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2 / 2)

海寇经常会上岸劫掠百姓,搞得沿海一带民不聊生。

朝廷在邓州青州等地也不是没有设置卫所,但卫所和卫所之间是有距离的,这些海寇非常会钻空子,经常赶在卫所的兵马来之前抢了就跑。

非常非常地难对付。

前不久邓州那头才来了奏报,让朝廷赶紧派个人去长广县做知县。

长广县的知县被海寇给杀了。

这已经是长广县被杀的第二个知县了。

前一个是不管百姓死活,任由百姓被海寇劫掠也不管,百姓们跑到县衙求庇护的时候,他竟然命人将县衙大门紧闭,随后被暴怒的百姓翻墙进去,将他杀了。

因为海寇上岸不会进县衙,这是潜规则。

只要百姓们跑进县衙里,海寇就不会冲进去杀人。

然后接任的这个县令十分有血性,他不但给百姓提供庇护,还组织人手抵抗海寇。

结果因为卫所的兵支援得太慢,他们来的时候,县令已经被杀了。

还死了不少民兵,倒是县衙的衙役们活得好好的,一个都没死。

奏报送上来的时候皇帝大发雷霆。

这些天正愁着到底派谁去,吏部选了一个又一个,勋贵家出身的生怕被选中,纷纷走动关系,寒门出身的人呢……被选中的人不是摔断了腿,就是重病不起。

大家都对那个地方避之不及,可顾遇却偏偏就来毛遂自荐了。

顾遇不只是寒门出身这一个标签。

他身上有个重要的标签:富贵的未来女婿!

这让皇帝怎么能不感动?

可越是感动,他也越不想让顾遇去。

“你想建功立业的心朕能理解,但是这个地方不适合你去!你还是重新选一个地方吧!”皇帝让顾遇起来说话。

顾遇从怀里拿出来一份折子,躬身递给皇帝。

“这是微臣针对长广县写的一些见解,微臣没有什么阅历,对长广县的了解都来自于邓州上奏朝廷的折子,臣的想法很幼稚,还望陛下能指点一二。”他这么说,也是表示了自己要去邓州的决心。

皇帝打开看了起来。

才扫了两行,神色就严肃起来。

顾遇在折子里毫不避讳地把邓州长广县可能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写了出来。

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就是内阁那帮老东西都不敢往外秃噜。

当然了,那帮老东西都是老狐狸,想的首先是自己的利益。

不像顾遇这小子,在袁富贵的影响下,首先想到的是他这个皇帝的利益,大靖的利益。

顾遇的怀疑,也是皇帝的怀疑,卫所跟海寇勾结,养寇自重。官府跟海寇有勾结,一为利益,二为保身!

毕竟抵挡海寇需要卫所的兵力,但是卫所不靠谱,他们也没法子。

故而长久以来,他们便从保住自身发展到和海寇卫所沆瀣一气……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将来指不定会酿成大祸!

比如养大了海寇和他们身后国家的胃口,直接以长广县为突破口,杀进中原也不是没可能的!

但要解决这个问题很难。

顾遇把困难罗列出来,也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罗列了出来,剩下的就交给皇帝来抉择。

第534章 毒石重现

皇帝自然不会立刻决定。

他先是让顾遇离开,然后让高全儿把顾遇写给他的折子烧掉,接着又命人将内阁的几个阁老喊来,就问他们:“诸位卿家,邓州长广县之事,可有决断之法了?”

内阁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法还是先前的那一套,要紧的还是得将长广县的县令人选定下来。

皇帝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那县令人选呢?吏部可定下来了?”

同时阁老的吏部尚书道:“回陛下的话,吏部还在甄选人才,会尽快定下人选的。”

皇帝颔首,他指着吏部尚书道:“给你五日时间,五日内定不下来人选,你这个礼部尚书就亲自去长广县做县令!”

众人闻言均是一骇,知道皇帝是动真怒了。

没人敢说反驳的话,吏部尚书撩袍子给皇帝磕头应下。

皇帝继续道:“先前定下去长广县的人……既然他们都出了状况,但大靖的官位不可一日无人,立刻派人将那些人的缺顶上!

至于他们……既然他们身体不适,朕就不能强迫他们为朕办差,余生都好好在家将养着吧!”

这是要永不录用的意思!

内阁大臣们不敢说反驳的话,左右都是些没有背景的官员,不用就不用了。

当然,皇帝的做派给众人传递了一个很强硬的信号,仕途是皇帝给的,皇帝能给,也能收回去!

给皇帝办事儿,就不能挑拣,也不能瞻前顾后,不能挑三拣四,不能前怕狼后怕虎,最要紧的不能怕苦怕累。

不然,他一个皇帝还收拾不了你这个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