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1131节(1 / 2)
……
下午一点。
走廊尽头的大教室,门锁轻响,两位白老师推开大门,一左一右站在门口,打量整间教室。
这间教室似乎没有启用过,连桌椅都没有,空空荡荡溜冰场般一马平川的大房间,窗户紧闭,电动窗帘连塑料包装膜都没拆。
地上一层肉眼可见的灰尘,门一开空气流动,阳光照耀下灰尘纷纷扬扬腾起,犹如一阵旋风卷起发亮的雪。
杨玉和袁天罡刚要进屋,见到满屋灰尘又望而却步,杨玉眨眨眼,伸腿进去踩了一脚,地板上清晰的鞋印。
“这教室能坐好几百人吧?就这么一直空着?”杨玉站在门口伸头探脑,“好浪费啊!建这一个教室好多钱呢!”
“开玩笑,院长是缺钱的人吗?这种没启用的空教室应该有不少,都是为以后做准备的,学校不断扩招,课程类型越来越多,慢慢的各教室就填满了。”袁天罡道,“这不咱们就来填这间教室了。”
“好多灰,今天下午不用干别的了,全员大扫除吧。”杨玉笑道。
“这叫什么话!”左边的白老师回头,“一点灰尘而已,十分钟搞定!”
“十分钟?”杨玉一怔。
“清灰用不了十分钟,放狗!”右边的白老师说。
嗡嗡的响声传来,袁天罡和杨玉回头,只见走廊尽头成群结队冒出几十个乌黑发亮的扫地机器人,阵仗堪比盗墓片里的尸蹩倾巢出动,来势汹汹!
两人连忙后退,几十个扫地机器人风驰电掣冲到教室门口,一个急刹减速,随即缓缓滑入教室,向前移动。
转眼间,一大群扫地机器人全进入教室,两个白老师默契地同时关门。
下一秒,屋里响声大作!
袁天罡和杨玉趴在门板玻璃上往里窥探,扫地机器人们以飙车般的速度散开,在教室里横冲直撞地狂奔,吸尘功率开到最大,轰隆作响的动静像有一架战斗机在屋里发动!
满地灰尘被掀起又快速吸走,短短三分钟时间,厚厚一层灰尘消失,露出牛奶冰面般的白色地板!
紧接着,众多扫地机器人在房间中心集合,最大的一个扫地机器人掀开顶盖,伸出修长的机械手,一个个取出其他机器人的集尘盒,放进自己的储藏槽里。
“我靠?咱们学校的扫地机器人啥时候这么高级了?”杨玉吃惊。
“建院之初就有,平时你们见到的白色机器人是日常清扫用的,这种黑色的是开荒集群。”白老师在一旁抱着胳膊解释,“开荒意思是房间的第一次打扫,灰尘多碎渣多,普通机器人容易坏掉卡机,只能用这种凶猛的开荒集群来干。”
“这些我一次没见过。”袁天罡也有点吃惊。
“当然,装修时用的多,校区投入使用后,开荒集群基本就闲置了,偶尔这种新教室启用再出山亮相一次,平时作为机器人储备力量隐藏起来。”白老师解释。
“学校还有机器人储备力量?”杨玉一惊,“突然感觉咱们院比表面上复杂的多啊!”
“院长当初上千亿重金砸下来,你说学校地下有密道迷宫我都信。”袁天罡道。
“有的。”白老师忽然说。
俩神童发懵,不可思议扭头望着他。
“学校地下还真有东西啊?”袁天罡问,“多大规模?都是什么?”
“四个体育馆那么大吧,具体藏了什么我也不清楚,地下是另一台超算的地盘,我们数据不连通,偶尔有些同事会调岗到地下去,去了之后就没消息了,没一个回来的。”白老师摇摇头,“可能是些应急救灾物资、超算机箱、备用电站之类的,你们感兴趣可以问问院长。”
俩神童交换眼神,这肯定得问问,四个体育馆的地下空间太夸张了,这么大的事儿在学校里从未听说过。
“这消息你不需要保密吗?怎么给我们说?”袁天罡想起什么。
“院长刚刚给你们批了最高权限,我知道的一切都可以告诉你们。”白老师解释。
屋里的声音变了,两个神童又往里看,扫地机器人们刚刚完成第二次吸尘,开启了拖地模式,伸着圆圆的旋转拖布来来回回,地板很快亮的像镜子!
两个白老师打开门,收工的扫地机器人们鱼贯而出,又朝着来时的方向撤离。
“能搬点白板和投影仪过来吗?”袁天罡问。
“要几套?”白老师问。
“12套白板,投影仪要四个,大概多久能送来?我们下午可能会用。”
“马上。”
话音刚落,走廊尽头传来脚步声。
众多白老师像是凭空出现的,浩浩荡荡扛着巨大的白板大步赶来,二话不说往教室里搬。
不到三分钟,12块白板整整齐齐在大教室里围成一个大圆,移动式的小投影仪放在教室中间,迅速开机,向每一块白板射出投影进行视觉定位,这样所有白板既可以书写,也可以放投影,相当方便。
白老师们又拿来几百把小凳子,哗啦哗啦摆在教室里。
“阵地交给你们了,有需要随时打电话,院长给你们的权限快拉满了,任何需求我们会第一时间赶过来。”白老师扔下一句话,带着众多同事离开。
袁天罡和杨玉迈入教室,四下查看,教室像被清洗过一遍,和十几分钟前开门时脏兮兮的教室完全不像一个地方!
走廊传来说话声,一群刚吃完饭的神童大步迈入教室,有人二话不说抄起马克笔,动手在白板上书写。
“为什么非得全部用电调控呢?记得我昨天给你们说的那个材料吗?不同温度区间内它是这种阶梯曲线的性能,咱们完全可以用它做判定件儿!正好把散热系统放在旁边……”
第一波赶来的同学刚开始讨论,走廊里又有交谈声,第二波吃完饭的神童也赶到,进门后立马占了一块白板,几个人围在一起讨论。
“老刘那方案根本不行,你们看第一级,提高频率要求它电阻尽可能小,但到了第二级必须增大功率,电阻又要尽可能大,你没法又大又小嘛!”
“怎么没法啊?记得相院长讲过的工程师罗斯吗?罗斯当时改进结型晶体管也是面对这种电阻既要大又要小的情况,最后不就是很简单的在三层晶体管外多做一层,实现外延工艺吗?我这个件儿也可以用同样的思路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