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803节(1 / 2)

“唐教授您猜的完全正确!”有工程师倒吸凉气,“数学模型的3-7式子,是在描述脉冲储能系统和脉冲直线电机之间的电能变换系统!”

宋河点头,嘴里嚼着包子,又走到墙壁另一侧,抬手敲敲式子。

“这一片,拓扑性非常强,它对应的是数学模型里的11-8式子。”宋河说。

“整个模型里,很多部分频繁启动,但这一部分只在关键时刻启动一次。”

“并且,这一片的上游模型,分别是8-8、9-2、9-5等等十来个类似的小模型,那些小模型关联的模型又有很强的湍流性,我猜测小模型应该是某种巨型供电池,那么供电池集体连接的这一片模型,应该就是直接给火箭加速的装置。”

“准确来说,这一片模型,是应对瞬时巨大能量的一个缓冲器,让躁动的能量经过此处时,能均分协调,变得平稳均匀,之后再直接灌注到火箭身上,推动火箭均匀受力猛烈上升!”

房间里响起几声情不自禁的“卧槽”,多个工程师脸色剧变!

“我又猜对了?”宋河嚼着包子微笑。

“您写的这些我们看不懂,但如果您说这块对应11-8式子的话,那么您猜对了!”有工程师说。

“11-8式子描述的是多相混合多电平逆变,它的作用在巨型供电池瞬时猛烈放能时,把海量直流电改为频率幅值符合标准的交流电!”

“好,那我放心了!辛苦写了一夜并非无用功!”宋河道,“我基本理解你们电磁火箭井的运转模式了,大大小小的设备是干什么用的,怎么协调工作,我都明白了!”

宿舍房间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傻呆呆望着唐教授,简直被他吓坏了,不少人面露恐惧。

宋河刚刚的话,彻底颠覆所有人的三观!

电磁火箭井工程庞大无比,形形色色的设备,错综复杂的控制系统,狂暴复杂的能量路径,层层叠叠的反馈保护……

最初设计整个工程时,靠的是不同工程师分成十多个工作小组,各小组不断和上下游对接需求。

譬如a小组需要用电,d小组负责供电,那么a小组只需提要求,“我们需要在x秒内获得xx电量”,d小组便会拼尽全力,设法建造一条满足a小组用电量的线路。

a小组只需知道,自己想要的电够了,便会专注自己的耗电工作,完全不关心要的电是怎么来的。

d小组只需知道,成功满足了a小组的需求,至于a小组具体拿这些电去干什么,怎么用,d小组一概不知。

因此,在场工程师们只熟悉自己擅长的领域,没有一个人懂整个庞大工程的运转方式。

就连统筹全局的0号指挥邹云水,她也不例外!

她的工作只是确保各组信息畅通,各组技术需求能互相满足,并且烧钱幅度在可承受范围内,偶尔某个组要的东西迟迟不到位,她会去帮忙催一催负责的组。

至于具体每个技术如何关联,她也理解不透,反正能运转起来,各项参数达标即可。

可现在,一位完全不懂电磁物理的人,仅仅依靠高度抽象的数学模型,居然精准猜出整个工程的运转模式!

不可思议!简直恐怖!

“大家看我写在屋里的式子,每个区域我都把数学模型对应的部分给写出来了。”宋河道,“你们各自找自己负责的区域,理解一下。”

短暂的茫然和寂静,工程师们接连开口:

“唐教授,数学模型不是解完了吗?这些又是什么?”

“是啊唐教授!不会是昨天数学模型的答案解错了吧?这些难道是更正答案?”

“我们昨晚连夜开工,按照您解的数学模型,尝试改了四十多处技术细节!”

“是啊唐教授,为啥让我们看这些式子?您写这些式子为了什么?”

第1152章 恐怖数学家

“这些式子的含义是,电磁发射井的改进方向!”宋河语出惊人。

宿舍里再度安静。

所有人已经大脑宕机了。

一个完全不懂电磁火箭井的人,指导大家如何改进电磁火箭井?

听起来很荒谬,更荒谬的是,所有人心里居然隐隐觉得有戏,唐教授说的改进方案或许可以参考!

“昨天我解的数学模型,答案当然是对的,我写的答案从不出错。”宋河语气自信。

“但,那份数学模型仅仅是现有电磁火箭井的体检报告,你们通过看不同位置的模型,知道不同器官的健康指标,发现个别位置病变了,或者个别器官亚健康。”

“我夜里写的这些,就是我从数学角度理解,找到的治病方向!”

宋河顿了顿,目光扫过表情各异的众人,继续说:

“我再强调一遍,我对电磁火箭一窍不通,这些仅仅是我的数学推断!”

“如果你们按照我写的方向去改,能让整个电磁火箭井以最小幅度的改动,达到数学上的最大和谐状态,或许会有更漂亮的试射表现!”

“当然,数学是数学,实际是实际,如果你们改动过程中遇到问题,譬如某个我写的值达不到,可以来找我说情况,我重新做计算,算算退而求其次的情况该如何修改。”

“各位觉得,如何?”

宋河吃掉最后一口包子,把塑料袋扔进垃圾桶,又捡起塑料碗八宝粥,大口仰脖喝起来。

工程师们面面相觑,表情为难。

兹事体大,大家没法直接下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