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2 / 2)

喜哥儿闻言不再拒绝,美滋滋的把包挎上,小心翼翼的把荷包放了进去。

顾筠无奈摇头,无论哪个时代,包都是女孩儿和精致男孩儿的最爱。

正感慨着,就见周铭拿了款梅花样式的用白棉绸粗线织成的包走来,“送你的。”

顾筠道:“我一大老爷们………”

“谁说汉子就不能背包了,我就觉得这包你背上好看。”周铭打岔道。

顾筠无奈扶额,看来还是自己给他的零用太多,在周铭的强烈要求下,还是挎上了这不符合他爷们儿气质的包。

买完东西,四人吃了碗热腾腾的酸菜肉丝面,就出镇驾着大黄回家去了。

窗外飘着鹅毛大雪,刚扫出的一条小路,顷刻间就又覆上了厚厚的一层,“幸亏我们昨天把年货买齐了,这雪这么下下去,估计得二十多天没办法出村。”

喜哥儿把手揣在手暖里,坐在榻上,盖了个厚厚的棉被,这天气,真是一刻都不能离开被子,“明天不会雪堵在门口,连门都打不开了吧。”喜哥儿轻轻踹了下在榻的另一边看书的周宵。

“晚点儿我再扫。”周宵挪了挪腿,继续看书。

“里面讲的啥呀,给我也讲下。”喜哥儿很无聊,这天气作做活儿,手都得冻僵了。

周宵在看话本,讲的是一书生和狐狸精的故事,故事俗套,但写书的人功力很到位,把二人的缠绵纠葛写的淋漓尽致,看着还挺上瘾,闻言,把故事内容给喜哥儿读了下。

“你这读书人,还看这闲书呢。”

“我并非读书人,只是识字而已。”周宵辩解道,不想把读书人给拖下水。

“哎,狐狸精那么漂亮,你要是遇到了,会被勾走吗?”喜哥儿用脚趾勾了勾周宵的小腿。

周宵把书放下,“我看你是不想歇着了,既如此……”

“哎,唔……”

果不其然,第二日清晨门就被雪堵住了,好在喜哥儿力气大,硬生生推开了,睡前扫过了一遍的雪如今竟有人小腿高了,那些没扫过的,快到喜哥儿腰那里了。

“雪还在下,这是要把我们埋雪里吗?”喜哥儿叹了口气,和周宵一起拿铲子先把雪铲到一边,再用扫帚扫了一条通往厨房的小路。

“宵宵,村长喊村里的汉子去村里的祠堂铲雪。”云齐在门外喊道,“村里有些人家的屋顶被压坏了,祠堂住了些老人小孩儿,村长让我们过去帮着给收拾下。”

周宵去了村祠堂,周铭把他们院子的雪和屋顶的雪收拾好后,拿着梯子,帮喜哥儿把屋顶的雪也扫了下来,“这么厚的雪,不及时扫下来,等冻成冰,很容易压塌屋顶。”

周家都是窗明几净的砖瓦房,很坚固,但村里大多数人家还是住着黄土房,墙虽说是结实,但屋顶不是用瓦块垒成的,就很容易被雪压塌。

周铭和喜哥儿又去果园铲出了一条小路,把果园库房屋顶的雪清扫干净,热出了一身的汗,喜哥儿肚子饿的咕咕叫,才想起来,早饭都还没有来得及吃。

“你小爹应该差不多把饭做好了,先去吃饭吧。”

午饭时周宵没有回来,喜哥儿把饭温在锅里,大雪一直到傍晚才停,周宵抖落身上的雪,“祠堂弄好,又帮着村里人修缮了下屋顶。”

喜哥儿把一直温着的午饭端来,“没有人受伤吧?”

“昨晚周大爷家的屋顶塌了,好在没有塌在床上面,还有些村里老人孩子受不得冻,村长把他们安置在村祠里了,人多,好取暖。”周宵先喝了口汤,暖了暖胃。

“这天气,着实够冷的,要不是家里有炭,我也有些受不了。”

炸丸子,鸡块儿,蒸馒头,包包子,忙忙碌碌间,又到了除夕,周宵把旧的对联揭下来,刷好浆糊,把新春联贴上,喜哥儿在旁边指挥,防止他贴歪了。

顾筠把大红灯笼挂在喜哥儿和他的大门外,两个主屋也挂好了灯笼,家里的果树没了春天绿色的点缀,如今枝条上挂上了红红的小灯笼和红络子,非常的喜庆。

顾筠和喜哥儿一大早就开始准备年夜饭,蒸了发糕,炒了年糕,酱肘子,红烧鱼,麻辣兔丁,白斩鸡,油焖河虾,酸菜血肠,羊肚汤,羊肉包子和白米饭,顾筠道:“来年,看下镇上有没有鲍鱼卖,怎么的也得做道佛跳墙。”

喜哥儿美滋滋的吃着饭,自从嫁到周家,他都胖了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