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43节(1 / 2)
之前李超刚刚来到关西的时候,广陵王元欣便信誓旦旦表示一定要为李泰他兄弟作成一桩良缘婚姻。如今李超所娶的也正是元氏女,淮安王元育之女。
这一脉元氏宗室同李泰他们一家也并不陌生,淮安王元育的姐姐嫁给清河崔氏崔仲文,而崔仲文正是李泰他们的表叔。之前一家人在河北时,便寄居在崔仲文的兄长崔棱家中,受其关照良多。
广陵王为李超提供了好几名适龄的元氏少女作为备选,而等到家人们来到关中之后,父母才因清河崔氏这一层渊源而决定与元育一家亲上加亲,敲定了这一门亲事。
如今的元氏虽然身上那一层宗室光辉越来越黯淡,但在仍然比较崇尚门第的当下,仍然是当之无愧的虏姓第一高门,这一场婚事自然是典型的门第婚,彼此都非常满意对方,所以婚礼进行下来也是非常的顺利。
不过在婚礼中还是发生了一桩意外小插曲,即就是台府卫兵们奉大行台之命护送小尔朱氏登门道贺,并送上了价值不菲的贺礼。
对于小尔朱氏的来贺,不要说李家众人,就连李泰自己也颇感意外。那日他也只是敷衍一下,却不想小尔朱氏并不是开玩笑,似乎真的打算将他们一家当作一户亲戚走动往来。
但这件事画风还是显得有点诡异,在尔朱荣所造成的河阴之变中,陇西李氏可以说是伤亡最为惨重的世族之一。
这小尔朱氏虽然是尔朱家第三代、尔朱兆之女,但也总是尔朱氏成员,所以李泰一家父亲和堂兄们下意识还是对小尔朱氏的到来有些抵触,虽不至于因此迁怒报复小尔朱氏一个女子,但总归也不会笑脸相迎。
李泰对于这昔日的家仇倒是没有太大感触,对他而言比较有意义的自然还是小尔朱氏当下作为宇文泰妾室的这一身份。
对于小尔朱氏的示好,他脑海中甚至都有了借此了解掌握一下大行台家庭内部人事讯息的构想,不过家人们的感情他也不能不顾,所以并没有在这婚礼上将小尔朱氏迎入内宅正堂款待,而是让自家娘子在别室略作招待。
别的宾客都在堂中安坐畅聊,但却唯独自己被安排在了偏厅别室,面对如此明显的区别对待,小尔朱氏也并没有当场翻脸不悦。
身为一个女人,她是有着不少的缺点,但却并不气量狭小,懂得调整自己的心态,这也是她从堂堂皇后到沦落为权臣姬妾等际遇变迁所带来的磨练。
在偏厅坐定之后,小尔朱氏便饶有兴致的打量着入室来招待她的妙音娘子,眼神中颇多好奇,口中还又笑语说道:“不告而访,有累娘子劳神招待,还请娘子见谅。”
面对这样一个远比自己成熟妩媚、阅历又比自己丰富得多的妇人,妙音不免便有些拘泥,听到这话后连忙摆手道:“夫人登门即是贵客,岂有厌见的道理?只是今日户中喜事亲长怜护新人、不欲大事操办,以至于厅堂狭窄、陈设简约,相知亲友们还可敷衍将就,但却实在难以款待贵客,迫于无奈在此招待,情知失礼,恳请夫人能容来日庄重补偿!”
小尔朱氏自己每有言不由衷,此时看到这青春正好的小娘子一本正经的借口矫饰,不由得莞尔一笑,旋即便又说道:“人初降世时,张目皆是生人,相知只因久对。娘子不以知己待我,只不过是因为不常相见罢了。
但我同你家的缘分却早已注定,行入关西于我不异新生,而此新生皆是你家夫主李大将军一力促成。之前疏于访问,自今以后则就需要改过自新,常常访问,还请娘子不要厌我常来叨扰。”
妙音听到这话,心中便隐有不乐,她虽然不是极富心机之人,但哪怕只是凭着直觉,也能觉出这小尔朱氏言辞颇有别意,略作沉吟后便又说道:“妾虽户中愚妇,亦知夫主在事勤恳,因此归国者不乏,如夫人一般感怀道谢者亦有。但其实夫主食禄忠事而已,能赐群众新生者乃是宇文太师。夫人肯屈尊来访,妾当然欢迎备至,但却绝对不敢因夫主分内之事而傲对贵客。”
小尔朱氏听到妙音娘子这一番对答,不由得也是愣了片刻,过了一会儿才不无感慨的说道:“李大将军风采,可谓是人间至美。未曾入访之前,我也颇为好奇何者佳姝能够配此良人?今与娘子相对言谈,才知佳偶天成,人莫能争。娘子秉性和美,当真是能匹配得起这样一份人共称羡的良缘。”
妙音听到这话,心中自是自豪的很,嘴上虽然不说,但对小尔朱氏的态度却又和气几分。
小尔朱氏在这里待了小半个时辰,同妙音闲聊了好一会儿然后才起身告辞离开,妙音在将之礼送出门后又折返回来,帮着阿姑一起招待其他的宾客女眷。
至于李泰,当然也是在前堂招呼亲友宾客们。夫妻两各自都忙碌到了夜深时分才闲了下来,然后便来到这新房侧厢居室略作休息。
李泰一身的酒气,坐定下来之后便着员奉上醒酒的饮品,方自轻呷两口,背后香风袭来,妙音扑上前两手勾住夫郎双肩,娇躯便也贴挂在后背上,香气轻呵略示疲惫,旋即才又闷声说道:“那尔朱夫人不是一个好人,口口声声说什么夫郎给她新生,但只是故作柔弱的吹捧男儿,让人意气高昂的帮她做事!但我家夫郎本来就是英伟男子,多享人间盛誉,又怎么会被她蛊惑!夫郎觉得我说的对不对?”
李泰听到这话不由得一乐,倒是没想到自家娘子竟然已经这么精明,于是便也笑语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她如果真是言出肺腑,为何之前不见殷勤来访?今时各种作态,也只是贪我新功势大罢了。娘子洞见分明,真是我的贤内助!”
妙音听到这话后便也喜笑颜开,旋即便又说道:“那么之后她如果再入户来访,我对她可就要不像之前那么客气了!”
“这倒也不必,相见的机会本也不会太多。”
李泰闻言后便摇摇头,回手将这娘子拉到身前来,然后便又说道:“来日归镇,我准备携娘子同往,娘子愿不愿意见识一下荆襄风土人情?”
“真的?真的!愿意,怎么会不愿意啊?”
那小娘子听到这话后顿时便瞪大眼眸,不敢相信的再作确认之后,旋即便忍不住的欢呼雀跃起来,手舞足蹈的不知该要如何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房间内跑了两圈之后便又钻回李泰怀中,捧着夫郎脸颊哼哧哼哧啃了几口。
激动的心情稍有平复后,她便又感觉羞涩起来,缩进李泰的怀内小声嘀咕道:“夫郎一身的酒气,把我都熏醉了……”旋即便闭上眼装睡起来。
李泰垂眼瞧着怀中娇艳羞红的俏脸,伸出手指轻触着那轻轻颤抖的长长睫毛,待那小娘子受痒娇笑起来,便低头吻上那樱唇贝齿。
第0633章 风光独好
今年台府并没有什么出巡计划,而新开拓的汉东等地也需要强臣镇守。所以在喝完二弟李超的喜酒之后,李泰便要准备返回荆州坐镇了。
不过在离开之前,他还需要跟台府就荆州总管府的人事问题进行一番深入具体的沟通,以保证彼此之间能够维持一定的信任和默契。
宇文泰也一早就在台府中等待着李泰,并且将其他的事情全都暂且延后,专门与李泰探讨荆州人事,台府几名上佐也都悉数参加,足见台府对于东南局势的重视。
待李泰来到台府之后,彼此间也并没有多作寒暄,宇文泰率先拿出一份南梁邵陵王萧纶向西魏投诚请降的书信,然后便笑着说道:“梁国宗室来投总是一喜,但伯山对于东南情势才了解最深,依你所见,朝廷有没有接纳其人投降的必要?”
李泰两手接过这一份降书,然后便仔细阅读起来。这件事他是知道的,因为降书本就是经荆州总管府递交上来,除了荆州总管府之外,台府在东南之地也没有别的途径接触南梁人事。
不过为了避嫌,李泰并没有私自打开书信提前阅读,因此今天他也是第一次看到信中的内容。
邵陵王萧纶乃是梁武帝的第六子,本身也是一个混账王八蛋。侯景叛乱初期,其人原本是梁武帝所委任的平叛主将,统率包括柳仲礼部在内的各路平叛人马。但是由于其人逡巡不进、贻误战机,以至于侯景直接率部渡江、兵围台城,然后便发生了接下来一系列让人匪夷所思的闹剧。
侯景之所以能在江南做大,跟邵陵王萧纶的无能和放纵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等到侯景攻破台城、入执二宫之后,各路勤王人马悉数退走,而萧纶这个活宝也一溜烟的逃到了会稽禹穴。但是随着侯景对三吴地区的攻势加强,会稽也变得不再安全,萧纶便继续流窜,辗转进入了侯景攻势暂还未及的长江中游地带的郢州。
萧纶的这一份降书便是从郢州发来,信中先是就湘东王无视建康危困、反而在江陵作威作福,并且残害南梁宗室子孙的行为大加痛斥,接着又对梁王萧詧擅自接受西魏封授、并且招引魏军进攻叔父的行为同样表达了否定的态度。
总之,在这封书信的前半部分,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萧绎和萧詧这对叔侄的贬低,并且一再表示他们这两人根本就没有资格单独同西魏进行接洽互动。
接下来萧纶又话锋一转,表示如今除了建康城中被侯景所扶立的傀儡皇帝萧纲之外,他已经是南梁宗室之中最为年长者,所以就算是要向西魏投降,也得是他这个老大哥来做!
眼下西魏还要分别拉拢梁王萧詧、与湘东王萧绎进行和谈,实在太麻烦,其实只要接受萧纶的投降,这两个家伙便由萧纶负责搞定。
萧纶提出的条件也很简单,只是暂借前被西魏所得的汉东之地暂作栖身,作为反攻建康、平定侯景叛乱的大本营,并且希望作为荆州总管的李泰能够亲率人马协助其人进行平叛。
如此一来等到侯景叛乱被平定之后,江陵以北的土地全都可以割让给西魏,并且包括之前李泰一度占据但却又放弃掉的寿阳、合肥等地。
李泰在将这封降书看完之后,不由得乐的笑出了声,并且毫不客气的说道:“梁家帝室偏多孽种,这邵陵王更是其中翘楚。其人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观其势力俱无却仍诸多狂言,可见绝非专注务实之类。”
旁边长孙俭闻言后便也点头说道:“观书知人,这邵陵王确实秉性荒诞,纵然与之共事恐也难能成事。只不过梁家成事与否本就不在台府谋计之内,若能引入此员与其宗属相斗于江汉之间,这对于进一步的谋控江汉想来也是有益无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