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2 / 2)
土豆能放,只要不发芽便能吃,说起来,这事儿被大家知道还是有户人家,俭省的紧,吃了发芽的土豆,身子便开始不舒坦,恶心难受,等去了镇上,大夫给扎了针,把食物吐了出来,人才好了些。
不过土豆只要存放得当,也不易发芽,因着酒楼和杂货铺子一次便能收挺多,周宵图省事儿,铺子里都有牛车,骡车,便和掌柜的商量了一番,到时候让他们自己来拉便是。
“这样也省事儿,须得给他们过来拉土豆的钱吗?”
周宵摇了摇头,道:“不用,驾车跑一趟的事儿,都是熟人,没得那般计较。”
喜哥儿笑了笑,想了想,去年也不是没来拉过,自己想多了些。
屋外月朗星稀,看来明儿又是一个好天气。
笠日一早,周宵今儿没安排活儿计,在家里陪着夫郎和团团圆圆,很是惬意。
“我才发现,咱们家团团脚底竟有一颗小痣。”周宵拎着团团的小脚丫,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惊讶道。
喜哥儿放下手里的针线活儿,跟着看了一眼,讶然道:“还真是。”
也不怪俩新手夫夫不知道,团团脚底的这颗痣,没比针尖儿大,不细致的瞧,很难发现。
周宵乐道:“看来咱们家团团以后定能做个富贵人。”
说着拉起圆圆的小脚丫,仔细看了看,白白嫩嫩的,不见一颗痣的影子。
周宵香了一口,“咱圆圆的小脚丫长得可真好看。”
喜哥儿失笑,摇了摇头,成亲的日子越久,越觉得周宵有些时候,真真是幼稚的紧。
第68章
夏时的尾巴悄悄溜走过去,秋天的小脑袋探了出来。
都道天凉好个秋,但刚立了秋,便来了一波秋老虎,喜哥儿颇为无奈的又从衣柜里把夏时的衣服拿了出来,给团团和圆圆也都换上了夏衣。
“眼看田里的稻子也要收了,这天这般热,不比收小麦的时候轻松。”喜哥儿边给团团穿上小衣服,便冲一旁给圆圆换尿介子的周宵说道。
“还得十来日,估摸着那时候差不多能凉下来。”
喜哥儿想想也是,这秋老虎一般也就待个十来日便走了,“这天可真够干的,感觉小爹说的放一盆水在屋里不怎么够用,你等下再搬盆来。”
周宵点了点头,一般日子他的脸都不会怎么干,今儿倒好,摸上去干巴巴的,用了自家夫郎的面油才好了一些。
天儿热,喜哥儿胃口便不怎么好,就着半个咸鸭蛋喝了碗温粥,便放下了筷子。
“怎的了?今儿怎么吃这么少?”周宵坐在在一旁,不由问道,一般喜哥儿吃粥,都是两碗打底的。
喜哥儿摇了摇头,轻声道:“没什么胃口,说起来,爹和小爹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圆圆昨儿直往小爹屋子看,估摸着是想他了。”
周宵摇头,他也不知道顾筠他们具体回来的时候,两人走前只说七八日便回来了。
“也不知白叔找爹爹他们做什么?”喜哥儿叹了口气,他也想小爹了,之前没感觉,如今顾筠两日不在家,他突觉原来看娃是这般累的一件事儿。
“小爹走之前和我说了一嘴,说是白叔家有喜事儿,因着要去府城,离得远,圆圆和团团太小,这回便没有喊我们跟着一起去。”
喜哥儿闻言眼睛一亮,“府城啊?说起来我还没有去过呢,都说那里的人都穿的是绫罗绸缎,富的很。”
周宵笑了笑,道:“我去过两三次,是比咱们镇要富裕些,但没你想的那般富有,多数还是穿的棉布衣服。”
喜哥儿点头,“棉布衣服也已是很好了。”
也难怪喜哥儿会这般想,就拿他来说,没嫁人之前,也就那么一两件儿的棉布衣服,他作为村长的哥儿已是如此,更不用说村里其他大多数的人家了,有身棉麻的衣服都得出门绕着村子显摆上个两三圈儿。
夫夫二人吃过早食,喜哥儿留在家做衣服看娃,周宵去园子里转了一圈儿。
如今童哥儿和新哥儿做活儿已经很熟练,俩哥儿都不是爱躲懒的性子,别说那些肥田的东西收拾的妥妥当当,便是每日鸡鸭鹅下的蛋,都得在圈里面扫荡好几回,保证不让家禽白日里下的蛋在圈里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