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盗墓笔记(1-4卷) 第509节(1 / 2)
要有问题也别找我,赶紧治。
我在说个真实例子,1971年,考古队研究马王堆女尸时,一名姓夏的专家没带手套,碰了辛追夫人的裹尸布,从那时起,往后几年,他胳膊上就生了一种“不知名黑藓”,时常奇痒难忍。
北京协够牛比吧,但专家也治不好他,后来听说一直到了1977年,夏教授用了一种偏方才治好,这件事,协和内部一些老医生都知道,一些爱八卦的护士也知道。
几年后来到网络时代,传播信息方便了,我爱看一些电视台拍的考古记录片,无意中看了一个例子。
说专家在靖江发现一座东周时期的墓葬群,棺材里,人头骨上长了几个朵“像水晶似的绿色菜花”。(有想了解的,自己去找找视频看,好像是2010年左右的视频。)
当时没人知道,这种像水晶,又像菜花的绿色晶体是什么,纪录片放完了也没个答案,那是从人骨头缝里长出来的。
最后专家怀疑说:“大家不要乱猜,这可能只是一种真菌死后留下的结晶体,大概和墓葬主人生前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有关,没毒的。”
要我说,扯淡,没毒你怎么不去摘下来看看。
我在康定墓中见过类似的东西,不过不是绿色的,是白色的,像水晶一样的东西。
老张被扎破手以后,就一天时间,嘴唇由青发黑,呕吐不止,最后眼睛里长了一层白膜,神智也不清楚。
你们说吓人不吓人?
还好我手没破,也没去碰过,要不然我就给木哦玩了。
第二天,上午。
我去了老张住的地方,找到了他藏在床底下的一个包裹,拉开一看,里头都是先前分的东西。
四个鸡腿瓶太大,经过认真考虑,我把鸡腿瓶全砸碎扔了,把金手镯和玉器装在了包里,此外,那个罐子我也摔碎了,里头一共装了11块儿银锭,每块儿折合三十两。
我一看,这些银锭属于次顶级品中的“细锭银”,成色还可以,表面呈现出了氧化发黑的蜂窝状,比这在高等级的,还有真花银和雪花银。
记得这些银锭在四个边角的位置,用刀刻了三个小字,“出门税”,翻过来底下有“宝周铺”的印戳,我也不知道啥意思。反正按当时的价钱看,这么一块银锭,我能卖8000块钱。
要留到现在,一块儿银锭往少了说,也得卖15万左右了。
提着包从老张家出来,晒佛节过去了,村里管的也不严了,我白天先去萝卜地看了一眼,盗洞填平,除了破了的保鲜膜,几乎和四周无异。
三个人密谋盗墓,两个人埋在了底下,虽然和我没关系。
最后看了眼,转身离开。
乘着人中午都吃饭的功夫,我偷偷离开了石榴村。
直奔弥药山下。
第13章 汇合进山
烈日炎炎。
从石榴村向西去弥药山,路上越走越偏僻。
装备都在我这里,我提着两个大包,后背都湿透了,路上不时回头看,希望能过来辆车,哪怕拖拉机也行啊。
妈的愣是没有。
可能老天爷看我可怜,后来碰上了一小支由藏族人组成的“牛队”。
有过在藏区旅游经验的人都知道,藏民不会说汉语的很多,你只能靠“打手势”和对方交谈,沟通非常吃力,我费了一番功夫才解释明白,让他们带我一程。
还记得,牛队领头是一个叫“得吉贡布”的男人,皮肤黝黑,他们正好要路过弥药山,我坐牛车,人不要钱,只是半推半就,收了我一包烟。
牛车走的慢,一直走到下午我接到了把头电话。
“喂,把头。”
“不慢了啊把头,去哪儿找车,我现在坐的牛车,估计,再有三个多小时就到你们那里了。”
把头问我:“出村没碰到麻烦吧?”
“没有,我还做了个小活儿,你不知道把头,那竟然是个西夏坑。”牛队都是不懂汉话的藏民,我也不怕他们听到。
把头听后沉疑几秒说我:“你一个人,以后这种小活儿尽量少做,快到了打电话,我们住的地方不好找,我让文斌去大路上接你。”
晚上八点多,赶了一天路,我终于在把头所谓的“大路”上见到了鱼哥,他等久了。
“怎么这么晚?云峰你昨天就应该到,老张呢?怎么不让他开车送你过来?”
鱼哥一手一个,把我提的两个包接了过去。
老张….. 我含糊不清,糊弄过去了。
把头暂住在弥药山下的一栋荒废了,看起来很奇怪的三层石楼里,为什么我说奇怪?因为类似的房子我以前没见过。
问了鱼哥,鱼哥告诉说:“这是木雅人不住的石楼,一层住牛羊牲口,二层住人,三层放粮食干草,类似的石房子这里还有好多,都空了。”
我纳闷,问怎么都空了。
鱼哥跟我解释说:“几年前,不知道什么原因,这里的木雅人,都搬到上八堡之一的尔苏聚集区去了,所以没人了。”
“峰子!怎么这么慢!我们就等你了!”刚进去,豆芽仔跳出来大声说。
“一边儿去,你嚷嚷什么?我不有事儿耽搁了嘛。”
上到石楼二层,见到了把头,黑灯瞎火,房里点了根蜡烛照明,众人都在这里打地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