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1 / 2)
周宵咬了口牛蹄筋,软糯弹牙,香气四溢,“成,到时候我让南星寄过去些。”
一盆子卤牛蹄筋,家里三个汉子,连带着喜哥儿,都是能吃的,没多久便见了底,周铭喝了口海菜汤,舒服的打了个饱嗝儿,“下回再遇着,我都给他包圆了。”
顾筠笑了笑道:“猪蹄也不比牛蹄差,你若是想吃,明儿喜哥儿你们买些回来卤着吃。”
未等周铭开口,喜哥儿便点头道:“知道了,小爹。”
笠日一早儿,春时的清晨,还有些清冷,夫夫俩多穿了件外衣,吃过早食,便驾着马车去了镇子。
路上没遇到几个村里人,和喜哥儿相熟的人家,如今家里都有了牛车,再不用徒步走去镇上。
遇到上了年纪的妇人夫郎,见他们佝偻着身子,拄着木棍颤巍巍走在路上,喜哥儿难免起了些恻隐之心,喊了他们坐上马车。
上了年纪的妇人没想到,一辈子都没怎的做过牛车,有朝一日,竟也能坐上马车了。
老夫郎坐在马车里,看着干干净净,还带着些香气的垫子,眼神透着些怀念,又有些局促的不着痕迹的往外挪了挪,只做了个边边,“喜哥儿,你们是去镇上做啥?”
喜哥儿闻言笑道:“爷么,我和阿宵去镇上随便逛逛,买些树苗。”
那老夫郎笑了笑,干枯的手背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在村子里,便是干了小半辈子农活的人的手,都没有干净光滑的,但也就是这样的一双手,养起了一家子的人。
“这马车是舒坦,多亏了喜哥儿,我也享了一回做马车的福,说起来,我大孙子夫郎就在你们山头做活儿,昨儿回去算了算,这月月底,能拿回家七钱银子,可是了不得,多亏了你们,我家日子可算是没那么紧巴了。”
说话的老妇人眉眼清明,看起来便是个健谈的,这道谢也是真心实意,一月七钱,一年便能盖间泥瓦房,家里也能时不时割斤肉,今儿她便是去镇上买肉呢。
喜哥儿笑了笑道:“都是您孙夫郎应得的。”
只见那老夫郎嘴角微动,似是想说些什么,又闭了嘴,到嘴边话又吞回了肚子里。
老妇人见状,佯怒道:“孙老头,都是自己村里人,喜哥儿性子又好,有啥话不好说,怎的这般吞吞吐吐的。”
她和老夫郎关系不错,两人年纪相仿,在村子里如今也就能和他说上几句话,也知道自己这兄弟想说啥,看他这般,不由推了他一把,话不说出来,旁人又怎的帮你?
喜哥儿看了眼老夫郎,老夫郎握紧手里的木棍,想到家里的儿子孙子,还是开口道:“喜哥儿,我本也是想着这两日去寻你说说的,听周大家的说,你想买插花的瓶子,可寻到了卖家?”
喜哥儿摇了摇头,“您有认识的人家?”
老妇人拍手道:“哎呦,喜哥儿,你许是年纪小不知道,你孙爷么烧的一手好窑,以前是住在府城卖瓷器的。”
喜哥儿惊讶到嘴巴都忘了合上,若是烧窑的手艺这般好,又怎的会从府城沦落回到村子,日子还过的这般拮据。
老夫郎见状,叹了口气:“我这把老骨头,也不瞒你,之所以从府城回来,不过是惹到了不该惹的人,被打压的呆不下去,一家子才灰溜溜的回了村子,唉,我是不能再烧,但我儿子能,喜哥儿,你若是寻不到合适的人家买花瓶,能不能让我儿子试试,他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喜哥儿想了想,看了眼车厢外赶车的周宵,把心里的疑问说了出来,“爷么,当年府城呆不了,镇上也不成?您家惹到的人这般厉害,我又怎么敢去用您家的人啊?”
老夫郎闻言忙道:“那家人瓷铺当年可以说遍布启朝大大小小的府城,镇子,咱们镇子上也有,就是那厉家瓷铺,说起来当年也是我那小儿子的错,但他被打断了一条腿,家里几乎是把家底儿赔尽才保了他一条命,但厉家家主发了话,有他们厉家在的地方,就不许我家经营瓷铺,唉。”
喜哥儿心下了然三分,若是用老夫郎的大儿子,便得在村子里盖个窑洞来,更何况,他家小儿子犯了何错,尚不清楚,还是得查探清楚才是。
因着喜哥儿未把话说绝,“爷么,等我回去和夫君商量一番。”
老夫郎闻言连连点头,“哎,好好。”
言语间便到了镇门口,老妇人被周宵扶着下车,还在感叹,“马车是快,眨巴眼就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