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424节(2 / 2)
叶师傅:“我建议你趁早转行,这一款无人机我们团队打磨了很久,光是测试样机就炸了一千多架,现有的电池和材料技术下,这一款已是最优解,不可能有什么提高了。”
叶师傅:“明白吧,你是在浪费时间!”
宋河:“这款无人机确实很优秀,但我还想再稍微修改一下,读资料的时候有一些想法,我想试试。设计方案发给您之后,您那边大概多久能做出样机?”
叶师傅:“不忙的话七八个小时做出来,再寄给你,得十几个小时。”
宋河:“好,谢谢,到时候麻烦您了。”
叶师傅又发了两个哭笑不得的表情,大概觉得和他聊天的初学者不知天高地厚。
宿舍里又寂静下来,谢元勋在对面默默背资料,宋河默默刷论文,学习氛围浓郁。
寂静一直持续到半夜,谢元勋嗷嚎了一嗓子。
“操,又零点了!”
“还真是,去食堂还是对付两口?”宋河顿时饿了。
“剩了几包菜,对付一下吧。”
两人走到墙角,从塑料袋里掏出几包自热军粮,撕开包装加水冲热,摆在桌上大吃大嚼起来。
“邪门了,为什么咱俩当舍友,晚饭会拖到半夜零点?”谢元勋说。
“不知道。”宋河摇摇头,“可能时间太晚了,大脑有时会把困倦感误以为是饥饿,原本只有饿,你学的太沉浸感受不到,到了零点又困又饿,感觉叠加,就走神意识到时间了。”
“强,不愧是生物学家!”谢元勋比了个大拇指。
“上回在学校表彰大会的时候,我记得你在做湍流的题?”宋河问。
“对,因为刚结束火箭项目嘛,研究了不少湍流问题,想再深挖一下。”谢元勋说。
“湍流我懂的不多,有什么教材推荐一下吗?”宋河问。
谢元勋听到这里,忽然眉头一皱,放下筷子,挂上一副认真谈事情的表情。
宋河诧异地望着他,心说要个教材而已,这是什么反应?至于吗?
第551章 咱们剑走偏锋
“宋兄啊,吃饭的时候谈这个不太好,但你愿意去铲粪吗?”
“不愿意。”宋河的筷子刚要去夹棕黄色的咖喱鸡,忽然又缩了回去。
“不愿意的话,咱俩是不是得卖力搏一搏,争取不垫底,冲到第三名保平安?”谢元勋道。
“废话,肯定得搏啊,投降不是你我的风格,二夫当关万夫莫开!”宋河笑道,“谢兄明示吧,你想说什么?”
“路线之争!”谢元勋严肃道,“咱俩人数上吃亏,力量薄弱更不能浪费兵力,各自为战只会被敌人包围消灭,你我二人必须团结起来打冲锋,才有一线胜机!”
“言之有理。”宋河点头,迅速反应过来,“所以你是想说,咱俩得统一路线,确定好往哪个方向冲锋?”
“眼下摆在咱们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条是专攻程序,从程序入手改变无人机的飞行模式,提高效果,第二条是修改无人机,改造硬件提高效果。”谢元勋眉头皱起,“我认为,修改无人机这条路风险太大,而专攻程序风险小一些!”
“我同意。”
“你同意?”谢元勋诧异。
“正因如此,我觉得咱们应该试着改无人机。”宋河笑道。
谢元勋满头问号,明知道风险大还要去干,你是铁头怪?
“风险越大收益越大,想以少胜多只能剑走偏锋,和敌人正面死磕,最后的下场一定是以卵击石!”宋河语气坚定,“剑走偏锋往哪走?改无人机,一旦成功了,提升效果绝对巨大!”
“可……”谢元勋拧着眉头。
“来吧,我已经有大体思路了,快速给你讲一下,你用直觉判断一番可行不可行。”
宋河麻利地把笔记本电脑旋转,让电脑屏幕冲着两人,随后快速点开一份图样。
“看,这是目前蜂窝用的无人机,它的弹开方式像蟑螂一样,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不容易卡,不会出现从炮筒打出去之后机翼伸展不开的情况,但缺点也很明显,长度增加了,风阻面增加了,翼展又大又笨拙,耗电也会增加。”
“再看,这是业界曾经生产过的一种样机,它的弹开方式类似于章鱼,发射前机翼集中在尾端,射向高空后再向前翻开。这种构型可以做的更小,风阻面也小,翼展灵活,耗电少30%左右。”
“但为什么目前采用了蟑螂式结构,而没有采用章鱼式结构呢?因为章鱼式容易卡住,看这几张图,都是卡住故障的样机,明显的结构问题,它的受力分析我给你画一下……”
宋河放下筷子,用鼠标点着在屏幕上快速画了几道红线。
“看懂了。”谢元勋连连点头,“章鱼式确实有硬伤。”
“我思考了一下,感觉章鱼式其实可以改进,只需要在头部加一个这种装置……稍等我找找图……对,就是这种。”宋河点开一张新图,语速飞快地讲解,“从蜂窝射出之后,它的迎风面会推动机翼弹出展开,借力化力,妙不可言!”
谢元勋拧着眉头看了半天,若有所思,“卧槽,这么简单吗?”
“一道题有现成的答案当然简单,难的是没答案的时候想出来啊!”宋河笑道,“所以我打算捡起老式的章鱼结构,重新设计无人机,把握很高,至少有六成胜算吧!”
谢元勋脸色纠结,挠挠头道,“坏了,我原本准备说服你跟我一起写程序的,但现在我感觉改无人机这条路好像也能走……”
“因为这条路就是能走,而且绝对是抄近道!”宋河循循善诱,“尤其是咱们的测试点在沙漠,改机型就显得更为必要!”
“沙漠?”谢元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