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1 / 2)

于是他们忙忙回礼,当即表示只要对郎君与娘子有利的事,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受一点小伤又有何惧,遂各自拔刀,在自己的身上划了一道或两道小伤口,然后赶紧拿出金疮药止血。

魏赫看得心情复杂,却未阻止,皱眉道:“那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梁未絮沉吟不语。

魏赫道:“你怎么不说话了?”

“我在想,设下此计的幕后之人究竟是谁?”梁未絮拿出一枚火折,将那张笺纸烧得干干净净,“这不是一个简单人物,他大概还有别的安排,我们稍等一等吧。”

今年的长安之行尤为重要,梁未絮需要替义父收集更多的情报,来判断某件大事该在何时发动,之后她在长安城内的每一步都必须走得小心谨慎。

因此她面上云淡风轻,似乎万事成竹在胸的模样,其实心底仍有几分隐隐不安:自己适才举动真的完全正确吗?

所幸,又过好一阵时间,厚重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渐渐传来,越来越清晰地传入梁未絮等人的耳内,大批金羽卫与左耀卫、铁鹰卫的官兵纵马飞奔而来,一眼望见这满地的鲜血尸体,大惊失色,赶忙先询问魏赫安危。

“我无大碍,只可惜了这些忠勇之士,若无他们拼死保护,恐怕我和舍妹都……”魏赫长长叹了一口气,继而问道,“你们怎么会来此?”

“今早有人前往大理寺报案,说魏郎君可能会遭遇危险,是圣人特命我等前来保护。”

第109章 旧日铁弓载深恨,新调羽箭射宿仇(六)

这一局,从谢丽徽入宫向天子叙述自己被劫经历的那一刻起,已布下暗棋。

那日,在尚知仁与郑伯明双双退下以后,谢丽徽依然留在宫内,继续说出更多“秘密”。她刚被歹徒劫走之时本来十分惧怕,但过了两个多时辰见对方似乎没有要杀自己的意思,不禁心生疑惑,询问那歹徒究竟意欲何为,起初对方并不理会于她,或许是后来她问得多了,对方不耐烦起来,才忍不住冷嘲了一句:“谁说我们不杀你?等魏家人一到长安,自然是你的死期。”

天下魏姓之人数不胜数,但能在当今天子谢泰的心里留下印象的,确实仅有一个魏恭恩。

谢泰目光沉沉看着眼前的少女,已有七八分肯定这个“魏家人”指的是魏恭恩的儿子魏赫,毕竟过几日此子确实是要来为自己祝寿的。

然而此事与魏家又到底有何关系呢?难道……思索了许多种可能,谢泰竟始终没有怀疑谢丽徽之言的真假。

倒不是因为他疼爱谢丽徽这个孙女,所以才完全信任她。帝王之家不谈情,谢泰的薄情寡义更是古往今来历代君主之中的佼佼者,什么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只要不听话的,该罚都得罚,该杀都得杀。只不过在他看来,至少在这件事上,谢丽徽不可能有说谎的理由。

其实莫说是他,唐依萝也好,凌岁寒等人也罢,她们私下里猜测许久,都猜不透谢丽徽的心思,猜不透她为何愿意这般尽心尽力为她们提供帮助。

但她作为这一局的关键,确实让谢泰对尚知仁更加怀疑。

待到魏赫将至长安的这一天,凌岁寒前往大理寺,在官衙大门前击鼓鸣冤。众目睽睽之下,她自称之前尚知仁带她出狱,目的是为栽赃嫁祸,这些天她一直被关在尚府的密室里,与看守自己的护卫虚以委蛇,终于得知其实真正劫持永宁郡主的刺客是尚知仁的心腹杀手,原本计划是打算等魏赫前来长安之后,再设计造成是魏赫派她谋害了郡主的假象,所幸上天保佑,郡主被人救走,尚知仁却仍贼心不死,欲要索性直接将魏赫杀死在长安城外。

而她得知这桩阴谋,好不容易才拼了命逃出尚府密室,第一时间便来大理寺报案。

如此耸人听闻的消息,大理寺哪敢擅自做主处理,立刻上报给天子。从他们入宫求见,到谢泰得知此事,再到谢泰派亲军出城查探真假,大半天的时间,已足够城外发生很多事。

首先,是胡振川以及魏家仆役们的惨死。

据梁未絮所说,今晨兄长的病稍稍好了一些,不愿耽搁,遂立即从驿站出发,途中遇见右霆卫大将军马青钢。对方假称天子使者,又假传圣旨,要将他们带往别处。本来他们毫无怀疑,跟着马青钢走了一段路,恰巧再与铁鹰卫大将军胡振川相逢。双方一番谈话,马青钢的阴谋败露,恼羞成怒,欲要杀人灭口,胡振川为保护他们而死,马青钢则逃得不见踪影。

听罢,金羽卫官兵们面面相觑,先护着他们进了城,再四下里搜寻马青钢的踪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