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2 / 2)
正巧,他的书籍都已从私塾搬回了家,几本蒙书可以留给江麦。
一家四口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镜铺。
江芽不肯用叶厘的钱,他自己的工钱也不少,夏天时,叶厘不但给他和江麦发高温补贴,还将工钱涨到了一日两文。
这期间偶尔还会发个奖励,攒了半年,他手里的铜钱已经超过了千文!
但他可不愿全花完。
他待会儿还想去点心铺买点心呢。
于是他挑挑拣拣,花一百文买了个巴掌大的小镜子。
这个镜子一入手,他就舍不得放下了,一直从镜铺照到了点心铺。
到了点心铺,被各色点心一勾,他将镜子忘到了脑后。
哪一样他都想吃,越看越想。
他指着柜台上的点心问叶厘:“厘哥,我真的可以随便买吗?”
“当然啦,只要你的银钱够,随便买。”
叶厘笑着捏捏他的小脸蛋。
这下子他开心了,犹如掉进米缸里的小老鼠,让伙计每样都给他包两块。
他也不知哪一样好吃,所以先试吃一下。
一样两块,切开之后就是四块,他们四人一人一块!
于是很快,他花掉了二百多文。
一旁的江麦,心疼的忍不住揉心口。
但他又惊诧叶厘的大方。
没想到他厘哥说的随便花,还真是随便花。
在野枣坡,别说是小孩子了,就是大人,也没魄力一口气买上二百多文的点心。
但芽哥儿做到了。
厘哥是真的一诺千金,说到做到。
这么好的厘哥,他将来一定考取功名,好好报答。
叶厘可不知江麦的小心思,等江芽采购完,他们拎着几包点心出了铺子。
确认江麦什么都不买,于是他们掉头回家。
兑现了曾子杀猪的承诺,接下来就该忙盖房子的事了。
下午就去找泥瓦匠商量正事。
争取在江纪入学前,将房子盖出来。
第68章
与泥瓦匠敲定细节后, 叶厘又有了新想法。
既然都大动土木了,还要盖洗澡间,那索性在三间正房旁多盖个杂物间, 好与洗澡间对称。
如今家里没有杂物间,从前的杂物房成了磨房。
而且, 今后家中收入稳定, 江纪租出去的田地,叶厘打算改收粮食, 不收银钱了。
现在他们家时常得买粮食吃, 与其花钱买, 那肯定不如吃自家佃户种的。
因此,他打算多盖一间, 好存放粮食或其他杂物。
敲定完毕,叶厘江纪还没来得及去购置青砖木料,第二日,野枣坡的打枣活动开始了。
对村人而言, 这是秋收之后、过年之前最大的事。
江福正已联系好了货商, 这些货商是县城本地的, 有大有小。
每日打下来的枣子,货商会在中午和傍晚来运走,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拖欠。
然后村人晚上分钱。
坡上的枣树都是多年的老树,不过,因着是本土普通枣树,日常也没有进行什么管理, 几乎算是野生的。
因此,一棵树上结的鲜枣大概在五十斤到七十斤之间,和叶厘上辈子时那些能结二三百斤枣子的枣树没法比。
但即便如此, 也能给村人带来不少收入。
坡上共六十三株枣树,每年的总产量在四千斤上下浮动。
这种鲜枣,一斤的售价在六文到七文之间。
按照一斤六文算,那总售价就是二十三两多点。
每家能分个一两出头。
按照七文算,那总售价接近三十两,村人分到手的更多。
野枣坡背靠北阳县、八仙镇,就这么点枣子,根本不愁卖。
只要把枣子从树上摘下来,那就有人买。
因此,每年这时刻,每户都要出两个人,好快些将枣子打下来。
往年江纪不在家,今年江纪在家了,但他如今是秀才公,哪能让秀才公干这种粗活。
江福正没让他参与,他坐等收钱即可。
而且,他与叶厘还得去县城将青砖、木料采购回来,所以没去凑这个热闹。
但江麦、江芽两个小家伙舍不得这种大场面,特意跑过去围观。
回来后,他们俩兴致勃勃的向叶厘转述坡上的情形,听得叶厘也想过去看看。
除了坡上的枣树,每家房前屋后也种着枣树。
像是叶厘家,门口有两棵,后院有一棵,三棵枣树最低也能结百斤枣子。
若是愿意将这些枣子卖掉,那能多六七百文的进账。
从前,每户人家都选择将自家种的枣子卖掉。
一棵树就能换个三四百文,这谁舍得留着自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