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554节(2 / 2)

“卧槽,不会来真的吧???”

“疯了吧,众目睽睽下虚假宣传吗?”

“真的假的??”

韦理群故意露出神秘微笑,停顿了几秒,狠狠勾观众们的胃口。

“如此重磅的药物,我想讲的详细一点,让大家对返老还童药有更深刻的了解。”

“让我们先倒退几十年,回到2005年,加大伯克利分校的实验室里做了一项实验,异体共生!”

“异体共生其实就是俗话说的换血疗法,只不过无时无刻都在换,科学家们用特殊装置,把一老一少两只小鼠的血管连接起来,形成一对连体双胞胎,观察小鼠的身体变化。”

“三个月的异体共生连接后,老年小鼠的生理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血液肝脏的表观遗传年龄降低了数个月。科学家们解除了两只小鼠的连接,发现这种返老还童的效果在两个月后依然保留了大部分。”

“学术界注意到了这种现象,但迟迟没有继续推进,因为设备仪器乃至理论储备都还不够,难以找到换血疗法的深层原因。”

“时间飞逝,到了去年,我们乘黄公司的王牌研发团队,宋河团队,着手冲刺人造血的研发!”

“人造血的研发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血液里的微成分多到不可思议,过去检测设备落后,还分析不出太多的血成分,而现在检测设备越来越先进,终于能分析出几乎全部的血液微成分。”

“宋河团队经过大量复杂的分析实验,标定了两个发力方向,有害成分和有益成分!”

“我们的科学家大胆猜想,只要做出一种药物,能清除血液里的有害成分,同时补充血液里的有益成分,很可能会出现极强的抗衰效果!”

“于是,我们先排出了血毒成分,主要有这些。”韦理群转身。

大屏幕上冒出密密麻麻的名词,有简单粗暴的重金属名词,也有让人看不懂的化学词汇,足足几十种铺满屏幕,相当壮观。

“经过不懈努力,烧掉天文数字的研发经费,我们成功做出了返老还童药的雏形,它能有效清除掉这些血毒成分——”

大屏幕上出现了密集的划线,许多血毒成分被狠狠划掉!

三分之一的血毒名目消失!

全场先是一静,随即掌声雷动!

第769章 倒退八年的开关

“有害成分清除,只能让衰老速度放慢,真正的挑战是有益成分,因为有益成分才能实现返老还童。”韦理群语气冷静,如同上课。

“我们的科学家做了大规模的小鼠实验,捕捉到了关键。”

“老年小鼠的肌肉功能萎缩,以及受损肌肉的修补速度暴跌,和一种叫细胞外囊泡的东西息息相关!”

“细胞外囊泡是一种囊泡状小体,直径从40nm到1000nm不等,具有双层膜结构,主要由微囊泡和外泌体组成,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携带多种蛋白质、dna、mrna、mirna等物质。”

“衰老小鼠的血液中,细胞外囊泡的分泌的特殊蛋白和mrna急剧下降,而这些蛋白和mrna将会传递给肌肉祖细胞,肌肉祖细胞是一种助于骨骼肌再生的关键干细胞。”

“因此细胞外囊泡的分泌疲软,最终阻碍了肌肉的再生能力!”

大屏幕上冒出电镜图片和各种实验室数据,以及论文片段。

“为了确认这一推断,我们的科学家提取了年轻小鼠的血清,筛掉血细胞和凝血因子,将剩余部分注入给肌肉受损的老年小鼠。”

“科学家们发现和安慰剂组相比,这些接受年轻小鼠血清的老年小鼠,肌肉恢复速度极快!”

“同时,如果进一步筛掉年轻小鼠血清里的细胞外囊泡,肌肉恢复效果就会彻底消失。”

“至此,返老还童药的首个有益成分锁定!”韦理群加重语气。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组照片,是冷冻电镜拍摄的返老还童药首个有益蛋白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拍出这张照片的冷冻电镜,是前沿科技大学物理学院自研的全新款式,世界上现有最强的冷冻电镜,分辨率达到了几乎不可思议的0.38埃!大幅打破了传统衍射的1埃极限!”

“这张照片可以轻轻松松发成顶刊论文,但我们还没发,先给消费者们过过眼瘾。虽然只有一张图片,但这张图片背后的电镜价格,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商业电影的总投资!”

大屏幕上出现了电镜拍摄的蛋白质照片。

大群染色的幽蓝球体分布在浩瀚的黑暗中,像是宇宙深处的群星,每颗球体表面都布满无数细点,并出现了多层网状结构,复杂地令人眼花缭乱。

神秘、瑰丽!

观众们看不懂,但还是很捧场地鼓掌。

大部分网友只能看个热闹,九成人连冷冻电镜是什么都不知道,但不妨碍在直播间里下雨一般刷“乘黄牛逼”。

但也有一些生物学家、应用物理学家在饶有兴趣地收看直播,前者是用电镜的人,后者是造电镜的人,0.38埃这个离奇的数字会把很多专业人士惊得跳起来!

世界上现有的顶尖电镜设备分辨率都徘徊在1.2埃上下,众多权威认为低于1埃的设备是不可能实现的。

结果现在众目睽睽之下,直接蹦出一张0.38埃的照片,在业内人士眼里无疑是鬼故事,相当于赛车手得知有人在赛道上跑出了上千公里每小时的惊悚速度!

于是,宋河眼前蹦出系统提示:

【116人被发布会照片吓到,怀疑人生,怨念值+69800!】

【719人被发布会照片震到,嫉妒不已,怨念值+428000!】

怨念断断续续刷了好久,大概不少业内人士在忙着给熟人通风报信,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刷怨念的人数冲破上万人,毕竟世界上做生物研究和应用物理的学者人数也挺多。

“托你的福,物理学院今年分数线怕是要大涨了。”相晓桐开口调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