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561节(2 / 2)

“没错,宋河目前只在我们的预选名单里,没进入正式名单。”老头道,“这份名单的作用其实一目了然,就是统计全世界有能力推进军事发展的强力学者,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等等都在统计范围内。”

“宋河是非常少见的少年学者,他甚至不是青年,而是少年,年龄之低在整个名单上也是罕见的!”老头严肃道。

“同时他的类型也很特殊,生物学家和数学家身份集于一身,在名单上同样极为罕见,要知道生物学家的数学水平往往不怎么样,而数学家更倾向于去做物理研究。”

卡特琳娜点头表示理解,“他几乎是独一无二的,我没听说过有他这样的学者。”

“最初上级其实没有很注意他,毕竟他年龄太小,按照工作经验,至少得25岁以上的学者才能成气候。”老头说,“但后来我们发现西方情报系统里,他的级别被定的非常高,高的很诡异!”

卡特琳娜愣住,“有多高?”

“西方各国的情报系统,也有这么一份类似的学者名单,一年前宋河就从候选名单晋级到了正式名单里。”

“而正式名单有abc三个级别,宋河刚进入正式名单就被分进了b级,而且每个月他的排名都往前进很多位,现在处于b级前列,已非常接近a级!”

卡特琳娜无比好奇,“西方情报系统的abc三级学者,含金量分别是多少?”

“你提了很关键的问题,我们的名单和西方国家的名单,同样是abc三级,而且划分标准非常接近。”老头推了推老花镜,语气严肃起来。

“a级学者,有潜力颠覆战争规则和现有世界格局,总共不超过一百人。”

“b级学者,有潜力在某个领域创造出跨代武器,总共不超过一千人。”

“c级学者,有潜力有效改良现有武器,总共不超过五千人。”

“换个通俗点的说法,a级学者能造出科幻小说里的东西,b级学者能造出领先一代的武器,c级学者能把各种武器做的更好更耐用。”老头解释。

卡特琳娜微微吃惊,宋河在西方情报界的判断里,居然已经快要“颠覆战争规则和现有世界格局”了?

“老师,我在西方情报界的名单上,排什么级别?”卡特琳娜忽然问。

“你上个月刚进c级。”老头道,“在c级里排名垫底。”

卡特琳娜懵了懵,没想到自己这么菜?

“所以宋河为什么被划到b级前列?”卡特琳娜好奇,“因为乘黄公司?”

“很可能,乘黄公司出的顶尖药物几乎都是宋河团队做的,延年益寿的药可比杀人的毒药难度高多了,西方情报界重视宋河,很可能是把他作为生化战领域的潜在顶尖学者。”老头说。

卡特琳娜明白了,逻辑确实是通的,宋河就像弗里茨·哈伯。

哈伯成功从空气中制造出氨,使人类农业得到了海量的廉价氮肥,养活了全世界数亿人口,但同时哈伯也在一战中负责生产芥子气和氯气,在战场上毒死了近百万人。

顶尖学者掌握恐怖的科学伟力,这使科学家的身影越来越像神明,无论是拯救苍生还是屠戮众生,威力都是惊人的。

“那为什么我们的名单里宋河还只是预选?”卡特琳娜好奇,“我们不应该也把他列为b级吗?”

“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判断标准,首先我们的邻国严格遵守《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他们是从来不做生化武器的,这就让宋河的威胁性大大降低了。”老头道,“我们给宋河定级别,主要看他的数学能力,毕竟数学可以指导弹道武器和电子对抗武器的发展。”

“而你,卡特琳娜,下个月去八松市参加国际数学峰会,略微留意一下宋河的表现,评估一下他的数学水准,回来之后写一份报告给我。”老头认真道。

“我想知道……这份名单的作用是什么?”卡特琳娜皱眉,“最终定下的级别高低与否,会对他本人造成什么影响?”

第779章 黄牛狂潮

“级别越高当然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但具体什么影响就不确定了。”老头道,“随着局势的变化,可能会重金收买,可能会全力刺杀,可能会加强友好,这都是说不准的。”

卡特琳娜皱眉,面露纠结。

“你不用纠结,你的报告不是决定性的,宋河的级别会根据各种消息渠道综合确定。我们的情报网针对宋河出一张试卷,你最多算一道选择题。”老头道,“明白了吗?”

“明白。”卡特琳娜点头。

……

万里之外。

宋河并不知道各国情报界围绕他的风起云涌,当然他也不在乎。

眼下他眼里只有恶补数学,为下个月的八松国际数学峰会做准备。

参会之前,必须尽可能多学点东西,到现场才能听懂更多学术大犇的论战!

倘若自身不学无术,即便到了峰会现场,听同行讨论也会如听天书,宝贵机会就白白浪费了。

宋河迎来了昏天黑地的学习生活,每天二十多个小时坐在电脑前,往一个个陌生数学问题里猛钻,在各种数学子分类的迷宫里左冲右突,像饕餮般贪婪地吞噬知识。

真正的闭关苦修,完全不出宿舍门!

三餐靠食堂外卖员送来,挂在门把手上,宋河时常沉浸在题目中忘了吃饭,于是外卖袋子可怜巴巴地在门外悬挂数个小时,拿进来的时候馄饨都泡成糜状了。

有时他甚至会忘记自己点了外卖,学完一篇论文后注意力稍微发散,感觉饿了便随手下个单,翻开另一篇论文后又把外卖的事儿忘了,学完新论文再下一次单,最后门把手上挂了一连串雷同的午餐,搞得外卖员一脸茫然。

相晓桐很快发现了学生的诡异就餐习惯,于是她路过时只要看见门把手上有外卖,就敲敲门提醒学生出来拿饭。

每天的垃圾则装进大塑料袋里放在门口,宋河提前给了打扫卫生的阿姨一万块钱,阿姨欣然答应每天来门口转转,及时把垃圾袋清走。

每天宋河至少放出去三个大垃圾袋,一个垃圾袋是吃完的外卖盒子,另外两个大袋子则塞满用完的打草纸。

某次宋河开门往外扔垃圾袋,恰好打扫卫生的阿姨过来。

阿姨接过垃圾袋后,看了看里面的打草纸,二话不说蹲在门口,用手卖力地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