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71节(1 / 2)
听到湘东王这一番自夸,几名邵陵王故吏心中也颇不是滋味,但也只能陪着笑脸点头应声道:“大王英明果敢,确是灭贼中兴、匡扶社稷的不二之选!”
“前者我使王僧辩传言许之移镇湘州,邵陵不肯就我,浪荡淮内无所附就,结果却被魏人击破擒获,引送江陵,如今已在途中。”
湘东王又望着几人笑语道:“如今还尔等故主,速速北行相迎。须得牢牢记住精心辅佐、规之正道,如若不然,定惩不扰!”
几人听到这话后,一时间又是惊喜又是纠结。邵陵王虽然不堪,但总还算是宗室之长,若能拱从其侧,他们这些人也不至于寄人篱下而倍受排挤打压。但湘东王说的如此仁厚豁达,却又让他们有些惊疑不定。
但无论他们各自是何想法,湘东王却也不给他们选择的余地,当即便勒令几名之前得令的心腹带上这些人一起打点行装、准备出城。
当这一行人行出湘东王府的时候,其中一名邵陵王故吏突然向着街边一名行人高声呼喊道:“韦主簿几时来的江陵?”
那名行人正是之前出使沔北的韦鼎,因其出使与李泰交涉结果不佳,自知邵陵王恐怕不能长久,返回复命之后便找了一个借口离开齐昌,而后便往江陵来。
听到呼喊声,韦鼎转头望来,旋即便认出了几名邵陵王故吏,于是便走上来说道:“不意还能与诸位相见,许参军等早入江陵,想必已经安顿下来,为何又一身行装、似要远行?”
几人中一名年纪与韦鼎相仿的文士名为许亨,本安陆人士,旧年避祸郢州而被邵陵王召入府中任事,此时听到韦鼎的问话,许亨便叹息一声旋即便将湘东王的吩咐讲述一番。
韦鼎在听完这话后,脸色便微微一变。
许亨则又开口道:“韦主簿似是新入江陵,如若仍然无处投奔,不如同某等一起出迎邵陵大王?湘东大王有言将置王湘州,届时开府治民亦需才力,某等本就大王故属,随从同往亦是应有之义……”
韦鼎闻言后先是略作沉吟,旋即便歉然说道:“今番入城是有亲故需访,之前便遣奴相告、不可失约,只能有负许参军相请了。”
许亨等人闻言后,不免面露失望之色,但也知人各有志、不便强求,再加上同行的湘东王下属已经忍不住发声催促了,于是便也只能遗憾告辞。
韦鼎站在街上望着这一群人离去的背影,神情变幻几番,终究还是没有忍住、再疾行几步追上来,示意许亨靠近自己然后小声道:“湘东素来不以德义称,此行也未必能得善果,许参军等既出,便不需再作归想,北去为吉!”
许亨听到这话后不由得愣了一愣,再见韦鼎一脸严肃的神情,于是便重重的点头然后才又上路。
因为未得湘东王的明确指令,前往沔北的使者宗懔一行也不敢直接便返回江陵,在抵达两国边境所在的石城时便干脆停了下来,任由魏人如何催促,只是不肯动身离境。
就这样厚着脸皮拖延数日,一直到了二月下旬,湘东王派来迎接的使员才终于来到了石城。
彼此汇合之后,他们才终于从护送至此的魏军那里接过邵陵王。因有湘东王的叮嘱,几名心腹也未敢直接在石城境内便下手毒杀邵陵王,以免再给魏人插手和大肆宣扬的机会。
许亨等几名邵陵王故吏自然第一时间便想侍从邵陵王,但他们的请求却并未获允。来自江陵的湘东王府卫队将邵陵王团团保卫起来,完全不让其他人靠近并与邵陵王交谈。
一行人上路行进一天之后,便抵达了竟陵郡境内。明明再行不远便可入城住宿,但安排行程的湘东王心腹却坚持露宿于野。
到了第二天一早,有兵卒进入邵陵王的营帐中,旋即便大声呼喊道:“大王服毒自尽了!”
营地内众人闻讯赶来,便见到邵陵王横卧帐内,口鼻都沁出黑红的血迹,而且脸色铁青,早已经气绝多时。
“大王、大王怎么会自尽?”
许亨等故吏们见状后自是震惊不已,想要冲到帐内去仔细查探一番,但结果却被湘东王府卫兵们用兵器格挡在外。
一名湘东王心腹大声说道:“方今家国遭难,内外多事,正是国中忠义之士上下一心、兴复社稷之时!湘东大王握命军府,聚众定乱,凡忠义勇力之辈无不授以重用!
邵陵王才性猥琐、劣迹斑斑,于宗家有罪无功,因其宗属近亲,湘东大王一再恕之,今又赎之外邦、授以州任,但邵陵王终究不能情同大义、辜负恩授,畏罪自尽,自弃弃人,死不足惜!
大王有令,如此罔顾家国危难、怙恶不悛之徒,当弃之于野,岂可再费家国赙资以葬!”
在场众人都不是傻子,听到这话后心中哪还不知真实情况如何。而许亨等邵陵王故吏这会儿也明白过来,湘东王派遣他们过来,只是要让他们这些故吏亲眼见证邵陵王遭此天人共弃的下场。
来日若有什么有关此事的流言传出,自然唯他们是问。而他们这些故吏亲眼见证邵陵王的死亡也不加收殓,自然也更印证了邵陵王死不足惜!
毒杀邵陵王之后,一行人便打点行装继续上路,邵陵王的尸体则直接遗弃于此、无人收殓,而许亨等故吏们则又以失佐之罪锁拿押回江陵问罪。
许亨虽非南国耆老,但也少有才名,深得南阳刘之遴等赏识看重,因此在江陵也是不乏亲友旧识。有人见其遭受如此冤枉而心生不忍,索性便在途中趁着守卫失察不备而悄悄将之放走。
虽然得了自由,但许亨一时间也不知将要何往,脑海中再想起之前韦鼎的临别赠言,于是便又徒步返回邵陵王被毒杀弃尸处,用枯草编成草毡,裹着邵陵王的尸体,一路嚎哭着沿汉水向北而行,直往梁王萧詧所坐镇的襄阳而去。
梁王萧詧本就危机感十足,虽然背后有沔北的李泰作为靠山,但也唯恐湘东王派兵袭击襄阳,因此在襄阳南面布置了许多城戍耳目作为警戒。
许亨如此北行两日之后,便被襄阳斥候发现,入前盘问一番后,便连忙将这一消息向襄阳汇报,与此同时又护送许亨和邵陵王的尸体一路返回襄阳。
第0691章 天薄梁家
襄阳城外,梁王萧詧神情肃穆的站立在最前方,而其身后和两侧站满了襄阳文武僚属,每个人都绷紧着脸,使得此间氛围压抑至极。
南面一支队伍缓缓向北而来,军士们皆缟素而行,队伍中央的马车上便装载着邵陵王的棺椁。而在马车前方,邵陵王故吏许亨亦一身素麻的装扮,手持着一杆招魂的麻幡,披发跣足,一边走一边高唱着招魂的歌辞。
这一幕尤其让人感伤落泪,本来执幡招魂者应该是死者儿孙亲属。但邵陵王门下三子,长子萧坚死于建康台城被侯景攻破时,次子萧确因有勇力而被侯景招降,陪同狩猎时欲引弓射杀侯景未果而为贼所杀,三子萧踬在齐昌一战没于乱军之中。
到如今,邵陵王子息俱无、麾下势力也荡然无存,被毒杀之后弃尸荒野,唯余一名故吏收其尸身送于襄阳。哪怕寻常庶人但有儿女嗣传,也可白幡招魂。然而邵陵王招魂不止麻幡,还是断幡,这意味着其人已经绝后,而且本身也是不得好死。
当这扶棺而来的队伍出现在视野中时,梁王萧詧顿时嚎啕大哭起来,一边悲哭着一边哀号道:“苍天啊,何以独薄梁家!国贼未除,家贼又生,君上不祥,亲众遭难……”
听到大王作此悲哭哀号,襄阳群众们也都痛哭流涕,一时间整个襄阳城南面响起了一片悲声。
在将邵陵王尸体迎入襄阳后,梁王并没有下令即刻安葬,而是将其棺椁暂且安置在襄阳西山佛寺中,并且着令官民前往祭拜。
之所以作此安排,当然不是因为梁王对于萧纶这个叔父感情特别深厚,还是为的要将湘东王毒杀兄长的事实公之于众,让世人都知道他这个七叔的凶残狠恶。
如此一连过了多日,随着春日转暖,邵陵王的棺椁都已经难掩其尸身的腐坏恶臭,梁王仍然没有做出新的指示,无奈其府中亲信蔡大宝只能入府请示。
“七官前年杀侄,今年杀兄,为了独揽权势,他已经是丧心病狂。我与他终究不能两立,如若不能除之,我也绝难长久!”
听到蔡大宝的请示,梁王便皱着眉头恨恨说道:“眼下其军正与侯景乱军交战于郢州,无暇他顾。若是东面兵危稍缓,他或许便要转而攻我。为求自救,我欲趁此时机兴兵南去、攻定江陵。六官遗体,正可用于誓师壮行、激励士气。”
蔡大宝作为梁王亲信,自然也能猜到其人心中所想,闻言后便又说道:“今雍府得西朝李大将军为护,湘东未敢轻犯。且今侯景国贼进扰,湘东与战、未失大节,我今突然攻之,无论以何凭据,终究难免助贼之嫌啊!况今邵陵大王尸身腐臭,若与军同行,更添不祥啊!”
听到蔡大宝如此反对,梁王又长叹一声道:“蔡参军所言诸事,我也甚为疑虑。李伯山虽与我私交不浅,但他终究还是西朝大将,临事自有其计议,并不会以我利害为准。便拿此番发遣六官前往江陵来说,其意仍是使我宗家失和。雍府若欲长久,那就绝对不可一味仰仗外力!六官尸身渐腐,我打算暂且殓葬西山,雕木为身、盛与军行,待到攻定江陵之后,再为盛大发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