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1162节(1 / 2)
宋河无语地笑,“老婆你现在醒过来了吗?听清我这半天说什么了吗?”
相晓桐的小脸在他脖子上蹭了蹭,“不想跟老公分开。”
宋河笑得更厉害,把她紧紧抱在怀里,伸手摸摸她的脑袋,“最多也就几天而已。”
“不要,几天也受不了,不要跟老公分开。”相晓桐语气执拗又撒娇,“不是说至少去一个人吗?意思是咱们两个也可以都去,一起去吧老公,反正你不去我也不去。”
“还得赶实验进度啊!”
“晚几天没事的。”
“像话吗老婆?”宋河调侃,“学生们问起来,说老师老师,明明去一个人就行,你们怎么偏要一起去,为什么不留个人在实验室当顶梁柱?然后你告诉学生说没有办法,我离开老公一星期就受不了。”
相晓桐笑得肩膀乱晃,笑完了睁开眼抬起脸来,用额头顶着宋河的额头,鼻子贴着鼻子。
两人眼睛近的贴在一起了,她快速眨巴眼睛,用长长的睫毛挠的宋河不得不眯起眼,以示抗议。
“事实就是这样!”相晓桐语气认真,“离开老公一周就不行!就会相思成疾!就浑身难受,就睡不着觉!”
宋河笑着长叹,“行吧,你坚持那就咱俩一起去。”
相晓桐心满意足,脸又趴到丈夫肩膀上,脸颊泛起幸福红晕。
“起来洗刷吃饭吧,临走前多给实验室解决点问题,另外今天还得选个神童进智库。”宋河拍拍她后背。
……
前科大药学院,实验楼。
偌大的实验室里挤满白大褂,众多仪器合奏嗡鸣,热闹的像流水线生产车间。
数十台样机摆在角落,机箱指示灯闪烁速度快到令人晕眩!
样机外壳透明,能看到内部大量细小的脑细胞管,大细胞管内各种架构套着小细胞管,镶嵌在五花八门的硬件里,复杂程度完全不像地球产物,犹如外星造物,有种难以言表的奇特美感。
用高倍显微镜细看,会发现不同的小细胞管按时间顺序变换,被层层叠叠的光线照亮,或在快速翻转中更换液体颜色,比起传统超算显得笨拙,但实际效果却异乎寻常的快!
天才院神童三巨头,袁天罡、杨玉和齐风都在现场,耐心盯着大屏幕上的数据流,杨玉齐风早就从计算主机组跑过来支援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留在计算主机组做打磨工作多少有偷懒之嫌,尖子来啃硬骨头的天经地义。
实验室门忽然打开,宋河和相晓桐进来,屋里一阵院长早的喊声。
“袁天罡、杨玉、齐风!”宋河点名,径直走过来。
神童三巨头立马答应,扭头看向院长。
“上级来任务了,你们仨得派一个人参加智库。”宋河郑重道,“我说一下主要职责,你们商量商量谁去。”
第1666章 智库标准
实验室一阵骚动,众多神童们脸上带着围观大事的激动表情。
袁天罡、杨玉和齐风也有些吃惊,没想到突然遇到这么大事儿,连忙站直了洗耳恭听。
“第一,要有两个跨度较大方向的学位,一个方向要念到名校博士,另一个方向至少硕士,还得是不同学校的学位。”宋河开口,“我相信这条对你们来说轻而易举,你们已经能在前科大拿到理工科博士,再去其他大学考个研也轻轻松松,这一条要求在未来八年内补齐。”
“注意,两个学位的专业必须跨度大。”相晓桐说,“比如你们先拿一个制药博士,又去清华拿一个有机化学硕士,不行,生化不分家,俩专业方向离的太近了。”
“你们最快的是去北大拿个数学学位,以你们三个的水平,不用费多大力气,但最好跨度更大一点,比如历史、地理、经济、哲学等等。”宋河道,“不能马虎,有些专业硕士论文要求比较松,但你们不能松,得研究出真东西,查出来论文太水也是不能达标的!”
三个神童认真听,频频点头,快速眨巴眼思索。
“第二,你们进智库,要代表天才院。”宋河道,“回头需要在天才院担任职务,要么代课老师,要么可能我回头退了,让你们接院长职位。”
杨玉吃惊,“院长你们不代表天才院吗?为什么要让我们代表?”
“我们主要是企业和院士身份,天才院只是兼职。”相晓桐解释,“顾不过来那么多,没发现我俩一年到头压根没多少时间去天才院吗?”
“天才院是个重点单位,就像核工程单位一样,要有合适的人进智库的。”宋河说,“虽然按照现在的形势,天才院可能不到十年就会撤销或降级,但经验无价,尤其你们是在天才院长大的,最为合适!”
三个神童点头。
“第三,700本书,智库会给一个书单,书单上涵盖多个学科多个领域的著作,什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史书、数学、哲学乱七八糟啥都有,统统要熟读学透,经过考试确定没问题了,才算初步合格。”宋河继续说要求。
“700本书不是个小数目,毕竟是学术性很强的书,不是那种可以一天两三本走马观花的武侠小说,可能其中一页复杂概念就得啃好几个小时,跨度又大,真想研究明白,普通人脱产去啃也得花至少七八年时间,你们聪明一点,我估计也得什么都不干,啃三年书本。”
三个神童顿时变了脸色。
“未来三年时间什么都不干,就啃杂书吗?”袁天罡皱眉。
“不是未来三年,未来十年能搞定就行。”相晓桐说,“正常情况下进智库的至少也是中年人了,早就提前啃过大部分书目,但你们情况特殊,应该是整个智库吸纳的最年轻成员,可以宽限一些时间。”
三个神童脸色忧虑起来。
“第四,田野调查。”宋河说下去。
“频率为四年一次,持续一辈子,只要你人在智库里,就得每隔四年田野调查一次,不调查或调查不合格都有可能被清出智库队伍。”
“一次调查最低两年时间,不可能单枪匹马,你也要带团队,但亲身体验不能低于一年。”
“调查什么?一方面是你们个人兴趣,一方面也有智库的需要。三百六十行,几百座城市,甚至海外调查,到处是方向!”
“举个例子。”相晓桐说,“我认识的一个智库成员,上次做的田野调查方向是卡车司机,于是那人真去考了b2驾驶证,干了14个月的货车司机,工作强度照搬其他货车司机,别人怎么跑车他也跟着怎么跑车。”
“同时他的学生团队有25个人,其中15个人也去干了一到两年的相关工作,货车司机、装卸工、调度员、车贩子修车工,甚至还有卧底犯罪团伙的,跟油耗子团伙混熟,看他们用什么设备偷油,怎么逃脱警察抓捕,偷到的油走什么路子销出去,怎么对付看油箱的狗等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