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1 / 2)
这是很重的责备。凌知白性格沉稳,向来不苟言笑,此刻她作为师姐教导师妹,神色语气更加严厉,令春燕一惊,背脊瞬间生出冷汗。
而这一回就连唐依萝也不再站在她一边,颔首道:“是啊,你忘了师伯师叔们常常和我们说,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担责,一错再错。”
春燕自两年前被望岱带回定山,同门们大多数时候都待她不错,她对他们确实怀有一点感激,今日是真心实意想要回报定山派,岂料挨了一顿责骂,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立刻认错:“对不起,我……我只是想……”
话未说完,只听屋外“砰砰砰”突然响起敲门声。
凌知白本想与春燕好好谈一谈,此时略一迟疑,先开了门。
门外数名定山弟子向她行礼:“师姐。”
“你们怎么这么快回来了?”
定山与长安距离不远,来往相当方便。那日凌知白终于知晓了当年陈娟之事的真相,即刻写下一封信,派两位师弟回定山呈给掌门。
“我们担心这边又有什么风波,就又多带了几位兄弟姐妹,快马加鞭赶回来,一刻也不敢歇。”对面为首的弟子边说将一个木盒与一封信递给了凌知白,“这盒子里是谢大夫要的火焰莲,还有这封信是掌门嘱咐我们交给师姐,让师姐你当众念出来,我们所有人都得听的。”
凌知白当即拆开信封,目光扫了一遍信上文字,默然良久,才缓缓开口念起其中内容。
这一夜过得很快,翌日天明,由抵玉派人护送,颜尹凌谢四人又坐上藏海楼的马车回到陈家庄。凌知白见她们终于归来,这才放下心,将木盒里的火焰莲交与谢缘觉,随后向她们告别:“既然你们暂时不需要我们的帮忙,那我便先回定山了。”
谢缘觉道:“今日就走么?”
凌知白道:“师尊给我们寄了一封信,我须得回定山协助她处理一些事。不过永宁郡主希望唐师妹留下来继续教她武功,这一次永宁郡主帮了我们大忙,这个要求我们不能拒绝。除了唐师妹,还有其他几位师妹师弟也会与她一起留在这里,你们今后若有什么嘱托,让他们传信回定山派便好。”
谢缘觉心绪颇乱,她还未弄清楚凌知白与凌澄究竟是否是同一人,对方就要离开,接下来要查凌知白的身份便更加困难。然而这既是对方掌门的命令,她不能够阻拦,沉吟道:“你以后还会来长安吗?”
凌知白闻言微愕,不明白谢缘觉为何会有此问,答道:“长安与定山很近,不出意外,我每年都会带师妹师弟们来看一看的。其实倘若谢大夫不嫌弃,你何时来定山做客,我们必扫榻以待。”
凌岁寒突然插话道:“你就这么走了,那陈娟呢?你们和她之间的恩怨,解决了么?”
“恩怨……”凌知白的神色瞬间变得严肃,沉思少顷后,郑重道,“从百年前定山立派之初,便有一条铁打的规矩,本门弟子但凡下山历练,无论走到何处,都要多多与当地百姓接触,绝不可以因为是名门弟子,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瞧不起他们。他们的存在是这个人间的基石,其见识能力从某方面来说并不输给我们,我们需要尽量与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才能真正了解这个人间,领悟大道。因此我们平日里行事,总是偏向那些民间百姓的,尤其是像陈娟那样的女子……我们对她的话自然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
尹若游笑道:“如今你们发现受了她的欺骗,终于开始后悔这条规矩?”
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她看得出来,即使在真相揭露以后,定山弟子们对陈娟的态度在恼怒之中依然是夹杂着怜惜的。
凌知白没有笑,她的表情始终很凝重,道:“昨晚我们收到了师尊寄来的信,她在信中告诉我们,因为陈娟之事她思考许久,才发现这些年……我们根本没有遵守这条规矩。”
颜如舜甚感惊奇:“我行走江湖多年,也与不少老百姓打过交道,他们提起定山派都是满口夸赞,你们怎会没有遵守这条规矩?”
凌知白道:“是,这些年本门弟子游历四方,的确有一些微小的善举,这对我们而言并不困难,可其实我们从未做到与那些百姓平等相交,成为真正的朋友。正如朝堂之上的公卿百官,其中不乏清正廉明、爱民如子之人,然而他们永远不可能尝到民间百姓所受的苦难艰辛,所谓的‘爱民’也只能是高高在上的爱。我们江湖子弟拥有的武力,与朝廷官员拥有的权力,都能让我们过上一种与那些民间百姓截然不同的新生活,所以我们无法完全体会那些百姓的处境。倘若当年我们对陈娟有更深的了解,能够早些猜到她的恐惧,领会到她的想法,也不至于……说到底,我们这些年对他们的关心,触及皮毛而已。”
颜如舜等人均万万没料到她与她的师尊会自省到如此程度,静默一会儿,赞同颔首道:“这世上本就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要理解与自己不同的人不是一件容易事。”
凌知白道:“本门两大绝学武功,诸位可有听闻?”
颜如舜听她突然转移话题,知其必有用意,道:“你是说负阴指与抱阳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