达奚武迎入城中后,他便着令李氏兄弟痛痛快快的撤出了南郑城,整理打包之前便已经分定的人事物资,准备启程东返。
在南郑城缴获的钱财文物书籍等等,李泰自然要打包带走。至于粮食则困于运力,只取几万石,城中壮年男女他则收编一万余众,随其返回沔北安置。刘璠这个原梁州州府重要属官,被他带上用作安抚管理这些迁徙的男女。
至于城中其他的人事,包括原刺史萧循在内,李泰都一并留给了达奚武。顺便从达奚武手下将宇文虬并其所部人马讨要过来,随他前往安康。
抵达安康的时候,正逢同样被台府使派配合行事的泉仲遵率部南出子午道、兵顿上津,于是李泰便留泉仲遵于此共宇文虬、李显一起坐镇安康、魏兴等诸郡县,而他自己则率李迁哲部继续东归。
第0604章 襄阳危矣
安陆地处大江之北,是长江流域东西沟通的重要地带,也是汉水东面首屈一指的雄城大邑,还是南梁司州州治所在。
年初时节,建康台城被侯景叛军攻破,柳仲礼作为勤王联军主帅却未能奋起杀敌,在侯景进据台城后更是解甲出降,可谓是大失人望。
之后柳仲礼虽然被侯景放归,但其所部雍、司两州精锐大部分却都被留在了建康城,随其西归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心腹部曲。
本身势力大为缩水,尽管柳仲礼被侯景官复原职、但也自知这伪朝伪官怕是不足以震慑随陆之间的豪强,让他们再如之前那般对自己俯首听命。
所以西归之后,柳仲礼并没有直返安陆州治,而是先往上游的江陵前去拜见湘东王萧绎。
二宫受执之后,天下方镇各自为政,湘东王所执掌的荆州便是江汉之间实力最强的一方,而其本人也是宗室之中资望声誉最著者。如果能够获得湘东王的接纳和背书,便能大大补偿柳仲礼在建康所丧失的人望。
事实也确如柳仲礼所料,尽管他勤王无功、丧师辱国,但湘东王为了扩张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并没有对其多作怪罪,而是对他多有礼遇。
不过让柳仲礼没想到的是,湘东王转头便将自己任命为雍州刺史,让他去对付襄阳的岳阳王萧詧。这位本来与太子最为友善的宗王,如今却公然僭越二宫权威,并且罔顾宗家伦情,毫不掩饰的将矛头直指侄子,全然不以窃持朝政的侯景为意。
饶是柳仲礼本身便是姑息养奸、无所作为的行家里手,但对于湘东王的表现也不免暗生喟叹。
原本他倒也并不觉得这是一个难题,岳阳王年资素浅、不能慑服群众。再加上河东柳氏本就襄阳大族、而柳仲礼也是名满江汉的雍府豪杰,在得到湘东王的支持和资助之后,将岳阳王取而代之也并不困难。
可当他真正了解一番后才知道这件事还是比较棘手的,相对于同室操戈的湘东王,岳阳王虽是晚辈但却走的更远,他竟然早就与西魏沔北人马有所勾连,而今西魏荆州刺史更是堂而皇之的直接建城驻兵协同襄阳防守。有了如此强力外援,岳阳王才敢于同湘东王为敌。
若在往常,柳仲礼倒也并不将此放在眼中。
西魏荆州刺史李伯山到镇时,他仍坐镇司州安陆,略知其人其事,乃是一个受贺拔胜、独孤信等镇人提拔起来的名门子弟,但就连贺拔胜都是自己的手下败将,这个李伯山自然也难让柳仲礼心生忌惮。
可是如今柳仲礼也落魄如丧家之犬,已经不复之前的强势,对于雍府和西魏荆镇互相勾结的情况便不能视而不见,必须要慎重以对、不敢贸然为敌。
于是他便先以整顿势力为由,恳请湘东王暂借一部分甲兵,让他重返随陆招聚乡曲、整顿部伍之后再袭取襄阳。
湘东王也因其过往的辉煌战绩,对于柳仲礼寄望颇高,便暂借给他两千甲兵听使。
有了人马在手,柳仲礼胆气更壮,离开江陵之后,他便率先奔赴竟陵,在竟陵继续招募甲兵、收聚器杖,麾下人马很快便壮大到五千余众。
待到兵强马壮,柳仲礼便继续率部东行,总算返回了安陆老巢,而其长史马岫等闻讯之后也都召集随陆豪强恭迎柳仲礼归镇。
建康城一场遭遇,对于柳仲礼而言不啻于一场劫难,使他不复以往那般气盛,凡事小心为上。在安陆老巢初步安定下来之后,他也并没有急于折腾,而是耐心的处理州务、整顿人事,对于湘东王几番遣使催促全都充耳不闻。
但这并不意味着柳仲礼就安守本分,愿意龟缩在安陆死守不出,他对于外界的情势变化、尤其是长江下游各种人事变故仍然关心不已。
侯景进据台城、勤王诸军各自退去后,侯景便把持朝政,将其爪牙分遣各方,尤其是加大对于三吴地区的控制,暂时未暇顾及上游。
可是淮南还有坐镇合肥的鄱阳王萧范自命勇武不凡,仍欲渡江勤王,于是便弃守合肥,并遣二子入质东魏、向东魏求请援军,同时又书告上游诸军,希望能够汇合各路人马夺回建康。
但东魏收其二子之后却全无出兵相助的打算,至于上游诸方,湘东王已经派军与湘州的河东王萧誉交战起来,其他的则仍引众观望,自是无人理会鄱阳王。
鄱阳王原本坐镇濡须口打算汇集诸军,但等到粮尽也没有等来援军,合肥又为东魏所据,使得其人进退失计,只能向西迁移其部。而侯景又趁机离开建康、出屯姑孰,鄱阳王部将裴之悌等便引部投降。
得知此事后,柳仲礼暗恨不已,原本侯景那魔王尚在专注控制三吴地区而无暇西顾,结果却被鄱阳王这个废物一番瞎折腾将其视线吸引过来。
上游方镇虽多,战线绵长,但彼此互不统属、甚至于交战不休。
柳仲礼算是领教过侯景的厉害,只觉得其人一旦率部西进,则上游诸镇也免不了被逐个击破的命运,他所在的安陆也同样不安全。
一旦侯景推进至此,安陆少不了要成为阻拦敌军进击江陵的前线,而柳仲礼在历经诸事后已经深刻认识到与梁国诸宗室合作共事的危险,自然不甘心沦落到这种绝望境地。
想要摆脱这样的处境,只能向外开拓更大的生存空间,在此江汉之间,襄阳自然是不二之选。所以抛开湘东王的催促不说,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并壮大势力,襄阳也是柳仲礼必须要夺取的目标!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柳仲礼一边加强针对襄阳地区的消息刺探,一边继续整编部伍,很快麾下兵力便又再次恢复到万余人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