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盗墓笔记(1-4卷) 第551节(1 / 2)
从坍塌处爬进去。
围墙内部极其宽阔,相比于围墙之外,这里地上全是黄土,一根草毛都没长。
抬头在看,能看到一排排石头盖成的房子,数量很多,有相当一部分都塌了,碎石残砖,滚落的到处都是。
没一个人,没一丝生气,只剩下满目疮痍和荒凉。
“好奇怪啊….把头?你看这地表,”我指了指脚下:“这里怎么不长草?”
把头看了眼道:“这种土以前做过处理,可能用锅蒸过,或者土里撒了某种药粉,所以才不长草,贺兰山脚下的西夏陵区也是这种土。”
“云峰,你在看看天上。”
“看什么?”
抬头看了两分钟,我意识了到把头的意思。
没一只鸟从我们上方飞过,眺望远处,鸟群都故意绕了路,避开了这里。
土不长草,鸟不飞过,
把头说:“这可是在四川山里,刚才我甚至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银川黑水城。”
短暂休息过后我们吃了东西,然后豆芽仔急不可耐,拽着我去“找宝贝。”
随便找了间石屋进去,屋内有北方那种土炕,有些很老式的生活用品,陶罐木盆,可能是以前进过水,地面儿塌下去一个大坑,所有东西东倒西歪,都落了厚厚一层灰尘。
豆芽仔翻了一遍,苦恼道:“这没有什么值钱东西啊?连件带花的瓷器都没有。”
我说:“没有就对了,当年那帮子党项人是逃难到这里的,命都快要丢了,生活条件能有多好。”
豆芽仔争辩说:“就算是逃难的难民,也总分着穷人富人吧?”
我笑着说:“你小子这点倒没说错,这里当年肯定也有富人,找到他们留下的东西我们就发了。”
“那这些陶罐要不要?”
我摇头:“不要,最多卖几十块钱,要它干什么?去别的地方找找。”
我的目的计划是这样。
只要有人,就有死人,只要有死人,就一定有古墓。
先搜一遍这些石头房子,搜罗完以后在打探坑找古墓。
这里是当年的生活区,范围如此之大,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国家遗址。
天知道,能挖出来什么稀奇古怪的文物,要是运气好,突然挖出来个妙音鸟也不是没可能。
我是根据事实推断的。
要知道,当年李現是带着一伙党项人从兴庆府逃出来的,兴庆府可以看作是明清时期的紫荆城,是西夏皇宫!
所以,别看这里又荒又破,极有可能找到一些牛逼的古董,让我在这里住一年我都不想走。
所谓败絮其外,金玉其中。
这里就是盗墓人的天堂。
第65章 不安静的雨夜
在荒山野地寻宝的乐趣是什么?只有自己玩过的人才能感同身受,那是非常的刺激,因为你不知道会发现什么宝贝。
西夏瓷器了解的人不多,其实,它是极其特殊的,尤其是那种黑白釉剃刻花瓷,在当时,全世界完整器的存世量不足百件。
灵武窑只是其中一个烧仿生瓷的窑口,其他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窑口,因为资料太少,很多玩意我到现在都分不清,所以全都统一称为“西夏瓷”。
除了西夏瓷,我们最想挖到的是西夏金银器,因为西夏有个“文思院”,类似于清代的造办处,专门替皇室贵族打造生活中用到的金银器。
带有文思院戳记的金银器,比唐代金银器都贵!毫不夸张的说,一对金筷子可以换一辆奔驰车,一只金碗可以换一线城市三环一套房。
一双筷子一只碗,有房有车就这么简单。
第一天,我们有找到一个大木头箱,有些烂了,就放在其中一栋石屋的炕上。
我和豆芽仔兴冲冲把箱子抬出来,结果打开后发现里头装的全是各种各样烂衣裳,有的烂到手一提起来就断了。
这些衣裳,皮质的居多,有袄子,袜肚(西夏女人穿的一种裹胸肚兜,带松紧带儿,)草编凉笠等等。
没用啊这些玩意,看着黄不拉叽,基本上都让我给烧了,烧的时候我还特意检查了,看看衣服袖口里,有没有藏着什么铜钱拉,玉佩了之类的东西。
我正烧着衣裳,听到豆芽仔突然大呼小叫道:“你们快看!快看我找到什么宝贝了!”
我回头,豆看芽仔高举着一个“电风扇”,正兴冲冲跑来。
“这你在哪儿找到的?”
“就在那屋里!我他妈一看有个电扇,就拿出来了!”
这东西,有底座,木轴,三片螺旋风叶套在一个圆形木框里,还有个类似拉手环的东西。
和我们现代人用的落地扇不能说完全一致,只能说一模一样。
我第一想法是谁到过这里,留下了这个破电扇,实在看不懂这东西,我问把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