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盗墓笔记(1-4卷) 第220节(1 / 2)

就说:“生活落难了,多少给点吧,吃完我就走,绝不添麻烦。”

武要就是武丐,现在比较少了,武丐又分着钉头丐,柱头丐、蛇丐。

其中又数钉头丐最厉害,顶头丐要饭时一手拿着铁锤,一手拿着寸把长的生锈棺材钉,敢不给吃的,直接就把棺材钉朝自己头上砸,是真砸,见血的。

一般情况下主人家怕人死在家里给自己惹麻烦,都会给一点。

我跟着乞丐刘早上出发,要饭要了一整天,等到天色擦黑,要了半袋子大米。

一百家的,每家都给舀了一点,干爷还特意派了个人看着,他怕我偷奸耍滑直接买现成的。

晚上九点多我拿着百家米,去蓝天宾馆给送米。

干龙龙妈说干爷不在楼上,在宾馆地下二层,想着当面交给他,我又提着米去了蓝天宾馆地下二层。

地下二层有间大屋子,反锁着门。

刚准备伸手敲门,我忽然听到屋里传来一阵清脆悦耳的敲击声。

“铛….”

“铛…..”

余音绕梁,这敲击声透过门窗,在地下室层层回传,经久不散。

这绝不是钢琴小提琴能比的上的。

这是青铜编钟的声音。

第200章 小美敲钟

听了几声这悠扬的敲击声,我十分好奇。

试着拧了下门把手,没锁。

推门而入。

地下室空间很大,灯泡度数不高,幽暗空间中摆放着一排巨大的木架。

几十个青铜编钟悬挂在木架上,这些编钟有大有小,有胖有瘦。

一个年龄20左右的长发女孩正用小木棍敲击着编钟试音,老人听着不断摇头,在一旁指指点点。

“干爷?干爷?”

或许是二人太过投入,没有注意到我已经进来了。

敲编钟女孩停下了手中的榔头,干爷转身道:“你小子怎么来了?”

“我是来给您送米的,百家米,”我举起手中半袋子米让他看了看。

“放地上就行,先出去,你和会里的事儿我知道了。”

“干爷,您还好这一口啊,这些钟做的都很好啊。”

我刚才已经看出来了,这挂在木头架上的五六十个青铜编钟都是仿的,锈色纹饰都仿的非常好,要是外行人可能都当老的了,破绽缺点是钟体上那些金色铭文,太新,金光灿灿看不出来什么使用痕迹。

谈起这个,干爷不急着撵我走了,他颇有些自豪道:“那是,这些钟可都是我亲儿子,完全仿照曾侯乙那套来的,一共8组,上下三层,最下层12枚长乳甬钟,一枚傅钟,中间33枚大钟,最上层19件揭钟,我多少次跑来邯郸,花了数年时间才找项大师做好这些。”

“啊?项大师?”

干老瞪了我一眼:“不是你!是项光师傅,他因为经常在邯郸一带收集青铜原料,所以我拜托了他。”

我吓了一跳,心想还好不是我,我他妈什么时候成项大师了。

聊了一会儿,我了解到了一些情况。

应该都知道随州出土那个曾侯乙编钟吧?

那套钟是78年在擂鼓墩1号墓中出土的,自出土到现在为止,一共就敲响过三次,

第一次是78年刚出土的时候,考古团队做了试音,第二次是79年湖北办文物展览的时候敲过一次,第三次是97年庆祝港岛回归敲过一次。

干老在79年湖北文展上听曾侯乙编钟演奏过一次,从那以后他就忘不掉了。

如果还想在听到那种声音,除非他自己有一套,原物肯定是搞不到,他要想得到,只有复制这条路。

这东西从发现开始,有关部门就决定复制,外头传的是40时间一共复制了5套,这五套中最完美的一套,是在12年由项光带着他的团队做的。

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东西复原件应该是有6套。

其实项师傅早在10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为干老做复制品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按照我的了解,这套编钟很难做,项师傅经常住在邯郸附近,是因为当年这地方大搞城市建设,市面上出现了大量青铜箭头,兵器,青铜剑等,而且卖价实惠,一个战国时期的青铜箭头,只要五六块钱就能买到。

当时邯郸一共有三个大的古董商,武安本地一个姓刘,磁山镇内一个姓张,还有个叫馆陶的地方有一个。

项师傅从他们手中收了很多价格便宜的青铜碎件,熔炼之后反复研究钟身材料,最后变成了干爷手上这一套,一共64件,前后用了7年时间。

遗憾的是这套钟并不完美。

最后一步是定音调音,只有做到每件编钟一钟双响才算成功,但干爷这套有一件调不好,双音色始终差那么一点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