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1294节(1 / 2)

最后测试结果是,汉语几乎是普通人类智商上限能掌握的最高信息熵的语言,像一个守门员或者界限,一旦某种语言的信息熵高过了现代汉语,就对使用者的智商有极高要求,注定了人群中只有一小撮人能理解。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为什么当初要废除文言文推广白话文,因为至少半数人的智力水平很难熟练掌握文言文,沿用文言文势必造成大规模人群的阅读困难,这一点从每年高考时学生们在文言文题目上瞎编乱写就看出来了,而白话文恰好够用,能有效减少文盲数量。

第三,神童群体们的内部黑话。

天才院神童们长期待在一起学习科研,几乎每一届都形成了固定的交流黑话,类似于将现代汉语精炼为文言文的过程,信息熵更高。

和普通人沟通,神童们需要说五分钟的内容,如果和其他神童沟通,可能两分钟不到就搞定了。

形成这种高信息熵的黑话之后,所有神童们一直很稳定的用,有时候需要和比较笨的外界同行合作,没法说内部黑话,所有神童都会感觉沟通麻烦费时。

综合以上三点,神童们得出的最终结论是:

【1.语言信息熵的大小,和使用语言群体的平均智商高度相关,平均智商越高越喜欢用高信息熵语言,因为沟通起来省时省力,寥寥几句话可以传达大量信息,平均智商越低越喜欢用低信息熵语言,因为更高的信息熵难以理解,会产生大量误会以及过度烧脑】

【2.语言信息熵的大小,和演变时间相关,会经历一个由最初偏离平均智商到最终回归平均智商的过程】

这两条结论相当重要,第二条结论先排除了误差,发展成星际文明的语言大概率已经经过时间足够漫长的演变,难度误差消除了,会高度贴合外星生命的平均智力。

第一条结论更重要,能够建立星际文明的生物,大概率平均智力会很高,因此外星生物的语言信息熵很可能也在超高水平,和之前初步结论得出的外星语言可能信息熵低截然相反!

于是神童们特意自创了三套新语言,信息熵分别为12、17和22,其中17信息熵的语言和神童们平时用的黑话差不多,22已完全达到神童们能够理解的上限,再往上就彻底变成天书了。

只能祈祷外星文明的语言,信息熵在22以下,或者他们能够主动将自己的语言信息熵先翻译扩充到22以下,否则双方交流将会极度困难,对牛弹琴。

第六代、第七代和第八代翻译器,改动幅度都不算太大,主要工作量是融合了大量密码学的翻译系统,以及反复调试ai自动翻译,确保翻译器能在第一时间理解外星语言。

毕竟追求准确的同时,时间也不能拖太久,说个“你吃了吗”花半个月才破译出来,麻烦就大了。

此刻,齐风小组正在测试检查多款不同型号的星际语言翻译器,目前部队装备的翻译器同时有第六代、第七代和第八代,之所以装备三代,主要是避免升级过猛反而带来一些意料之外的不可靠漏洞,最先进的要有,比较老式的也得有。

半夜一点钟,齐风终于长舒一口气,起身看向宋河相晓桐。

“院长,翻译器都没问题!”

“好!”宋河点头。

“然后我们干什么?”齐风又问。

“等!”宋河说。

第1872章 找到贝茨球!

年夜饭早就送来了,相当丰盛,一大堆饺子,各种海鲜和肉菜。

但大家吃的断断续续,没有一个人注意力在吃东西上,全在聚精会神忙手头的工作。

翻译器确认无误之后,宋河短暂放松半分。

眼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翻译器准备好,万一沟通用得上,至于其他关于外星文明的讨论,宋河觉得这么短的时间讨论出正确结果的概率极小,他没有参与,选择养精蓄锐,把躺椅角度放开,稍作休息半躺,微睁着眼看屏幕上的打捞实况。

众多军舰正在目标海域附近来回穿插切割,航迹线密的像织毛衣。

还有大量的现场直播镜头,海面上热闹的堪比渡江战役,成千上万的橘色、白色和红色照明弹不断在空中释放,还有大量照明灯被投到海水里,四面八方闪光起落,光影交错过于纷乱,照的海水几乎像是五彩斑斓的幻觉,云层几乎被烧起来!

大大小小的船舶往来穿梭,宋河观察片刻,海面上的水兵们应该主要分成两组。

一组是清场组,拖着大渔网不断打捞海里的杂物,持续不断的驱鱼炸弹轰炸下,活鱼几乎跑光了,但死鱼漂了不少,成网成船的死鱼被捞上来带走。

直播清晰度极高,许多直播窗口能看到现场水兵身上一层层的反光油腻和鱼血鱼鳞,隔着屏幕都能闻到船上的腥臭味,有些水兵累的扶着船舷呕吐,吐得鼻子都在往外喷,抽自己两巴掌清醒过来又继续干活。

海底的水草和塑料垃圾数量也相当多,每分钟都有数吨水草被拉上来,为了尽快找到贝茨球,部队彻底拼命,恨不得把海床上的石头地毯式翻一遍,尽快推平海底以便发现目标。

二组则是深潜组,人数不多,贝茨球掉落海域的深度太深,必须特制潜水服才能下去,而那种特制潜水服看着就死贵,正常作战压根不会配备太多,这次应该是把库存家底都拿出来了,但总共也就凑了一千套。

蛙人们也累的够呛,反反复复下潜,搜寻探测到的疑似贝茨球物体。

高强度找了好几个小时,找到的疑似物体五花八门,连贝茨球的影子都没见到,大多数是一些爬满海草贝类的沉船部件,巨大的铁锚、锈蚀的发动机和金属箱子等等,轮廓最像的是一些二战时期的球形水雷,带着金属刺静静沉在海底。

蛙人们负责的海域,深度还较浅,有一片最深的位置,也是贝茨球掉落范围的核心位置,是一片巨大的海底悬崖。

海底也是有悬崖的,毕竟海底岩石也会地质运动,落差达到八百多米,特制潜水服也完全下不去,只能靠潜艇和一些无人深海打捞器。

宋河见到了熟悉的东西,当初打捞敖小广的特制潜艇,比核潜艇还大号,搞不好就是核动力,正轰炸机一样不断释放打捞器。

目前为止打捞器的数量特别少,总共只有二百六十个在工作,全国各地还有五百多个不同型号的深海打捞器即将运抵,但所有这些加起来也不够看,像用一个连的人手攻打一座大城市。

时间过的飞快,半夜两点,深夜三点,凌晨四点!

四点钟刚过,忽然屏幕剧变!

其余直播窗口全部消失,其中一个直播窗口放大,一颗直径一米的金属球体静静卧在海沙中,光滑到没沾任何沙泥,赫然是贝茨球!

各个房间都轰动起来,众人纷纷起身,鱼贯而出直奔作战指挥室!

各部门人员不到一分钟挤满了指挥室,数百张屏住呼吸的脸被大屏幕的光照亮。

最前方的整面墙大屏幕上,正直播深海打捞器缓缓靠近的画面,距离贝茨球大约五十米,侧边显示各种数据,水温、信号、辐射、声音……从数据上看打捞器周边一片死寂,暂时没有任何异动。

王将军背影巍峨站在最前面,看不见他的表情,只是抬头盯着。

“距离四十米,一切正常!”有部门在报情况,语气压抑着紧张。

“距离三十米,一切正常!”

“距离二十米,一切正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