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500节(2 / 2)

“牛逼啊宋兄,你这消息渠道有点东西!”楚龙赞叹,“比得奖人都提前知道!”

《阿贝尔奖花落北大!》

《北大邓浦和教授荣获今年阿贝尔奖!》

《北大数院再添一尊数学至高奖!》

《阿贝尔奖评委会公布,获奖人邓浦和!》

各路媒体疯了一样报道,有好事者贴出邓教授曾经的论文,网友们集体跪了,前沿数学这东西基本和普通人无关,人和人的智力水平确实有极大差异,但看不懂不影响大家高兴,任何学科的至高奖都是喜事。

晚上新闻联播也报了,特地采访了一下邓浦和教授,镜头前的邓教授羞涩木讷,也没讲太多话,只说考虑抽时间去挪威领奖,以平常心看待奖项,打算捐一部分奖金投资北大数院,同时希望广大数学学子努力奋斗云云。

宋河有点羡慕,这才叫出风头,估计北大数院的学生们今天都沸腾了!

邓教授获奖虽然很热闹,但很快出现了负面作用。

两天后,楚龙发消息过来,说邓教授再过几天就要休长假,暂停讲课不知要去哪躲着,据说是要找个清净地方继续攻克他的毕生目标n-s方程。

数学家一直是默默无闻的职业,突然遭到媒体和公众的聚焦,大概让邓教授无所适从,决心抛下学校的工作暂避风头。

宋河和楚龙一起头疼,最近两人在小林加尔猜想上有些进展,但很多进展的灵感,都来自邓教授的讲课内容,邓教授一跑路,他们攻克小林加尔猜想无疑会难度加剧!

很快,楚龙的课堂笔记断供了,他开始跟着另一位教授上课,但教授和教授之间的区别比人和草履虫的区别还大,新教授几乎是照着课本念,毫无新颖知识。

幸好,邓教授消失没几天,他的同调镜像对称新论文刊登了,正是这篇论文让他斩获阿贝尔奖,干货满满,微言大义,宋河和楚龙激动地尝试从论文里自学。

两人的聊天记录充斥着天书般的文字,外人看都看不懂:

“镜像对称在这里是什么?辛流形的深谷范畴与其镜像的凝聚层范畴之间的导出意义下的等价!所以……”

“我们先考虑a侧,正合拉格朗日子流形构成正合深谷范畴,此时……”

“x中紧正合拉格朗日子流形均哈密尔顿同痕到圆k,我们之前讨论的摩天大楼层不仅仅是r……”

“相交点都确定了,考虑到r的万有覆盖平面,我们是不是能做双射关系?”

浩浩荡荡的学术讨论每天能持续两三篇作文的长度,但这只是一开始,几天后楚龙开始跟不上宋河的思路,宋河认为很简单的问题,楚龙得花许久去反应。

仿佛两人并肩登山,原本遇到沟沟坎坎可以互相扶一把,但终于有一个气喘吁吁走不动了,另一个再三犹豫下只能放弃。

两人的沟通次数日渐减少,最后变成一天只有寥寥四五条消息。

宋河孤独地向着顶峰发起冲击!

他推掉了一半的课程,三餐靠外卖,从早到晚不停地解证,整个人距离走火入魔仅有一步之遥。

他甚至没注意到自己该理发刮胡子了,某次上课回来遇到相老师,相老师吃惊地喊他长毛贼,叮嘱他去理个发刮刮胡子,他点头答应,但进屋后看到满墙的证明纸,马上把什么都忘了,于是几天后见到相老师,胡子头发变得更长。

最后,还是相老师打电话叫了一个理发师,上门给宋河服务,才让他的形象好转。理发师对宋河宿舍里的纸海非常震惊,大惊小怪地说,原来科学家的生活真的是这种做派。

时光飞逝,到了月底最后一天。

清早,宋河昏昏沉沉地离开宿舍,前往脑院去给学生们上课。

恰好在楼下遇到买油条回来的相老师,马上叫住他。

“你晚上没事吧?”相晓桐脸色有些古怪,声音压低。

“没事啊。”宋河眨眨眼,“怎么了?”

“今晚哪也别去,就在宿舍待着。”相晓桐说,“大概零点之后我去找你。”

“啊?”宋河吓了一跳,结巴起来,“啥……啥事儿啊?”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是个惊喜,老老实实在宿舍待着就行。”相晓桐拍拍他肩膀,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提着油条走了。

第677章 大师级巅峰!

黑板上,宋河轻盈地写板书,教室里坐的满满当当,学生们不停地低头抬头抄笔记。

“哺乳动物大脑里,负责找路的主要细胞有两种,头朝向细胞识别动物朝着什么方向,网格细胞则在脑中构建地图,辅助定位。”

“这只是笼统的叫法,实际上每种细胞都包含很多小种类。”

“学术界曾经认为,头朝向细胞只有宽波低频的常规放电兴奋性神经元这一种类型,但我国科学家找到了另一种,窄波高频的快速放电抑制性神经元,这种抑制性神经元甚至有更强的簇状放电和方向选择,并且在黑暗中保持稳定……”

“这周大家要去实验室尝试做小鼠的迷宫实验,计入平时分,具体要求是……”

宋河讲课讲的很轻松,对付本科生的知识实在太简单了,比喝水还容易。

他的脑子正在分工合作,一小部分脑子负责控制嘴巴讲课,大部分脑子则活跃起来,构想小林加尔猜想!

小林加尔猜想的解证已经到了靠近峰顶的位置,至少已经能看到山顶了,只差最后的冲刺!

但这段时间没日没夜的攀山太耗元气,他的灵感濒临枯竭,居然一时找不到最后冲顶的道路,眼前全是几米高的光滑山岩,完全无处下脚。

教室里的学生们丝毫没发现老师在一心二用,甚至宋河板书讲课的速度极快,差不多卡在大家做课堂笔记的极限速度上,因此学生们也顾不得多想,只是心情激动地追随老师,探索知识海洋。

第一节课不知不觉过去。

课间,宋河坐在讲桌上铺开白纸,试着写下一些证明步骤,但笔锋绵软无力,下笔犹犹豫豫,显然思路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