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1 / 2)
赵承平闻言,抬手屏退了其余太监宫女, 独留下福顺一个人。
“说吧。”赵承平在书案前坐下, 端起茶杯喝了口刚沏好的龙井。
“奴才这些时日一直盯着七殿下身边的福春, 发现他经常大半夜偷偷摸摸往水渠边上走。”福顺说道, 然后从袖中掏出来一个小拇指粗的竹筒。
“殿下您看, 奴才发现了这个。”
赵承平接过来端详了一番, “水渠传信?”
“正是。”福顺道, “只是这信中的内容奴才实在看不明白, 写的根本就不是中原字,倒像是喝醉了的毛毛虫爬出来的。”
“只不过,奴才在宫外有个认识的义兄,奴才让他在宫外的水渠旁边守着,还真发现了跟福春对接的人。”
“是何人?”赵承平立刻问道。
“那人蒙着脸, 奴才的义兄说看不清楚, 但是那人拿到信之后就跑了。他会轻功, 奴才的义兄根本追不上。”福顺道。
赵承平不禁皱起眉头,“这信上的文字肯定有办法破解,你去找些会异族文字的人来,让他们看看能不能读懂上面写的什么。”
“是,奴才马上就去办。”福顺连忙点头哈腰。
赵承平把玩着茶杯,陷入沉思。
这段时间发生的种种事情,看似对七皇子不利,然而最终兜兜转转结果都是父皇更加疼爱看重七弟,反而对自己愈加疏远。
自从李皇后病好后, 宁贵妃只好将管理后宫的大权又交了回去。
听说李皇后还多次在元兴帝跟前赞扬过赵承平,说他是诸位皇子中最年长的,也是最沉稳可靠的。
元兴帝听后看似为后宫一片祥和感到开心,然而却并没有对赵承平多加关注,反而一时兴起叫来了七皇子,把着他的手教他写字。
听说元兴帝还夸了七皇子,说他这才正儿八经练字几个月,已经进步飞快,颇有些自己年轻时的风范。
赵承平听说这些之后脸色便一直十分差。
他原以为除掉了大皇子这个眼中钉,便再也没有人能阻挡自己成为储君。
赵承平自认是个优秀的皇子,虽说天赋不算过人,但从小到大一直勤勉刻苦,凡事亲力亲为,对父母的孝心也是无可挑剔的。
虽说自己并非中宫所出,却也出身高贵,皇后又没有亲生的儿子,自己成为储君是理所应当。
更何况自己背后还有强大的傅家。
可直到现在,赵承平才有些后知后觉。
恐怕有朝一日,他会成也母族,败也母族。
元兴帝最怕的是什么?
外戚专权。
皇后没有亲生子,这后宫之后所有的皇子公主对于皇后来说都不算太亲,将来的储君身上也注定不会拥有李氏的血脉。
所以元兴帝才敢放心。
可自己不同。
傅家已经有傅景渊这个户部尚书,现在又有了傅彦这个吏部验封司郎中。若是将来赵承平继位称帝,那么作为国舅爷的傅景渊将会如何权倾朝野?他的子侄们又有多少会身居高位?
元兴帝一定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反而是七皇子赵承安,生母出身低微,母族几乎全都是老弱妇孺,连扶持都没的扶持。
至于他的养母李皇后,虽说母子二人如今相处得很是和睦,但毕竟不是亲生的,也并非从小养到大。
赵承安被李皇后领回自己宫中时已经十四岁了,他又早慧,肯定知道李皇后认养他的真实目的。
所以,赵承安长大后必定不会对李氏有多亲厚,说不定还会防着李氏想方设法操纵自己。
大概,父皇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对七弟越来越看重。赵承平沉重地心想。
不行,不能继续放任事情发展下去。
很显然,赵承安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势力,想必宫外与他对接的那个人就是帮他铺路的人。
若是继续让赵承安与宫外保持联络,再策划出一件件不利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在父皇跟前只会越来越失宠,最终与储君之位失之交臂。
得想个办法,赶紧把那个人给揪出来除掉才行。
赵承平摩挲着下巴琢磨了一会,突然生出一计。
“福顺。”
福顺连忙走到赵承平跟前,“殿下有何事吩咐奴才?”
赵承平对福顺比了个“过来”的手势,然后在他耳边轻语了几句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