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2 / 2)

先帝在位时,杨昭仪就因为谋害皇嗣被发配到了皇陵,但先帝对她仍旧宠爱有加,只是不这么做便会遭到满朝文武的抗议,才不得不先让她远离京城。

表面上是责罚,其实是保护。

据说杨昭仪身边仍有一大群负责伺候的太监宫女,在皇陵的生活也是吃喝不愁、悠闲富贵。

等风波一过,先帝随便找了个借口就让她回来了。

而在这期间皇陵那边的人也不敢怠慢她,因为大家都知道杨昭仪还会有回宫的一天。

但如果是不许任何人伺候,那性质就不一样了。

这意味着即便赵承平在皇陵出了什么意外死了,也不会有人追究。

大梁立国至今百余年,被发配到皇陵的皇亲国戚数不胜数,其中没人伺候的大多都死相凄惨。

有吃饭吃得太急噎死的、不小心掉进湖里淹死的、受不了艰苦生活上吊自尽的,甚至还有一个一头撞在某位先祖的墓碑上把自己给撞死的。

身边没人伺候,就是已经被皇帝放弃、生死都听天由命的意思。

皇亲国戚难免会有几个宿敌死对头之类的,往往这个时候就给了这些人一个报仇的机会,曾经不敢下的手如今都敢了。

“他这是要把平儿逼死啊!”宁贵妃痛苦地捂着心口,“他怎能如此狠心?”

“娘娘,事已至此,您还是莫要气坏了身子。”琼枝出言相劝道,“奴婢给您熬了药,您趁热服下吧。”

说罢,琼枝便去端药。

“等一下。”宁贵妃渐渐冷静下来,突然想到什么,“圣上不会仅仅因为平儿陷害贺郎中一事就如此责罚他,是不是还有什么别的原因?”

琼枝犹豫了一下,自知瞒不过宁贵妃,便把那天在御书房发生的事情都讲了一遍。

“秦王书画……”宁贵妃喃喃自语着,突然嘲讽地笑了,“真是想不到啊,兜兜转转二十多年了,最终竟然还是回到了当初。”

“都是报应……”

“娘娘您别这样说,圣上他想必是一时气急了,您好好养着身子,这日子还长着呢,一切都会有转机的。”琼枝将药碗端给宁贵妃,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汤药,喂给她喝。

“不可能了。”宁贵妃苦笑着摇摇头,“圣上疑心病重,这猜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了,便再也不可能铲除。都怪我,我明知道他喜爱摆弄书画,却未曾检查过那些书画的来历,让他就连触了圣上的逆鳞都不自知。”

在得知秦王书画的那一刻,她知道这件事已经没有转机了。

因为不管她如何为赵承平争辩,赵承平对那些书画的喜爱是真的,在上面小心翼翼写下的批注是真的。

圣上看到那些书画会怎么想呢?

自己毕生宿敌和噩梦来源的人,即便是死了,却还在影响着自己的儿子。

不对,经此一事,或许圣上已经开始怀疑赵承平是不是他的亲生儿子了。

为什么自己就没有关注过儿子的那些喜好呢?宁贵妃懊恼地捂住了脸。

她生来争强好胜,从前待字闺中时就一心想做京城贵女中最优秀明亮的那个,她想走到哪都是目光的中心,是被众星捧月的存在。

她从前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觉得自家嫂嫂出身平庸、文采不够出众配不上自己的兄长,觉得顾令惜行为放浪不成体统,觉得李家小姐心机深重手段卑鄙。

所以在她入宫有了儿子后,便卯足了劲培养赵承平,她希望这个儿子可以让自己有一天越过李皇后,成为天下第一尊贵的女子。

于是她整日操劳,为赵承平谋划前程,以前盯着他的学业,后来盯着他在朝堂上的一举一动。

她总是觉得赵承平摆弄那些书画是在浪费时间,对此嗤之以鼻。

谁知最后竟然就是败在了那些她曾经最看不起的“破书烂画”上面。

琼枝看着自家主子心如死灰的样子,心疼不已。

“娘娘,太医说您这病是忧心过重、操劳过度导致的。这段时间您还是不要想那些烦心事了,养好自己的身子才是第一位的。”琼枝一边劝,一边将一勺药递到宁贵妃唇边。

宁贵妃就这琼枝的手喝了一口,立刻被苦得直皱眉头。

“这药怎么这么苦?”宁贵妃嫌弃地推开了琼枝的手,“本宫不想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