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盗墓笔记(1-4卷) 第752节(1 / 2)

小萱脸上带着担忧问:“云峰,对方人多,你别逞能,要不我现在打电话叫鱼哥过来帮忙吧?”

“先不用,我有分寸。”

开门下车,我走到金杯前方停下,然后轻轻敲了敲玻璃。

很快玻璃放下,有个刀疤脸的中年男人坐在副驾位置上,这人穿着一身牛仔衣,气势很内敛,年龄大概四十多岁,

我隔着车门递过去一支烟,对方冷着脸没接。

于是我自己点着抽了一口,趴在门上笑道:“怎么着啊大哥,错不在我,是你手底下的那几个人找事儿在先的。”

这刀疤脸转过头来问:“哪里人?”

我笑道:“东北的,路过贵地。”

“年轻人,这年头出门在外,不要以为自己有把枪就了不起了,你认不认我是谁?”

我道:“不认识,不过我认识长沙的罗三爷,他是我干爹,要不我给他打个电话,你们聊两句?”

这疤脸男眼中明显闪过一丝惊慌,他开门下车,随后,身后三辆金杯车又陆续下来几十个人,砰砰砰的关门声响个不停。

我回头看了这帮子人一眼,将烟头丢到地上来回踩了两下,踩灭了。

疤脸男盯着我看了足足半分钟,他突然冲我伸出右手,笑道:“来自东北的小兄弟,看来你是条过江龙,咱们不如交个朋友吧。”

我和他握了握手,脸上笑道:“客气了。”

第313章 进山

“云峰,他们不会在找我们麻烦吧?”范神医脸上满是担忧。

和满脸担忧的范神医不同,此刻小萱面无表情,手上来回把玩着一把锋利的五寸钢刀。

我看了眼后视镜,刀疤脸的几辆面包车打着双闪,已经开始陆续离开了。

刚才我都是装的,说心里一点不怕那是假话!我松了口气道:“应该不会在找我们麻烦了,你们几个记住,回去不要提这件事儿。”

小萱抬眼问:“那把头呢?”

我说:“这种小事儿就别跟把头讲了,要是说了,咱们几个都得挨训你信不信?”

小萱点头,表示同意我的说法。

她们三不知道的是,我根本不怕把头训我,我怕的是把头知道后把我的枪没收了!

我现在很喜欢那种枪别在裤腰带上的感觉,有种安全感!

我们老实了两天,第三天一大早,阿布带着一名苗族向导来了。

这人个子不高,一米六左右,年龄约莫四旬,皮肤黝黑发亮,看面相就是偏老实那种人。

阿布介绍说这人的名字翻译过来叫“杨耶波辰”,于是我们都叫他杨哥。

当天上午出发,先开车到凤凰山阳镇,然后一行人背着包徒步进山。

这天空气清新,风和日丽,走在山间小路上,能听到山里各种叽叽喳喳鸟叫声。

和向导并排走着,我打听问: “杨哥,你属于黑苗还是白苗?”

他手里拿着根棍子,笑道:“我父亲那一辈还都是黑苗,到了我这一代,凡出去上过几年学的,基本上都属于苗汉不分了,我媳妇就是山西郓城人。”

这时,鱼哥好奇问:“我听人说这一带有不少人会下蛊,这是真事儿还是假事儿?”

他面色一板,认真回道:“都是真的,所以你们要记住,进到山里,如果碰到人给你们吃的喝的,尤其是稀粥之类,千万别碰!石头蛊知道不知道?”

他说:“前两年有几个城里人来旅游,以为人老苗子听不懂就说了一句玩笑话,结果全被下了石头蛊,他们回去后解不出来大手,肚子越来越大,最后肚子硬的跟石头一样,不到半年人就死了。”

我听的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湘西巫蛊,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肯定是信这玩意儿的,因为我亲身经历过。

“峰子你快看那里!”豆芽仔突然拍了拍我。

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就看到悬崖峭壁上有个大山洞,洞口似乎放置有一具棺材。

那应该是明清时期的“洞葬”,这种葬法曾流行在湘西,贵州,以及四川中部一代,并不算什么稀奇东西,而且这种放在山洞里的烂棺材,基本出不了大货类陪葬品,可能会出个小吊坠了,小铜钱之类的。

豆芽仔喝了口水,感叹问:“乖乖!杨哥啊,你说那么大的棺材,这么高的悬崖峭壁!怎么运上去的?”

向导老杨摇头:“我也不是很清楚,现在都不这么葬了,都是一两百前的人用的。”

巫山峡棺著名吧?那里悬崖上的棺材怎么运上去的,各方说法不一,其实我大概知道怎么搞的。

以前的人会在山顶上装个“轱辘车”,然后把巨大的棺材板分开,在山顶上分批用轱辘车送下去,进洞后在找熟练的木匠快速组装起来安放亡者遗体。

想想,如果连棺材带人整个运下去,太重难以操作不说!那棺材里的遗体在半空中晃来晃去的,都得把自家祖先给晃吐了,那样很不尊重遗体。

随着天色渐黑,豆芽仔问还有多远。

杨哥说:“现在离大后山还远,最起码要明天晚上才能到,前边有个山洞,咱们晚上就住那里。”

到了地方,山洞挨着一条无名小河,这河是坨坨河的分支,水流缓慢,老杨突然指着小河说:“你们别看这河不大,但这河里可真有宝贝,前两年我还经常能看到有人在河里用网捞,不过这几年见的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