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2 / 2)
店小二显然对周铭比较熟悉,乐呵呵的带他们从后门进米铺后院儿,顾筠道:“这袋是去年的旧米,剩下的都是新米。”
小二对他们还是比较信任的,叫了掌柜的出来,安排人把米上秤,掌柜的给了个不错的价格,新米卖了十四两二钱,旧米给了一钱银子。
和掌柜的寒暄完,顾筠他们告辞离开,刚准备去布料铺,就听后方有人叫他:“顾兄,留步。”
原来是白家当家的,白翎和他的夫郎赵伊诺,“正想着去村里找你,不曾想在这边遇到你了。”
顾筠温声道:“白老弟,好久不见了。”
路上不适合聊天儿,顾筠他们又被请进了米铺楼上厢房,“这是我儿子周宵和他夫郎喜哥儿。”顾筠开口介绍道:“这是你们白叔和他夫郎赵叔么。”
周宵和喜哥儿连忙道:“白叔,赵叔么。”
白翎笑着点了点头,“宵小子一转眼长这么大了,连夫郎都有了,时间可真快。”
赵伊诺温声道:“见面匆忙,也没准备什么见面礼,这根玉簪就当我给你俩的新婚贺礼,别嫌弃。”目光柔和的望着喜哥儿和周宵。
喜哥儿有些不知所措,望了眼顾筠,顾筠乐道:“赵叔么给的你就拿着吧。”
喜哥儿闻言接了过来,“谢谢赵叔么。
几人寒暄了会儿,白翎说起了正事儿,“前段日子钱掌柜把事儿和我说了,你十亩地的果园的果子,我茶楼要不了那么多啊。”
顾筠道:“本也没打算全部卖给你那个茶楼,你能要多少就拿多少,剩下的我再想办法。”
白翎闻言笑着望了眼赵伊诺,卖了个关子,“我要不了那么多,不还有我夫郎呢嘛。”
顾筠闻言望向赵伊诺,赵伊诺嗔了眼白翎,也不再卖关子,“我家制糖师傅弄出了种果脯糖,和蜜饯差不多,在京城那边反响很不错,青水镇这边糖铺也打算明年卖这种糖,刚打算找地方收果子,就听阿翎说你家有十亩果园,这不赶巧儿了嘛。”
顾筠闻言眼睛一亮,“你家师傅可真是个发明小天才,这下我可算是放心了。”
众人又聊了会儿,白翎带着他们去丁香楼饱餐了一顿,“这丁香楼的丁香鱼味道可是一绝,是从南海那边拉过来的,你们可要多吃些。”
小鱼仔咸香有嚼劲,喜哥儿吃了一口就喜欢上了,但又不好意思多夹,周宵见状夹了一碗给他,众人有些欣慰的看着他俩,小两口还挺恩爱,喜哥儿被看的脸色爆红,长辈们才收回视线,继续说说笑笑去了。
告别了白翎夫夫,在布料铺买好棉花和棉布,周家四口就驾着牛车回家去了。
喜哥儿感慨道:“赵叔么好温柔啊。”
顾筠闻言噗嗤一笑,周铭也有些忍俊不禁,“那是你没有见过他年轻的时候。”
“啊?赵叔么年轻的时候啥样啊?”喜哥儿懵懵的问道,一个人的性格还能有多大差别。
“可以说,你白翎叔能把他拿下,可是费了好大的功夫,阿诺年轻的时候不仅性子跳脱,还嘴毒的不行,少有人能和他成为朋友,更少有人能有勇气追他的。”
顾筠补充道:“他是赵家旁支嫡子,能把赵家在青水镇的店铺弄到手里,可不是个傻白甜。”
喜哥儿和周宵闻言,只能说人不可貌相,小爹他们也是有故事的人。
秋意渐浓,谷家村家家户户都开始做过冬的准备,囤菜囤干柴,冬日里除了萝卜白菜也没啥能吃的新鲜蔬菜了,囤些干菜,腌些酸菜咸菜备着好过冬。
喜哥儿把去年的咸菜缸子,酸菜缸子抱到院中,清洗干净,准备和小爹多腌些菜来吃。
家里的鸡鸭鹅也不怎么下蛋了,好在之前家里存了不少,过个冬天还是够的。
门外的枣树果子也熟了,喜哥儿把菜腌好,扛了根成人手臂粗的竹竿儿,和小爹他们打枣子去了,这根竹竿儿除了喜哥儿能不费力的拿起来,少有人能挥着这么重的杆子打枣子的。
打枣子的动静引了一群人来围观,院外围了群叽叽喳喳的小孩儿,周家门口从来没有那么热闹过,“这枣树长得可真好。”围观的村民感叹道。
喜哥儿分了些枣子给小孩儿和村里人,剩下的装在筐子里,一筐一筐的往家里运去,枣树下落满了树叶和枯枝,能烧柴的树枝周宵也捡了回去,枣树下热闹了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