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1 / 2)

颇为有趣。

颜如舜生不起气,反而展颜一笑:“你的意思是,要让我把彭烈的尸体交给铁鹰卫?只怕到时胡振川又要说,彭烈之死,是我和谢缘觉杀人灭口。”

尹若游道:“不,我的意思是,你把彭烈的尸体送到蔡源的家中。”

“什么?”颜如舜一愣,这怎么又冒出来一个人?

“便是本朝中书舍人蔡源。”尹若游继续绞着手里的帕子,似乎很纠结的模样,半晌方下定决心,低声道,“这件事娘子可千万莫告诉别人。我那日看见的,掩埋彭烈尸体的那几人都是蔡源的亲信护卫。因此自那日以后,我一直怀疑指使彭烈杀害章侍郎的幕后真凶便是这位蔡舍人。细细想来,之前劫狱将彭烈救走的,说不定也是这位蔡舍人的手下,是他救了彭烈,又杀了彭烈灭口。只要娘子设法把彭烈的尸体送回到蔡源的家中,再寻个机会,譬如蔡府举行宴会之时,让这具尸体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真相大白,铁鹰卫自然不会再找谢缘觉的麻烦。”

这一招,叫做祸水东引。

只不过,章宣才被害不久,桓炳又在百花宴上被杀,现如今的长安官场必定一片风声鹤唳,料想蔡源的府邸戒备森严。在这种情形之下,要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彭烈的尸体送到蔡源的家中,唯有颜如舜有此等本事。

颜如舜却难得地沉默了一会儿,在心里数了一下这几个名字。

从最早被彭烈杀害的章宣,到今日丧命的桓炳,被诬陷嫁祸的马青钢,再到尹若游突然提到的蔡源——无一例外全是朝廷命官。

人也太多了一些,太乱了一些,颜如舜生平第一次觉得自己的脑子有些不够用。

她越发不明白尹若游的目的,忽然淡淡笑了笑:“尹娘子说了这么多,其实三个字可以概括。”

尹若游道:“哪三个字?”

颜如舜道:“造伪证。”

尹若游道:“这怎能算是伪证?我是亲眼看见掩埋彭烈尸体的那几人,都是蔡源的亲信,这足以证明杀害彭烈的本就是蔡源。你只是将这具尸体还回去而已。”

“听起来很有道理。”颜如舜依然一边端详她,一边笑道,“可我怎么能确定,你说的是真话?”

“我与娘子素不相识,今日乃是第一次见面,到现在我连娘子姓甚名谁都不知晓,你不相信我,在情理之中。其实我刚才也犹豫许久,是否要把这个秘密告诉给你,万一消息泄露,恐怕下一个要被灭口的就是……”尹若游垂下眼眸,神情里流露出几分隐约的委屈,“但我可怜娘子的那位朋友实在冤枉,才冒险将此事相告——难道你不想救你的朋友了吗?这是最好的为谢缘觉脱罪的方法。”

“我当然会救她。只是我做事,最不喜累及无辜。”颜如舜道,“你说,人命有高低贵贱之分吗?”

她突然转移话题,这一次换尹若游愣住,不知她后一句问话何意。

“人命是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颜如舜自问自答,“可惜这世上很多事物明明不应该,又偏偏存在。譬如一个普通百姓杀了另一个普通百姓,这种案子最简单,凶手一人偿命罢了。但若牵扯了王侯公卿,那便不再是一个人的事,就拿十年前的凌秉忠案,五年前的裴实案来说,因为他们对天子不忠,牵连了多少人,害死了多少人?桓炳等人的身份虽比不上天子尊贵,却也都是实权在握的高官显贵,所以,无论他们到底是谁杀害的,一旦查明真相——”

说到这儿,颜如舜却骤然一顿,慢悠悠走上前几步,走到了尹若游跟前,两人之间几乎没有距离,她倾过身在她耳边说话:

“真凶有想过,会连累一大批人吗?甚至连累到自己身边的人吗?”

其实,十年前的凌秉忠案,五年前的裴实案,颜如舜都不甚了解,但一些口口相传可以得知,这两桩案子尤其前者是冤案的可能很大,她不过是借着这个筏子指东说西。

尹若游微微侧首,目光遂对准了颜如舜的侧脸,以及她脸上的扭曲刀疤,沉吟少顷,也顺着她的话道:“自古成者为王败者寇,如果成功了,又怎可能连累自己身边的人呢?”

“那倒是,要做大事,本就得不惧危险。只要是自己心之所愿,那么无论成功失败,最终结果是福是祸,都是她们自己的选择,纵然死也死得明明白白。”颜如舜仍笑着,微风一般的声音进了尹若游的耳朵,“怕只怕……她们懵懵懂懂,连自己在做什么都不知道便被拉入了局中,那也未免太可悲了,你说对吗?”

至此,尹若游已完全明白,自己杀害桓炳一事,甚至自己刚才和思柳的谈话,应该全都被她看在了眼里,听在了耳里。

尹若游却像是听不懂她的言外之意,继续装起了糊涂:“娘子在说什么?谁被拉入局中?哦——你是在说你那位姓谢的朋友吧?她确实可怜,所以我刚刚不是在帮你想救她的办法吗?娘子若是不信我刚刚说的是真话,我还可以告诉你那日我发现的一些细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