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1 / 2)
“不过现在教导也不晚。朕思来想去,觉得乔正谦乔博士最适合做七皇子的先生。不知诸位爱卿觉得如何啊?”
乔正谦曾任太学忌酒一职,后来因为身体抱恙而致仕。
虽说乔正谦现无实际职责在身,但其门下学子无数,在朝中乃至整个大梁的文人及士大夫阶层都颇有话语权。
如此德高望重之人,做皇子的先生自然够格。
满朝文武闻言纷纷变了脸色。
圣上选乔正谦一定不仅仅是他博学多才那么简单。
不过元兴帝自己都说了,众臣也找不到什么可以反驳的理由,只好纷纷高呼“陛下圣明”。
元兴帝十分满意地看着阶下众臣,随即又宣布了一件大事。
“既然要培养七皇子,不如就让他和他皇兄一样,从明日起上朝听政罢。”元兴帝语气不疾不徐,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此言一出,垂首立于阶下的赵承平猛地抬起了头。
赵承安才十四岁,父皇竟然就准许他上朝听政了?!
自己当年可是年满二十、行过冠礼才得恩准听政的,这个才疏学浅的七弟竟然比自己早了整整六年!
赵承平心里一沉,感觉不妙。
以至于今日上朝时别人说了什么他都没听进去,满脑子都是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七弟。
下朝后,赵承平立刻赶到凤栖殿。
“母亲可知今日早朝父皇他、他……”赵承平走得匆忙,此刻气喘吁吁地话都说不顺。
“娘都知道了。”宁贵妃倒是神情淡然,“你看你,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
说着,宁贵妃侧头对琼枝吩咐道:“去给殿下沏杯茶来,有什么事坐下慢慢说。”
赵承平在宁贵妃对面坐下来,一杯茶下肚,气也算是捋顺了不少。
“娘早就料到你父皇会提拔七殿下。”宁贵妃道,“距离大皇子被贬离京也有些时日了,这期间只有你一个皇子上朝听政,朝中已经渐渐有了你将会成为太子的流言。”
“难道不该是我吗?”赵承平蹙眉道,“皇后没有亲生子,论嫡论长,都应该是我成为太子才是。”
“这些话你也就是在娘跟前说说,可千万别跟别人说。”宁贵妃面带不悦道,“你父皇最不愿看到的就是一家独大,这点你又不是不知道。”
“大皇子离京后,你父皇就一直在寻找机会再给你培养一个竞争对手,如今可算让他寻到了。”宁贵妃冷笑一声,“不过你也不必太担忧。七殿下与皇后毕竟没什么情分,不过现在是一条船上的人罢了。”
“娘说得对,怪不得七弟还没满十五,父皇就要带他参加浴佛节呢。”赵承平道,“想来定是在敲打我。”
宁贵妃优雅地喝了一口茶,眉头微微一蹙,说道:“不过提起浴佛节,贺主事那番话倒是很值得深思。”
“是么……”赵承平回忆了一下,“可我也看不出他那番话有何用意,或许他只是被父皇的威严所震慑,不想被扣上‘欺君之罪’的帽子呢?”
“哦?”宁贵妃放下茶杯,露出一个皮笑肉不笑的笑容。
“在那个节骨眼上,七殿下身边的内侍和僧人私下交谈,还是你吩咐他这么做的。此事传到你父皇耳朵里,你说他会不会觉得是咱们刻意引导他怀疑七殿下?”宁贵妃说道。
“七殿下正式露面,对谁的威胁最大,不言而喻。还有,当日你父皇分别将你和七殿下叫过去,询问该如何处理宝殿走水一事,你还记得你是如何回答的吗?”
“自然记得。”赵承平道,“我说可以请高僧开示,转祸为福。”
“不,不是这句。”宁贵妃摇摇头,“是你说拨银一事应当交与户部去做。”
“有关国库银钱之事本就应当交与户部,这有何错?”赵承平不明所以道。
“这话本身并无错。”宁贵妃道,“可是结合当时七殿下初次露面,你又让僧人与七殿下身边人产生交集,还正好被贺主事给看去了,你的这句建议难免会让你父皇觉得你是在帮衬你舅舅。”
“这……”赵承平着实没想到宁贵妃会如此解读,不禁疑惑地皱起了眉头,“娘,您是不是想多了?”
“可你不觉得,圣上提拔七殿下实在太快了吗?”宁贵妃道,“我甚至开始怀疑,皇后的病也有装的成分,就是要让你父皇无后顾之忧地提拔七殿下。”
“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来自宝殿走水,以及贺主事的那番‘无心之言’。”
第200章
从吏部回家后, 傅彦直接钻进自己的屋子里,关上门将自己藏在抽屉最底下的一沓纸取出,点灯熬油地研究起来。
这些是自己目前已经掌握到的、有关自己被刺杀一事所有的相关信息。
试图刺杀他的人一共行动过三次。
第一次是两年前自己从大齐回来的路上,遭到了一伙蒙面刺客的偷袭。
此事后来经调查, 确认是苏姨娘雇佣了影刃阁的杀手, 将他们一部分藏入负责保护傅彦的暗卫当中, 另一部分正面袭击。
第二次是自己刚回到金陵城的一个夜晚, 刺客潜入自己的卧房试图行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