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1 / 2)

云溪现在是块香饽饽没错,但怎么引进外部投资,选择什么样的合作项目,吴恕和严小雯达成的共识是必须慎之又慎。

这地方能有今天不容易,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坏了长远的发展和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口碑。

云溪山地的景区规划,严小雯可以自己做主,但是围绕云溪山地周边的建设,则主要看吴恕怎么沟通政府那边。

严小雯倒是不担心,其他人比她更上心,还怕投资打水漂呢。

时间进入到8月末尾的时候,5、6、7号院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进入最后的装修和庭院布置阶段。

5号院是几个院落里较大的一个院子,没其他的原因,单就一座水榭戏台,就秒了其他院子。按严小雯的构想,晚上这里还应该有戏曲表演,当灯光亮起,演员或是乘船,或是登台,周围的声控喷泉应景开放,到时候光影水波交融,营造出小而美的舞台效果。

6号院则另辟蹊径,在院中垒砌假山,这假山一路盘旋,小山顶建一座观景亭,可登亭远眺山峦。假山上又移栽绿树灌木,巧妙遮挡其他院落视野,营造出天地一人孤远的境界。

7号院是纪念馆的布置,别看它序号靠后,但完成最快,里面到时候会陈列一些与高祖严作叔、孟靖云院长,以及抗战历史相关的资料和物件,摆放文物部门打捞时拍摄的一些照片,也算完成了严小雯当时不忘历史的初衷。

这天下午暑热未过,吴恕坐着摆渡车找上门来。

“小雯啊,忙着呢?”吴恕下了车直奔7号院,就见严小雯正跟着工人给院墙刷大白。

不止是她,云溪小筑团队成员都上手干活,孟印真窝在刻着“云溪陈列馆”字样的山石旁,刨着坑,看样子准备把地上的松柏栽进去。

“吴顾问,有事?”严小雯停下手里的活。

“是烈士纪念碑的事情。”

“您稍等。”严小雯扭头喊了一声孟哥,“烈士陵园的事儿有音讯了。”

孟印真当即放下手里的活,走了过来,“怎么个说法?”

“市里很重视,专门组织了一个选址工作征询会,就是为了听取你们烈士直系后人的意见。明天下午两点,有空去开会吗?”吴恕问。

严小雯和孟印真对视一眼,这就是为了开发旅游资源,市里加快了烈士陵园和纪念碑的筹建步伐。

“有空,明天我们过去。”孟印真说。

确定参与会议,第二天下午两点,严小雯和孟印真到了市政府的一间小会议内开会。

市里重视,来的是民政部门的人和本地文史专家,严小雯和孟印真作为重要参会者被安排在主位旁边。

没有冗长的开场白,会议直奔出题。

方案有三个,投影仪在大屏幕上标出备选地点,每个地点都配有航拍图、交通便利性,以及建成效果图展示等等。

第一个方案,与市里的烈士陵园合并,在此基础上建一个纪念碑。这个方案的最大优点就是烈士陵园距离民众的公墓不远,清明时节交通便利,便于市民祭扫。

第二个方案,在苍海森林公园内的原高尔夫球场之内,这个方案的优点是场地开阔,但不好的地方在于它原本是高尔夫球场,总有点奇怪。

第三个方案,同样是在苍海森林公园之内,纪念碑被安置在发现烈士们尸骨溶洞的上方,地址条件尚可,但这个溶洞中端正中是个透光的天窗洞,纪念碑树立在溶洞天窗洞口前,寓意非常好,缺点是悼念场地太小,施展不开。

吴恕和严小雯孟印真事前就沟通过,或者说建纪念碑这个事,一开始他们就属意苍海森林公园之内,目光自然是放在方案二和三。

三人低声商量了一下,然后严小雯开口说道:“我们倾向第三个方案。”

孟印真点头补充,“主要它的象征意义和情感上来说,都很合适,尤其纪念碑建在溶洞的山脊上,就好像先辈们能‘看到’这片土地的变化和发展,我想,这是对先辈们为之守护的土地最好的告慰。”

两人的意见,基本上为这次会议定了调。

会议效率出奇地高,有了共识,很快敲定最终选址——溶洞山脊之上。

会议结束,返回云溪时,严小雯和孟印真都感到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先辈的归宿有了着落,这让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与慰藉。

建立纪念碑的效率远超他们想象。

会议敲定的第二天,溶洞立碑地点那边就拉起了警戒线,施工队正式进场。

市里为这个项目开了绿灯,一路畅通无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