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1 / 2)

周宵看了眼帮新哥儿挡风的王临,他对疼夫郎的汉子都很欣赏,也知道老爹的顾虑,想了想道:“王大哥,镇上这阵儿都是来卖甘蔗的,你且等几日,过段时日你再来镇上问问看,应是能派辆牛车来拉的。”

王临闻言心中一喜,那么多的甘蔗,他和夫郎两人不知得搬到猴年马月去,如此一来,便省事儿了,但还是有些担忧道:“这甘蔗从地里都砍回家了,我怕给放坏了,到时再没人要。”

他本想靠这一亩地的甘蔗,修缮下房屋,也买些棉花,布来,今年冬时也能过个暖和年,他刚刚就看到车上的棉花了,羡慕的慌。

周宵挥了下牛鞭,道:“这你放心,我小爹说了,甘蔗能放,晚个几天卖,不碍事的。”

王临这才把心放回肚子里,顾筠从外头来的,见多识广,他说能放,定是能放的,想着过两日再去镇上瞧瞧。

喜哥儿躺在炕上不想动弹,看周宵抱了棉花回来,放到了炕上,懒洋洋道:“你回来啦,甘蔗卖的怎么样?”

周宵把手里的五两银子递给他,“买了十二两,买东西花了些。”

喜哥儿起身把银子接过来,笑道:“这甘蔗还真是能挣银钱,比种水稻一亩地卖的还要多些。”

周宵笑了笑,摸了摸喜哥儿的肚子,“他今儿乖不乖?”

刚问完就被踹了一小脚,喜哥儿咯咯的笑了起来,周宵无奈道:“这小暴脾气,爹爹摸摸都不让。”

“得了,你少说些吧,省的他又踹你。”喜哥儿乐道。

“你猜我和老爹回来的时候碰到谁了?”周宵又摸了摸喜哥儿的肚子,这回没有被踢。

“谁啊?村里这么多人,我哪里能猜得出来。”喜哥儿撅嘴道,最烦周宵这般吊人胃口的样子了。

周宵乐道:“王临,就你前段日子和我说的娶了个比他小了一半的夫郎的汉子。”

“真的啊?那你看到他夫郎了吗?长得如何?”喜哥儿顿时来了劲。

周宵点了点头,“看到了,长的还挺清秀的,王大哥这风里来雨里去的,年纪又摆在那儿,看着还真会被人误认为是父子,不过他倒是很疼他夫郎。”

周宵把在牛车上的事儿和喜哥儿讲了一遍,喜哥儿笑道:“能不疼吗,这把年纪才娶了夫郎,不过听你这般说,两人感情看起来还不错。”

周宵不置可否,那新哥儿看着也是会过日子的人,既已成了亲,还是踏实过日子的好。

周家的甘蔗一天弄完了,过年前,除了还有三十几头猪要出栏,便没有旁的事儿了,闲适又自在。

他家闲了,旁人家都快要累倒了,村长第二日一早儿便上了门,“亲家公,我真是没法子了,今儿来了一波又一波儿的来借牛车的村里人,这甘蔗靠人搬去镇上,真真是不行,我把村里有牛的人家都喊过了一遍,都是自家村子的,能帮一把便帮一把。”

周铭心中暗叹,“得,大黄还是得去拉甘蔗。”

面上笑道:“借可以是可以,不过大黄我们用着都爱惜,一天最多拉三趟,多了便不行了。”

村长笑了笑,“成,就按你说的办。”

就这样,大黄来来回回的往镇上走了大半个月,整个牛都不想再看到镇门口了。

第44章

天气渐凉,前段日子靠卖莲子赚了一笔银钱,眼看三亩池塘里的荷花凋零,荷叶枯败,也到了能挖藕的日子了。

“爹,小爹,我和喜哥儿先去池塘那边了。”周宵吃过早食,带上昨儿顾筠和喜哥儿用麻布做好的手套,领着喜哥儿去了园子那边。

“真冷,早知道早些日子把藕挖出来了,这会儿子塘子里的水可是冻人。”喜哥儿眉头微蹙,眼看便要到穿上薄棉衣的日子了,可想而知池塘里的水该有多冰人。

周宵宽慰道:“前段日子不是忙着秋收,砍甘蔗嘛,放心,这活儿干着干着就热了,再说了,这回请了五个短工,加上周大和童哥儿,很快就能干完了。”

喜哥儿点了点头,“池塘淤泥里说不定还能摸到泥鳅,你注意着些,我专门带了两个竹篮来装,小爹说,泥鳅炸着吃可好吃了。”

周宵笑了笑,行,你就在岸边看着,挖了藕出来帮着放板车上就成。”

夫夫二人边聊边往园子那边走去,晨时的阳光透过薄雾,照在人的身上带了些许的温度。

三亩池塘的莲藕,周宵今儿打算只挖一亩,莲藕产量高,顾筠说一亩地便能产千斤,等卖完这一亩的莲藕再继续挖。

人多力量大,没多久一亩池塘的莲藕便挖了出来,连带着装了满满两竹篮的泥鳅,把喜哥儿给乐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