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2 / 2)
然而要是和尹若游的财富比起来,那就远远不如。
尹若游做下决定:“不如明儿我们一早就去西市,请几个工匠,再置办一些家什。”
一旁另外三人互相望望,点点头,也不再推辞。
次日黎明,晴空万里,日光灿烂,她们早早出了昙华馆的大门,在街上一家小店用过了早膳,随后一同前往了长安城最为繁华热闹的西市。
西市之内人潮如流,无论是最普通的平民百姓,还是本地的富豪乡绅,抑或是外州来赶考的文人士子,又或是身骑高头大马的金紫官员,在这里都能看到,他们摩肩擦踵,逐队成群,进入两旁林立店肆,如金子般的阳光洒在那一排排红墙绿瓦之上,喧哗声中充斥着人间烟火气。谢缘觉在人流里走了一阵,哪哪都觉得新奇有趣,忽听一阵叮叮当当的铃铛声响,她停下脚步,往左前方望去。
凌岁寒幼时在东西两市逛惯了的,这会儿也不觉得有何新鲜,遂将注意力都放在了谢缘觉的身上,见状也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奇道:“那几个胡商有什么不对吗?”
“胡商?那他们牵着的是……骆驼么?”
“当然。”
“果真是骆驼。”谢缘觉低声呢喃道,“我还是第一次看到骆驼。”
十岁以前的谢妙,其实身体远比现在更差,多走几步路就忍不住难受喘气,她不得不遵医嘱,待在屋中静养,读书或作画劳心费神,她也不能坚持太久,是以她每日最期待的事便是符离的来访,她们两人能一起谈天说地。长安多胡商,东西两市的店铺有许多都充满着西域风情,谢妙第一次听说这些风俗,包括听说骆驼这种动物,都是在凌澄的口中。可惜她在脑海中想象了很久,就是想象不出骆驼的双峰应是何模样,凌澄为此特地请了有名的画师专门画下一幅西市交易图。
那是年幼时的谢妙对于四海臣服、万国来朝的大崇盛世的最初印象。
往事又浮心头,谢缘觉不由心忖,如此看来,自己其实已颇为幸运,现在的自己只要不太过劳累,多走一会儿路是没有什么大碍的。
她的病不能有郁结积滞心中,因此凡事她都需要尽量往好处想,不可以自怨自艾。于是思绪又一转,她抬眸将西市这一番热闹景象收入眼底,发现它们竟与幼时所见的图画相差无几,心底便又生出隐秘的喜悦:纵然如今的圣人已不再是从前那样的有德明君,纵然如今的官场有胡振川那样的赃官污吏横行,然而大崇的底子好,只要圣人愿意重新任用贤臣,励精图治,相信朝野上下很快会恢复清明。
而人总是贪心,得陇望蜀,谢缘觉也不例外,她终于亲眼目睹了人世间的繁华兴盛,便更想在这个人世间多停留几年。
一来,再多看看这人世的美好;二来……直到现在她仍没能找到符离的下落,她实在害怕在自己死前也得不到关于符离的一点消息,这将是她人生最大的遗憾之一。
因此之前在前来长安的途中,她与好几家医馆的大夫比试医术,除了向他们介绍自己的名字,还总会向他们打听是否曾经见过一个姓凌的、与自己差不多年岁的娘子——以她对符离的了解,即使对方为躲避通缉而隐瞒身份,也只会改名,绝不会改姓。而自从重回长安,在这天子脚下,人多眼杂,她不便再如此打听,只怕引起某些人的怀疑,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但她只要一回忆起年幼时的往事——譬如刚刚进入西市的那一刹那儿,看到许多骆驼商队的那一刹那儿——她就不可避免地想起凌澄。
这个人,这个名字,在她十岁以前的生命里留下了太多不可磨灭的痕迹。
“你怎么又在发呆?”突然响起的声音又传到她耳边,原来是凌岁寒盯了她许久,见她出神许久不知想着什么,才终于忍不住再次出声询问。
“我是在想……”谢缘觉淡淡一笑道,“长安真是个好地方。”
凌岁寒默然,这句话她无法接口。
长安城承载了她最惨痛的回忆,也珍藏着她最欢乐的岁月。
它究竟算不算一个好地方?
凌岁寒自己也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