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1 / 2)

名单里的人涉及到吏部,户部,以及一些勋贵和中层官员。

刑部尚书跟大理寺卿看这些东西看得冷汗连连。

京城……

又得动荡了!

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等把人都打发走以后,皇帝就命高全儿:“赶紧拟册封旨意,让人快马加鞭尽快送到富贵的手中,另外,催促催促富贵赶紧回京。”

高全儿先忙应下,跑去帮皇帝拟旨。

然而他刚摸着笔,皇帝就改主意了,“你去拟定郭栋和顾遇的旨,朕亲自来写富贵的旨!”

“富贵这个东海王,封地就定在邓州府,世袭罔替……”他其实想把东海五府都作为袁富贵的封地,但是这样一来绝对会冒出几个撞柱死谏的人!

这样一来,会给富贵添麻烦的。

他这个东海王就有瑕疵了。

皇帝决定私下贴补贴补他的富贵儿,只给一个封地,真真儿委屈他了。

还有珍珍那小姑娘,已经册封她爹当王,就不好在朝堂上对她提出嘉奖,也得私下补贴。

第602章 别扭

东海三国被打败了,要送太子去大靖做人质,并且在袁富贵的主持下,签署了一系列的条约。

比如继承皇位的只能是在大靖的质子,质子回国的时候还得留一个太子继续做质子。

岁供除了东海三国的特产,比如珍珠,比如干海参什么的,就是明确的银钱数量。

每国要上供五十万两银子一年。

袁富贵听皇帝说过,先帝这个人好面子,周围的小国每次进贡一些垃圾,换取真金白银的赏赐。

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觉得这个生意亏得烧心,为了面子值得吗?

想要人歌颂敬仰还不简单?

把自己的国家搞得国富民强,兵强马壮的,打都要把周围的小国给打服了。

事实证明,皇帝是对的,用赏赐换来的恭敬是假的,人家还是隔三差五地挑衅骚扰边境。

最严重的一次,是西边儿一个国家的人差点儿就打到京城外头了。

袁富贵知道皇帝的心,自然照着皇帝的心思办事儿。

当他派人将三国的质子和朝贡赔款啥的送去京城,长长的队伍被百姓们夹道围观,说实话,这还是大靖开国头一遭。

谁不想自己的祖国强大?

强大就预示着安稳。

能安稳度日可是每一个百姓们的梦想。

皇帝命礼部在城门口搭建了一个高台,用于受降仪式。

这是皇帝除了登基的那一天,当帝王的生涯中最为意气风发的一天。

他一步步走向高台,脸上的笑意藏不住。

即便是有冕冠前面的流苏挡着,大臣们也能感受到皇帝的开心。

站在高台上,看三国来人俯首称臣, 看一样样的礼物展示出来。

看一箱又一箱的战争赔款被抬出来打开示众。

白花花的银子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百姓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大臣们的心情也澎湃极了,朝廷扬威,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也与有荣焉。

就是……

可惜了啊,那时候都认为邓州府这个地方是龙潭虎穴,没人敢往下跳。

现在……

后悔都来不及了!

真是便宜袁富贵那个佞臣了!

要说袁富贵带人打下东海三国,他们是打死都不相信的。

还不是陛下故意让他去混一圈镀金的!

打下三国的一定是郭将军,不,现在是郭侯爷!

这个郭侯爷也是,为啥要将功劳送给袁富贵呢?

他自己当异姓王不香么?

(郭侯爷:不让功劳老子连侯爵都捞不着!)

受降仪式热热闹闹地举行了,三国送来的质子送到质子府去,另外还让他们进国子监念书,学习大靖的文化。

袁富贵挑选出来的太子都是小孩子,用他的话说,从小教导这些太子亲大靖,把大靖人做父国,将来他们回国当皇帝之后,就比没教化过的要好控制多了。

皇帝也这么认为。

故而他很是关心质子府,里面服侍的人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皇帝不想看到几个质子被欺负的事情发生。

被欺负了带着一肚子仇恨回国,根本就不可能从内心里臣服大靖。

只是受降大会哪儿哪儿都好,唯一不完美的地方就是富贵这个大功臣没有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