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66节(1 / 2)
妙音娘子虽然常常故作老成的维持其当家大妇的姿态,但其阅历所限,也很少面对和处理如此大宗钱帛往来的人事交际。旧未出阁,家事自有父母处理,嫁于李泰之后的几年,也有李渚生等老家人负责待人接物。
如今她跟随夫郎来到了荆州,却是无从推脱,只能照单全收,又恐因无知连累夫郎,便将这些礼货全都封存内府,不准任何家人拆看,等到夫郎回家之后再决定该收下还是该退回。
李泰回来后,这小娘子便小心翼翼的将事情报告给夫郎,讲到那些礼货足足塞满了内府十几间空房,妙音又充满忧虑:“我家纳取这么多礼货,朝廷会不会查究夫郎贪赃?”
瞧这娘子忧心忡忡的样子,李泰心中也是一乐。到了他这种势位级别,就算被问罪也得是谋反窃国这样的大茶饭,若是因为贪赃就被办了,那可真是太羞辱了。更何况,这也根本不算是贪赃。
李泰翻查礼单,这些奉送大批礼货的,往往都是汉东、山南等各地的官员与豪强们。
这些地方都是新近开拓所得,本身都要仰仗地方的豪强各自治理,而且由于没有系统性的编户授田,所以也并不收取赋税庸役,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对于西魏政权、对于李泰这个直属的上官就完全没有权力和义务的牵扯。
正如李泰要服从中外府的军事调度,向李泰奉送这些财货,也是他们义务的体现。换言之,他们虽然不需要交税,但是也需要交保护费。由于这种权钱的互动没有田租赋税等正规的渠道,于是便只能通过这种私相授受的形式来进行。
如果没有保护费,李泰又凭什么保护他们不受江陵或是其他萧梁藩王、以及侯景乱军的侵扰和压榨?
这本身就是乱世规矩的一部分,就算是朝廷和霸府明知此事,他们也不好查问。除非李泰横征暴敛,搞得民怨沸腾,地方上秩序荡无、叛乱成风。
转过年来又有大量礼货入门,一时间内府库房几乎都要被塞满了,于是李泰便安排侄子李真带着赵景之、杨钰等门生们入府快速将这些礼货盘点分储。
他们用了数日时间才将眼下收得的礼货初步盘点完毕,单单可以统计折算的礼货便达到了五十多万匹绢的数额,另有其他价值不太清楚的方物特产和珠玉宝石等等,加起来还有上百箱之多。
当李真拿到这个数字时,一时间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望着李泰便颤声道:“传言多闻南人尚奢,但却不想一场节时便能积下如此重货!十三叔,这一笔巨资,难道我家尽可据下、不需归还?”
陇西李氏虽然也是世道名门,往来不乏官宦名族,但这一个新年春节便能收礼几十万匹绢之巨,还是大大超出了李真这个少年的认知,莫非江汉之间钱帛俯拾皆是,要不然这些人家怎么争相奉送而来?
“如果要退还的话,不知又有多少人夜不能寐了!”
李泰闻言后便微笑道,这些汉东和山南人家并不是不知道钱帛珍贵,而这些钱帛是他们理当奉送来维持他们在各自地方的统治地位的。
当然最终这些钱帛又会分摊到他们当地民众们头上,但这也是封建统治的逻辑使然。
李泰如今在江汉之间虽然威名颇盛,但其影响力还没有达到下沉闾里乡野的程度,汉东百姓虽然听过他的威名,但若说真金白银的向他交付赋税,这些人还是存在很大的抵触情怀,所以还是需要这些地方豪强维持地方秩序、抽取地方钱帛。
就像后世一些商业行为,很多x家军们虽然被收了智商税,但也收获了归属感和荣誉感,对面韭菜哪有我们又高又壮,随便出手已经把他们打得溃不成军!
当然两者还是有根本区别的,毕竟社会在进步。封建社会这些负担是小民们无可避免的,而后世那些商业行为只要长个脑子、别瞎凑热闹就可以避免许多。
几十万匹绢看似很多,但如果这些地方能够建立起完善的编户均田赋税体系,那所得较此只多不少。
不过眼下这些地方还远未达到设置正轨吏治统治的时候,想要强硬推行,那就要做好应付民变的准备,要么就耐心等待更合适的时机。
历史上单单山南之地的叛乱就持续了很久,如今在李泰的力保之下,安康李氏等地方豪强仍留原地,维持地方秩序,虽然也有一些民变纷乱发生,但也都能很快解决,不成糜烂之势。
这些礼货理论上而言都是属于李泰的私财,但其实他也只是一个分配者,麾下一些各统部曲驻扎各方、维持地方秩序的部将们,也都要分给一部分,当作他们各自养军的成本。
同时中外府那里,也要输给一部分。李泰全权负责东南军政,这也是霸府给予的权位,他所具有的威慑力,除了自身的威望之外,与台府的授权也密不可分。如果他不是从属于西魏这个政权,那么威慑力也必将大打折扣。
总之社团要发展,每个人都不能有太大的私心。会跨栏的跨栏,会砍人的砍人,会背帮规的背帮规,谁要觉得自己马仔多势力大、可以挑战规矩,那就最好干啥都戴着头盔。
于是趁着新年节庆氛围还在,李泰便又着令部将带上几万匹钱帛的礼货,取道武关前往华州霸府,作为私人的馈赠送到大行台内府。试问这样一个长得帅又拉风,能打胜仗会搞钱的下属,谁能不爱?
除了境内这些官员、豪强之外,周边一些势力也都派遣使员前来恭贺新年。最铁杆的那自然是梁王萧詧,老朋友蔡大宝到了大年初三早上就到了,算算日子那得初一早上就上路过来了。
随后而来的便是江陵的湘东王萧绎,上次送医书的王固还没有离开,这一次又来了个使团。甚至就连游荡在安州东南方、南梁齐昌郡境内的邵陵王萧纶都派遣使者前来拜年。
当然最让李泰感到意外的,还是宇宙大将军侯景竟然也派人前来荆州问候。这可实在让李泰受宠若惊了,侯景都当了那么大的司令了,居然还没有忘了他这个一面之缘的小家伙儿。
第0680章 贵不可言
“恭喜李大将军再次扬威河洛!”
蔡大宝入府不久便被请入堂中相见,见面之后便笑语说道:“大王并某等府中群众得闻大将军北去壮迹,深为振奋、与有荣焉!”
李泰闻言后便叹息道:“心中正自遗憾,此行虽然浅有突破,终究无补大事。贼势仍然凶顽,短时未可扑灭啊!”
“大将军年富力强,府下群徒精勇有加,上下同心,贼不足平也!”
蔡大宝又笑着恭维两句,然后便代表梁王当堂诵读起了新年祝词,无非是新年佳节的一些吉利话,过去一年彼此相处的也很融洽,希望新的一年能够携手创造更多美好回忆之类。
同时蔡大宝也带来了许多的礼物,因知李泰娘子如今也在镇中,还特地为夫人准备了不少的日常用物,并且代表梁王母、妃发出邀请,希望李泰的夫人闲暇时前往襄阳游赏散心。
对于这一邀请,李泰倒是比较上心。他由于身份比较特殊,不太好比较频繁的出入襄阳,可若是娘子前往造访,便可以安排护卫的名义派遣亲信甲兵前往襄阳深入了解一番,未必是有什么明确的筹谋,总之也是有备无患。
不过接下来蔡大宝的请求便让李泰感觉自己有点小人之心了:“如今襄阳虽然甲兵充足,但却仍然有欠统御演练,战力如何实未可知。如今又逢多事之年,百姓哀伤而武人大幸。
大王虽然不欲兴戈用武,但为庇护府下百姓计也是不得不为之。大将军乃是天下言兵者中的翘楚,麾下勇将如林,未知能否再使一员大将协防襄阳、兼练甲兵?”
李泰方自盘算着要往襄阳安排耳目,却不想梁王又要主动的开门揖盗。这倒也不是因为梁王愚蠢,换了谁跟萧老七做邻居也不能踏实。在将盘踞郢州的邵陵王萧纶驱逐出境后,江陵势力更加雄壮,自然也让梁王危机感更重。
如今的襄阳,大约是有三万左右的步骑人马,单从数量而言还算比较可观。可是之前被柳仲礼直接率领轻兵攻入城中,可见数量并不等于质量。
梁王虽然也注重拉拢吸收人才,但其年龄和资历注定了吸引力不够。哪怕在襄阳当地,这些大族们也都没有真心实意的拥戴其人。还是在李泰的帮助下提前将京兆杜氏这个隐患扼杀,否则如今情况将更凄惨。
侯景之乱虽然使得下游大量人才西来,但是讲到对人才的吸引力,江陵的湘东王真可以不客气的说上一句:“萤火之光岂能与皓月争辉!”梁王与之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如今投靠了西魏,吸引力更是锐减。
建康方面大量人才都出逃投靠了江陵,诸如之前不满柳仲礼担任盟主的老将裴之高等。而从各方携军勤王者诸如来自岭南的陈霸先,以及当下正在郢州前线与侯景乱军对峙的徐文盛等,基本也都听奉湘东王的命令。更不要说湘东王麾下还有王僧辩、王琳等这样的将领。
所以哪怕明知是饮鸩止渴,梁王也不得不加强对沔北荆州的依赖,因为萧老七这个同族真的要比异国更加可怕。
“梁王乃是明受朝廷敕封的南面王者,协守襄阳一城之安稳,于公于私我都义不容辞!蔡参军久行两处,于总管府群众亦不陌生,未知属意引用何徒?”
对于这样的请求,李泰自然不会拒绝,当即便又笑语回答道。
蔡大宝略作沉吟后,便又开口说道:“行前大王有言,前者助防贺若开府,勇武刚猛,为人敬仰,尤其旧年于城中攻杀柳仲礼,更让城中军民群众皆知其勇。只是听说,贺若开府已经被召回朝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