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31节(2 / 2)

马伯符三十多岁的年纪,但在入拜这位年龄比他小得多的荆州总管时却畏畏缩缩,显得有些拘谨惧怕。

并不是因为其人过于胆小,而是因为眼见到柳仲礼被这位总管摆布得身败名裂的惨状后,心内下意识心内对其生出的畏惧。

人谁没有几分丑劣隐藏?若来年也如柳仲礼一般被其下属亲信们逐一揭发、公告大众,他们这些随陆降人眼下自然是没有柳仲礼看破红尘、四大皆空的觉悟,想想就觉得可怕。

“阳泉侯、柳贼,柳贼之前为湘东王授任雍州刺史时,曾以部将夏侯强直司州事、出镇北义阳,夏侯珍洽即其族属,如今大都督雄治汉东,夏侯氏却全无宾服之心……”

南梁地方行政编制混乱复杂,州郡常常废置不定,又有许多州郡名称常常重合,再加上双头州郡的惯例,使得南梁地方州郡编制仿佛加了密码一样混乱得很。

像柳仲礼之前担任司州刺史,在同时羊鸦仁担任北司州刺史,一者在治安陆、一者在治义阳,彼此互无统属。但其实北司州才是本来的司州,因被北魏攻陷,故而以南义阳郡置司州,不久后移治安陆。后来原司州地被收复,于是便成了北司州。

但是这种东西南北方位的叠加就连梁人自己都觉得麻烦,偶尔描述其事时都会省略,诸如马伯符之前所担任的义阳太守乃是南义阳,即就是后世的湖北孝感而非义阳所在的河南信阳,彼此之间可是隔绝着一整座桐柏山。

柳仲礼被湘东王任命为雍州刺史,他却将自己旧职的司州刺史转授部将夏侯强,又利用这种地方编制统隶的混乱而以夏侯强出镇义阳,反正义阳原本的老大羊鸦仁还被侯景扣在建康,自然也没人与他计较此事。

只看柳仲礼这一举动,明显是想建立一个以雍、司两州为中心,进而以爪牙探入淮南地区的割据势力。但是如今军败被俘,霸业成空,但之前所做的人事安排,却又给随陆地区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这个夏侯氏外据义阳,明显是不想承认和接受西魏对于随陆地区的统治,若能成功夺下安陆,那便进退有据,以安陆和义阳为中心,成为势力横跨南北两司州的地方强宗。而南北两司州却又分别联系着汉东和淮南两大地域,如此一来其族统战价值自然是激增。

李泰在听完这马伯符的奏告之后,脑海中稍作沉吟,顿时便勾勒出了这个夏侯氏作此行事的逻辑,而听马伯符言及夏侯氏那深恶痛绝的表情,明显两方在柳仲礼麾下时便矛盾颇深。

马氏父子同样是雍州豪强,出身扶风马氏,本身乡势不弱,故而才会被柳仲礼倚重。如今荆州总管府控制随陆,也需要暂借其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显然是不好罔顾马氏的诉求去拉拢反叛的夏侯氏。而且李泰也不打算这么做,因为夏侯氏这势力布局又戳中了他的心病,即就是未知所就的慕容绍宗。

慕容绍宗虽然暂时还未知去向,但看这架势估计是不会放过淮南这块肥肉。若夏侯氏为其所招揽,那么夏侯氏如今所占据的义阳和义阳三关即就是慕容绍宗进掠汉东地区的一个通道。

尽管夏侯氏初叛,双方还没有勾结到一起,但是这个趋势却非常明显。

东魏国力本就远胜于西魏,吸引力也更大,慕容绍宗乃是东魏留守河南权势最高之人,又亲自击败了南梁北伐军并平定侯景叛乱。这个夏侯氏叛出汉东,选择慕容绍宗作为投靠对象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当然,就算夏侯氏没有这样的想法,他们敢在汉东初定的情况下公然叛乱,李泰也是需要一个杀鸡儆猴的对象。

于是他又着杨忠率领两千精骑南去安陆,召集彼境守军进击义阳三关。而他自己则引兵前往赵刚等人所驻守的醴阳城,并且遣员通知东荆州侯植、权景宣部,让他们配合攻取义阳。

第0611章 攻定义阳

义阳地处大别山北麓与淮水上游之间,地理上西南可以进望江汉、东北可以图谋河淮,乃是非常重要的兵家要地。

自从前北司州刺史羊鸦仁引部南下勤王平叛之后,义阳这一重镇便没有强力人物坐镇,羊鸦仁虽然委任留守,但也仅仅只是具位城中,军政事务上乏甚发挥。

一直等到柳仲礼派遣部将夏侯强至此,义阳城在城池防守和管理上才有可倚仗。

谯郡夏侯氏亦传承悠久的世道名门,虽然时过境迁、清望渐失,但在之前还有夏侯亶、夏侯夔兄弟为南梁坐镇淮南的名臣大将,夏侯强便是其同族亲属。因此夏侯氏在随陆与淮南之间都拥有着不小的影响力,恃此人望,夏侯强才得以入掌义阳事宜。

夏侯强虽然是受柳仲礼所遣,但柳仲礼本身也没有多少兵力可以分配给他,故而只能凭着自己的能力组织义阳武装。

他带领近千名族属部曲,经义阳三关北上,途中又招抚笼络了一些蛮人武装,以三千汉蛮军众进入义阳城中,驱逐了羊鸦仁之前委任的守将,顺便接收城中两千多名守军,而后再传告义阳周边仍然归属南梁的郡县,向他们宣告自己的到来,并从这些城邑间又获取到了一部分人员和物资,于是便拥有了立足于义阳的资本。

夏侯强这里经营初见成效,却不想老上司柳仲礼那里又翻了大车,他这里尚自犹豫要不要南出义阳三关营救柳仲礼,但随陆留守之众却都已经纷纷向西魏投降,顿时让夏侯强所部成为一支孤悬在外的孤军。

不过好消息是西魏在得获汉东全境之后,便也并没有再继续扩大战果,应该是扩张无力,甚至就连所占领的随陆地区都是全凭当地守军们投诚自献。

虽然两魏都是从北魏政权分裂出来,但是西魏长期给人的印象就是贫弱野蛮。虽然其沔北地区近年颇称得治,但是仍然未能扭转这一长期形成的形象。

对于随陆同僚们投靠西魏的做法,夏侯强自是颇为不齿,他心里也明白这些人只是私心作祟,觉得西魏力量不足、须得依仗他们这些投诚之众管控地方,等又再强大的敌人入境再改换门庭就是了。

夏侯强自然不需要向西魏投降,在他看来西魏根本就没有力量进取义阳,既然如此,他安心割据一方继续壮大自己的势力岂不更好?

当然,他也知道单凭自己当下的力量尚不足以震慑西魏和周边的势力,还是需要给自己找一个更大的靠山。而东魏大将慕容绍宗,听说如今便坐镇汝南悬瓠城,招揽接纳诸方投诚势力,自然是一个非常好的投靠对象。

所以夏侯强一边策动安陆族人们举兵夺城、以期掌握更大的势力和地盘,一边派遣使者前往悬瓠拜见慕容绍宗,表示自己愿以南北司州之地向东魏投降。

等待两方消息的同时,夏侯强也加强了针对义阳周边的压榨征敛。此乡本来就是沟通极大地域的重要地带,再加上周边地区各自战乱的缘故,人事流动更加频繁,每天几乎都有几十数百的流人过境。

侯景前据寿阳时,还曾以免除田租市税以拉拢吸引淮南民众,如今这影响仍未淡去,还有许多人员物资向寿阳而去。他们只知道侯景在建康做了大丞相、权势更高,却并不知侯景安排留守的王显贵已经再向东魏投降。

这当中甚至还包括许多的蛮人,他们居然也押运着一些价值不菲的货物妄图前往寿阳售卖发财。夏侯强对此自然不客气,凡是过境客旅商贾一概扣留,人员编入营伍,物料充入仓库。

如此一番操作下来,夏侯强势力膨胀更快。侯景寿阳起兵时所拥才不过八千余众,夏侯强如今却已经掌握近万徒卒,如此雄厚势力,在他看来哪怕不能南下建康,坐守义阳割据一方自是绰绰有余。

然而他正喜孜孜于势力暴涨的时候,南面却有坏消息传来,由于马岫这个老匹夫率领城民激烈抵抗,使得其族众夺城计划功败垂成,只得败退出逃。

夏侯强闻知消息后自是大怒不已,但却因为仍然未得东魏方面的答复,虽然实力暴涨但也没敢擅自行动、南下出击随陆,而是退而求其次、着令败逃族人们退守义阳三关。如此一来他只要得到东魏方面的答复和援助,便可以直接率部杀出三关,夺回安陆!

但是祸不单行,他这里刚刚安排卒员驻守义阳三关,原本在他看来已经无力扩张的西魏人马竟然绕过桐柏山,直接出现在淮水北岸,摆出一副将要造船渡河的架势。

夏侯强得知此事后自是大惊不已,他心里虽然看不起西魏,但那是跟东魏相比,却并不觉得自己能够轻松击败西魏人马,毕竟西魏除了贫弱之外,还有一个穷横呢!

如今幸在还有淮水阻拦西魏人马的进军,夏侯强之前在义阳周边大肆征敛,也将淮水上游许多舟船征调到了义阳此间淮水支流中的水军码头,使得西魏人马没有足够的船具渡河,也算是料敌先机的机智应变了。

虽然短期内西魏人马难以渡过淮水,但夏侯强也不敢松懈,他每天都要巡察增强水上河防。

大敌当前之下,为了扩充自己的兵力,之前许多被其夺取物货的蛮人部曲原本是配作营奴,如今也被他放免,并且保证只要能够击败来犯的西魏军队,他便将这些蛮人收作自己的部将,并在义阳周边赏赐他们山泽土地。

面对夏侯强这一许诺,蛮人们反应也是颇为热情,毕竟平原沃土的居住环境谁又不向往?所以他们对于夏侯强的命令也都认真执行,让夏侯强对他们更作倚仗,交付给他们更多的城防人物。

然而这一天,夏侯强前往水边巡营完毕,正待率领亲兵回城时,抵达城门下却被守城的蛮兵拒之门外、不准入内。

“不知死活的蛮奴,睁大狗眼瞧瞧我是谁人!快快打开城门!”

身为堂堂城主,竟然被部下兵卒拒在城外,夏侯强自然是火冒三丈,抬手指着站在拒马阵内的蛮兵便破口大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