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2 / 2)

“那成,我下午的时候过去瞅瞅。”周铭把麦粒剥好,清洗干净,倒进米汤里。

喜哥儿闻言喜上眉梢,那块儿地拿了,收拾出来做水田也好,做旱田离河边近,浇水啥的都方便。

周铭和周宵父子二人都是爽快人儿,不拖沓,吃过午饭,看完那块儿地,离河边其实还有段距离,没耽误,便去谷村长那儿一起去县衙把地契给办了。

说起来,自打喜哥儿嫁进周家,刚开始父子二人还时不时的去上山打次猎,如今精力都耗在田间了,今年开春到现在还没上过一次山,但看到家里夫郎越来越高兴的面庞,他俩觉得这样也好,能平平安安,安安稳稳的挣钱,夫郎放心,他俩也舒心。

打猎的话,家里的事儿忙活完了,以后再说,想去就去,不想去便不去,再成不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活计了。

忙完这些事儿,地里的草也锄了一遍,一家四口戴上草帽,去了河边的那八亩荒地那儿。

因着这块儿地靠着河边,水汽足,杂草长得那叫一个壮实,有的还开着粉粉的小花,随风摇曳,瞧着还怪好看的,但拔起来就没那么欣赏它们了。

经年累月的,这块儿的杂草根系长的很大,拔起来很费劲,好在喜哥儿力气大,顾筠给他们每人手上都绑了布条子,也不怕伤着手,拔起来大草呼呼带风的。

看的周家其他三口目瞪口呆,这快长成小树般地草在喜哥儿手里像是刚发芽的小草一般,毫不费力,没一会儿便堆成了一小堆。

顾筠对自己的力气颇有自知之明,跟在喜哥儿后头,把他拔好的草抱起,放到板车上,拉回去,能给家禽牲畜吃的挑出来,不能给它们吃的便晾干了当柴火烧。

一家四口,忙活了十来天,才把地里的杂草清理完,剩下的石子儿大块儿的收拾出来,牵着大黄把地翻了一遍,翻出来的小石子儿收拾出来,都铺到院子里还没收拾的地块儿。

这一年多,喜哥儿在家也没闲着,没钱像小爹他们院子里铺青石,他便抽空捡石子儿铺院子,如今整个小院也是收拾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再不怕下雨脏地了。

等他们清理完地里的杂草石子儿,虽晚了些时节,但还是种了八亩的豆子,顾筠又喊着周铭把平日里烧火的草木灰撒了些到地里去。

家里的三只母猪这几日也下了猪崽,拢共三十五只,可把喜哥儿乐坏了,这白花花的小猪崽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猪多了,有好也有坏,猪味儿难闻,容易滋生蝇虫,但好在离他们生活的院子远,影响不是很大,喜哥儿收拾的也勤快,猪圈都挺干净,猪屎也能收集起来肥地,这可是农家不可多得的好肥料。

听说有些人家这东西少的,还偷摸偷邻居家的,农家人,都不嫌这味儿。

等种完了豆子,又到了麦收的时候了,麦浪伴着夏时的热气儿翻滚,田间黄澄澄的黄了一片片,村里人拿着镰刀,穿着短打便下了地。

一家四口也没怎么歇息,赶着好天气把地里的麦子给收了回来,打麦,晾麦,又是忙忙活活了十来天,才把麦子收进了谷仓。

“可真真是要累坏了,这段日子。”喜哥儿坐在凳子上,捶了捶腿,感叹道。

连最有力气的喜哥儿都累的不成,可想而知周家其他三人的样子,真真是瘫在炕上不想动弹,连饭都没力气吃了,顾筠可以说连抬手的力气都没了。

屋外乌云密布,眼瞅着要下大雨,周铭道:“得亏咱们收的快,入了仓,就放心了。”

园子里的果子前段日子家里人抽不出手,都是让周大和那些短工摘了,周大驾着大黄去镇上杂货铺卖的,杂货铺那儿有记账,倒也不担心他们中饱私囊,不过周家请的短工都是些老实本分的人家,他们也做不出啥坏事儿来。

屋外大雨倾盆而下,喜哥儿洗了盘葡萄,“小爹,家里的桃子也都下来了,你之前说的桃罐头,咱能做吗?”

喜哥儿记性好,之前在饭桌上顾筠提了一嘴,这果子大多数都能做罐头吃,他便记心里了,如今桃子下来,多的杂货铺品相不好,不要的,便想着做罐头来吃。

不料顾筠摇了摇头,遗憾道:“没专门的密封性好的瓶子,没法儿做。”

喜哥儿闻言,蔫了下,“咱家如今还有五六十斤的桃子,有的被虫子咬了,有的长的有些歪,吃也吃不完,这可咋整?”

周宵闻言,想了想,道:“我记得小时候,小爹做过蟠桃饭给我吃,味道很好。”

顾筠笑道:“小孩子爱吃那玩意儿,还能做紫苏桃子姜来喝,消暑,上京的人夏时最爱喝。”

喜哥儿眼睛一亮,冲顾筠撒娇道:“小爹,你就教我怎么做紫苏桃子姜吧,趁着天热,我估摸着在村里卖都能卖完,不用跑镇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